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316700000024

第24章 因材施教(1)

孔子对弟子的教育,并不完全相同,而是因各人的特点,进行施教。有一次,子路跑来问孔子:“老师,如果我有一个好的计划,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实施呢?”孔子对他说:“你应该先去问一下比自己有经验的老人和前辈,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谨慎行事才行啊。”而同一个问题,当弟子冉求提出时,孔子的答案是:“当然!你应该相信自己的决定,马上动手去做。”弟子公西华不解为什么会有两个答案,孔子就告诉他:“仲由为人鲁莽,处事过于冲动,所以我要让他养成谨慎的习惯;而冉求天性胆小,遇事忧郁畏缩,所以我要引导他学会果断处事。”

孔子就是这样,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最终才名满天下,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

一、教化子路

子路初进孔门的时候,很不安心读书,有时,孔子在上面传教,他便在下边摆弄长剑,等夫子考问时,总是一问三不知。原来,子路并不喜欢读书,常常只顾着和同学们研习弓箭,他的志向是当一名武将。孔子看在眼里,心想必须匡正子路的学习态度和方向才行,他总是不失时机地对子路进行教化。

孔子问子路:“你喜欢什么?”

子路一拍腰间佩带的长剑,大声说:“在下喜欢舞刀弄剑。”

孔子说:“如果以你现在的本领,加之以学问,天下谁能比得上你呢?”

子路惊奇地问:“学问也算是本领吗?”

孔子说:“是啊,君主没有好的官员,就不能处理好政事;官员没有老师和朋友就听不到善言;马没有缰绳,鞭子就不能驾驭;木料没有准绳就不能锯直;人没有学问,就会沦为野人,和禽兽没有什么两样。所以做人不能不学习!”听了孔子的教导,子路有所感悟。

有一年的春天,孔于带领弟子到尼山游览,来到半山腰的时候,孔子突然喊停住,命子路到后山小溪里去取水。

子路到了后山,来到溪边,刚要提水,只觉得身后树摇草动,寒风袭人。他猛回头,看见一只老虎从草丛中窜了出来,向自己扑来。子路一纵身,闪到一块大石头后面,老虎扑了个空。老虎再次向子路猛扑过来。子路趁机揪住老虎的尾巴,使劲在手腕上挽了两圈,用力一拉,虎尾巴被子路揪断,老虎逃跑了。

子路歇息了一会儿,把虎尾巴揣在怀里,提着水,十分得意地来见孔子。可孔子对子路连看也不看,接过水便喝。子路按捺不住了,便问:“老师,书上有没有打虎的方法?”

孔子平静地说:“书上没有。但我听人说过打虎的人是分四个等级的。”

“哪四个等级?”子路急不可待地问。

孔子说:“一等打虎按虎头,二等打虎揪虎耳,三等打虎抓四蹄,四等才是拽尾巴。”

子路一听,满面羞愧,悄悄地溜到山崖,把虎尾扔进山涧。

子路独自越想越生气:“老师明知山里有虎,却叫我去提水,这不是故意要让老虎吃掉我吗?”想想自入孔门后,一直受孔子的奚落,被同学们看不起。子路觉得热血直冲脑门,顺手抓起一块石头,要去和孔子算总账。

子路见了孔子,怒气冲冲地问道:“老师,你学问满腹,我比不上你,可你能战胜一个英雄武士吗?咱们来较量较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