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316700000023

第23章 开坛讲课(10)

孔子知道季札对音乐十分精通,于是虚心地请教道:“请教先生,舜帝创作的《韶》这篇乐章,生机勃勃活力洋溢,而武王创作的《武》这篇乐章,我却隐隐听出了一丝隐藏的低沉沧桑感,为什么呢?”

季札对此虚心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想与两人的经历不尽相同有关,舜帝的一生,有尧帝的重用和禅让,接管的本来就在尧帝的管制下安稳太平,人民拥护的天下。而武王生在动乱的商朝末期,社会动荡,人民困苦,他常忧于天下,所以作出的音乐自然略带涩意了。”

孔子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开心地说:“今日听先生的指点,才明白两章乐曲之间的差别,我一直想学习《韶》乐,却找不到良师,不知季先生能否指点我一二呢?”

季札十分乐意地接受了孔子的请求,在高昭子的府中住了下来,每日都亲自演奏《韶》乐的曲调,让孔子领悟其中的精髓。孔子学得乐而忘食,常常是在木琴的旁边入睡,醒来又继续弹奏。子路每天都送饭来给孔子吃,可是他专心得连吃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后来季札告别时,让自己的长子季毅拜在了孔子门下。

不知不觉,孔子在齐国已经住了两年多了,在这期间他虚心向每一个有才能的人请教,丰富着自己的知识,同时也没有放下对弟子们的教导,门下的弟子有增无减。他常对人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可惜的是,齐景公对孔子的尊敬仅在于生活与阅历上的事情而已,丝毫没有让孔子从政的意思。孔子亲自拜见景公,求问景公愿不愿出兵帮鲁君归国,景公却说自己已经老了,没有精力再去管其他事情,答非所问,模糊应付。孔子知道帮助鲁昭公归国无望了,心里也十分失落,对齐国也失去了最后的一丝希望。

不久后,他收到了南宫适从鲁国派人送来的信简,上面说明了鲁国现状暂归安稳,希望孔子能回到鲁国,继续杏下教人的工作。孔子的心里一直放不了鲁国,于是他让高昭子替自己向齐景公道别,然后就和弟子们登上了马车,回到了阔别三年的鲁国。这一年,孔子已经37岁了,门下弟子忠心追随的也已经有三四十人。

【子曰】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启示】

孔子在齐国听了《韶乐》之后,竟然三个月里连肉是什么味道都不清楚了,他感叹道:“没想到音乐之美能到这种地步。”音乐之美,可以让人达到如此痴迷的程度,可见聆听好的音乐是极大的享受。当然,这也和聆听者对音乐全身心的投入和热爱有关。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