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316700000017

第17章 开坛讲课(4)

少正卯设坛讲学的消息传开后,孔子明知这是与自己竞争,但却泰然处之。他按教学计划,给学生讲授“六艺”知识。同时经常强调做学问的态度,诸如,“学习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不能死读书;要经常实习;学习与做人是一回事,人不可能没有毛病,发现过错及时改正,才是真学问;真道德;把学生叫做弟子,敬称为弟,爱称为子,咱们互相尊重,教学相长……”弟子们敬佩孔子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谦和的品德,学习风气越来越浓。

少正卯故意在杏坛南边不太远的地方建学堂设教坛。同年秋天,工程完毕,取名卯坛。少正卯扬言,要与孔子的杏坛分出高低来。他对着杏坛,大声宣讲:“我少正卯是鲁国大夫,办的是官学,所有学生一律免交学费。”少正卯的规定一宣布,卯坛上涌进了不少学生,孔门弟子中也有一些转移到卯坛,杏坛第一次由盈变虚。

孔子并不因为杏坛上的学生减少而失望,继续按部就班地教学“六艺”。同时,从另一个新角度,反复地给学生讲解做人的道理。一次,他对学生说:“作为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做事。要把事情做好,必须解决好做人的问题。做人的关键是培养君子之德,重视现实人生中的为人处世:能安贫乐道,生活不奢侈,不贪图安逸;培养高尚道德,追求人格、精神纯正;敏于事,讷于言,慎于行;时刻注意向修养高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从主要方面学会了做人,也是学习好学业的重要方面。”老师的教导,净化了弟子的心灵,他们更加安心地读书、听讲、学习。杏坛去卯坛的学生陆续返回,就连卯坛上也有一些学生被吸引过来。杏坛又兴旺起来。

少正卯看到自己的教坛由盈变虚,便利用自己在鲁国的地位和影响,施展游说能力,登门拉拢孟懿子:“恭请您到我学堂就读并担当第一弟子,这有利于密切你与季孙相国的关系。您投在一个布衣门下,有何好处?”孟懿子回答:“我兄弟做孔门弟子是父亲的心愿。少正大夫虽文才冠国,我兄弟亦不能做你的弟子了,还望原谅。”少正卯恳求说:“您总得给点面子吧?你不做我的弟子,我聘请你做我的学监,帮助我办学,该不推辞了吧?”孟懿子点了点头。少正卯把“聘书”交给孟懿子。当夜,少正卯又派了几个得力弟子到孔门弟子的住处去游说拉拢。结果,第二天一开课,杏坛上又缺了一些学生,第二次由盈变虚。

杏坛上出现第二次流失学生的现象之后,孔子的情绪并没有波动,反而坦然地说:“人各有志,择师随意,来去自便,思辨自主,去返不责。”孔子仍然有计划地依序传授“六艺”,并针对某些学生存在的读书做官的念头,加强了官德教育:“学习好的可以做官,做官很重要的一条,是必须具备官德。用良好的官德处理政治,就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有吸引力,满天的星星都围绕它运行;做官,必须思想不走邪路,温柔敦厚、轻松愉快地为政;为政,首先自己公正,才能政令畅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