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316700000055

第55章 耳顺之年(7)

孔子说,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平淡无奇,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美德也就逐渐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光鲜,但其色彩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得黯然失色。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风是从何而来的,知道细微的东西也可能显露出巨大,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的境界了。孔子的这段话,体现了孔子对事物认识的辩证思想,如,平淡与彰显、细微与巨大的变化。还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 即使圣人,也会有说错或做错的时候,说错了及时改正,人们不会因此而轻视他,反而更加敬重他了。

八、小儿辩日

孔子师徒周游列国时,有一天,路过楚国的满城,见到这里湖光山色,秀丽如画,便停车观赏游览。

正走着,忽然看见前边路旁有两个小孩正对着天空指手画脚,争论不休。看上去,两人争论得还非常激烈,互不相让。

孔子走上前去,微笑着说道:“二位童子,何事如此争论不休?”

甲童指天画地地说:“我们在争辩这轮红日,何时离地面最近。”

孔子吃了一惊,小小年纪,竟然提出了这样连大人也想不到的问题,可见楚国的教化不同凡响。孔子对这两个孩子和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便不顾赶路,凑上前去,十分关注地问:“依你之见,太阳何时离地面最近呢?”

甲童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早晨和晚上,太阳离地面最近。”

孔子追问道:“为什么呢?”

甲童解释说:“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太阳很大,像车轮一样大,中午的时候太阳像盘子一样大。但凡我们看一件东西时,离着近就大,而离着远就小,所以我说,早晨与晚上太阳离地面最近。”

孔子皱眉想了想,觉得甲童说的的确有道理,不禁脱口赞道:“好,言之有理!”

乙童抢上前来,辩驳道:“有何道理? 早晨与晚上,太阳红彤彤的,我们感觉很凉爽,而到中午,则灼热炙烤,就像靠着火盆和热汤似的。但凡我们感觉一种会发热的东西,离着近时热,而离着远时凉,所以我说,中午太阳离地面最近。”

孔子的眉宇又皱了皱,感到乙童也说得很有道理。

人们都说孔子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没想到这个问题还真把他难住了,一时不知如何说是好。两个孩子瞪着大眼睛盯着孔子,等待他的解答和评判。孔子目瞪口呆,无言以对。素来实事求是,从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的孔子老老实实地告诉孩子,这个问题他也并不明白。

两个孩子很感失望,其中一个说:“人人都说你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圣人,可是你也有不知道的啊!”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启示】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看到别人的好的地方要学习,看到不好的地方便作为借鉴而加以改正。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故事中两个辩日的小孩就给他上了一课,学无止境。故事中,孔子没有因为面子,而失去诚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镜子,孔子都有不知道的时候,何况我们呢?不懂就是不懂,学习了, 进步了,我们就逐渐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