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316700000018

第18章 开坛讲课(5)

与此同时,卯坛因缺乏系统教材,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又乱了套,有不少学生流向杏坛。少正卯在难以稳定教坛的情况下,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绝招”,他亲自找季平子的一个重要家臣阳虎,通报自己的想法,商议对策。阳虎说:“孔子是我的眼中钉,我一定帮助少正大夫挤垮杏坛。”第二天,阳虎来到卯坛,对着杏坛高声喊叫:“杏坛上的弟兄们听着,我阳虎现在正式做了少正大夫的第一弟子!少正大夫的文才在鲁国数第一,他既做官又做老师,他办的是官学,隶属季相国。你们要知道,这样的官学培养的学生做官容易!想读书入仕的,都来做少正大夫的学生吧!季相国能赐给你们官!我也会推荐你们做官!来吧!快到卯坛来吧!不要错过了机会……”果然,阳虎的喧嚣很有诱惑力,一些华而不实的学生转移到卯坛上去了。杏坛上第三次出现了由盈变虚的状况。

孔门弟子感到非常愤怒,孔子示意学生止怒静坐,心平气和地说:“学生跟谁学习都一样,我不在乎弟子多少。但是,我主张学生自觉提高思辨能力,端正治学态度,坚定治学信念,就能多学知识,就能培养出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就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孔子讲完,杏坛上依然书声琅琅。而卯坛上,终究缺乏计划,没有教材,显得杂乱无章。“三盈三虚”之后不久,杏坛得以巩固发展,卯坛以散伙而告终。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启示】

孔子说,用道德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这是孔子学说中很有价值的部分,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它告诉我们,道德对政治生活的重要性,以德治国,自然有众多的人们拥护和追随。

四、出走鲁国

因为孔子的教学有教无类,上至贵族,下至农民或者商人的子弟。随着贵族出使,商人流动,孔子的名字也渐渐传开来,这使得各国一些地位低下却很想学习知识的子弟慕名而来,弟子的数量与日俱增。然而,一场影响鲁国的大变故很快到来了。

鲁国三大贵族中权力最大的季氏一族的家主季平子,向来就很喜欢玩斗鸡的游戏,他经常和鲁昭公的侄子昭伯一起斗鸡,两人为赢得面子,都想方设法赢对方。

一直以来,季平子总是赢多输少,后来昭伯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季平子在鸡的翅膀上涂了辣椒,每次都将自己的鸡弄得睁不开眼。昭伯知道原因后很是气愤,于是回家在自己的鸡的爪子上装了锐利的铁钩!这下他的鸡没等被辣椒弄瞎,就将季平子的鸡抓得遍体鳞伤,哀嚎不断。

季平子在鲁国一向心高气傲,从来只有他欺负别人,没有被人欺辱过他的,这下更是难咽一口闷气。于是干脆来硬的,派了阳虎把昭伯的家给封了起来。

事情传到了鲁昭公耳中,他知道后十分气愤,觉得季平子简直是欺人太甚,连自己的面子也不给,多年来一直积压在他心头的火气顿时爆发出来,他决定讨伐季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