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316700000047

第47章 周游列国(6)

时隔不久,桓魋叛乱失败,被迫逃往齐国。司马牛感到自己有如此不懂仁义的哥哥,心里十分痛苦,终日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一次,司马牛和他的同学子夏闲聊,子夏就问他为何终日苦恼。他忧愁地说:“人家都有兄弟,多快乐呀,唯独我没有。”

子夏听了安慰他说:“我听说过:‘一个人死与生要听从命运的安排,富贵则是由天来安排的。’君子对工作谨慎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司马牛听了子夏的劝解之后,于是和同学如兄弟般相处,不断增强自己的修养和学问,而不再为此忧愁。

【子曰】

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启示】

孔子说, 真正的君子是不忧愁,不害怕的。君子反省自己,内心毫无愧疚,还有什么可忧愁、可害怕的呢? 司马牛因为哥哥不懂仁义,而忧惧不安。孔子和子夏劝慰他不必为此烦恼。问心无愧的人,是没有什么可忧惧的。修养和学问好,也不愁天下无兄弟。

八、闻过则喜

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六十岁的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客居陈国司城贞子家中。陈公召见孔子,请教肃慎氏之箭的事,孔子于陈庭辨矢讲箭史,博得满朝文武喝彩。

事后,陈司贩赴孔子居处拜访。当时,孔子正与弟子巫马施在客厅研讨“礼”,见客人来访,巫马施入内间回避。

在问过师徒在陈生活、学习情况之后,陈司贩问孔子:“鲁昭公懂得礼吗?”

显然,这是个有所指的敏感而棘手的话题。

孔子资质高,反应灵敏,当即从维护国家尊严的外交角度,郑重回答:“鲁昭公是懂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