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316700000049

第49章 耳顺之年(1)

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孔子自谓“六十而耳顺”。他经过郑国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此后的六七年间,孔子先后离陈往蔡,自蔡到叶,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人相救。后又由楚返卫,皆不得重用。直至公元前484年,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

一、不失精神

弟子们跟着孔子周游列国来到陈国,陈国君主对孔子师徒很尊敬,但又不委以重任。他们滞留在陈国,除了读书、听孔子讲解《诗经》和礼仪等学问外,便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可以干了。

一天,子路和巫马期两个人来到野外去打柴,这时已经下午,太阳正慢慢地向西方落下。子路和巫马期边打柴边聊天,突然一阵轰隆隆的车马之声呼啸而至。他们抬起头一看,只见满天的黄尘中跑来一队车马,浩浩荡荡,一眼看不到头。马车上的人身穿绫罗绸缎,一派富贵之相,他们在马车上谈笑风生,逶迤而来。马车走到山脚下便停住了。车上的人下来,停好车马,便在草地上席地而坐,拿出酒杯开怀畅饮,酒令和欢笑声在山脚下回荡。

子路看着百步之外的这种富贵生活,心中感慨万千,他见巫马期静静地看着眼前的情景沉默不语,于是问道:“巫马期,他们真是够气派啊!如果让你停止学习,便得到这样的富贵荣华,永远也不去见孔子,你愿意吗?”

听到这话,巫马期突然长叹一声,一下子把柴刀扔在地上,怒目而视子路,说道:“我曾经听孔子说过,‘勇士不能丧失精神,仁人志士不能见利忘义。’你不了解我吗?还是想试探我? 难道你说的意思就是你的志向吗?”说完,巫马期不等子路说话,转身走到一块石头边坐下,眼睛望着即将落山的夕阳。

子路的脸“腾”地一下变得通红,心中惭愧,又见巫马期凛然义愤的样子,他心中十分佩服。他知道巫马期对这种荣华富贵根本没有放在眼中,便自己反思道:“是我自己被眼前的这种豪华气派诱惑得动心了吗?我离孔子教诲和追求的君子人格还差得很远呀!”

子路回来后,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他惭愧得把事情向孔子说了一遍。孔子见子路内疚的样子,没有说话,转身拿过琴弹了起来。琴声先是舒缓悠扬,渐渐地慷慨激昂起来。孔子神色严峻,两眼微闭,思绪随琴声飞扬。一曲弹罢,孔子沉思良久,轻轻地说:“你羡慕那荣华富贵,难道我的理想不能实现吗?”他像是问子路,也像是在问自己。

这时子路已经惭愧地无地自容,垂手恭立在孔子身边,对孔子说:“子路愧对老师,愧对巫马期。”

【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