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316700000035

第35章 辅治鲁国(4)

鲁定公听说孔子拒绝了公孙不狃丰厚的邀请,依然留在了鲁国教育学生,于是想起了阳虎作乱那天,如果不是孔子事先洞悉公孙不狃的意图,恐怕自己就落到公孙不狃的手中了,心里不由得十分感动。这些日子,得到南宫适推荐而前往武城任官的子游等一干孔门子弟,又表现出了卓越的政绩。鲁定公心想,这么多的国家敬重孔丘想任用他,我怎么却把这样一个贤能的人给忘记了呢?于是马上把孔丘召进了宫殿。

鲁定公见到孔子,和悦地对他说:“夫子啊,您在鲁国多年,一直深有名望,得到百姓的爱戴,又曾追随我的哥哥昭公至齐国,这样的忠心,我的心里十分清楚!现在的鲁国百废待兴,外有齐国在邻,虎视眈眈,内有三桓,还有公孙不狃在作乱,我真的很需要您来帮我治理这乱糟糟的国家啊。不知道你能不能答应呢?”

孔子见鲁定公已经有了整顿政务,重振鲁国的想法,心里十分高兴,脸上略带微笑地说:“承蒙国君的信任,我自当尽力,为国君分忧。”鲁定公很高兴,于是下令,任命孔子为中都宰,掌管城中事务。就这样,公元前501年,孔子五十一岁时,终于有了出任高官的机会,成为了鲁国都宰,开始了他的仁义之治。

【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启示】

孔子的学生曾子说,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完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难道路途不远吗?人只要有了远大的理想,就不会在生活中感到迷茫,而是向着确定的方向,一直努力地奋斗下去,直到付出生命。

三、中都之治

中都城距鲁都很近,地方相对广阔,是鲁都的门户。

孔子上任之后,发现中都城这个地方人员杂乱,风气败坏,偷窃盛行,加上连年干旱,田地失收,民心不稳。

孔子亲自下乡察看,聆听百姓声音,观察问题的所在,终于制订出了整顿城务的计划。

他按照弟子们的特长,分别交给他们任务:颜回德行,负责人民的感化和教育;子贡聪明,负责安排人口,调配工作和管理财政;子路正直,负责刑罚,震慑人心。大家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人民疾苦,孔子就派出好的医师给他们看病;田地干旱,孔子就带领所有的弟子们亲自去挖井引流灌溉;多偷多盗,孔子就将其中几个抓起来,公布刑罚,并且在狱中加以感化。师徒一干人等常常工作到深夜,总结着今天的工作,再商议着明天要执行的计划……

就这样,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中都城在孔子的管辖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盗窃灭迹,人心正气,连监狱里的牢房都一直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