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316700000009

第9章 多方求学(3)

过了几天,师襄听着看着,觉得这下连技艺也熟了,又劝他:“技艺已经学好,该学新曲子了。”孔子还沉浸在曲调中,好一会儿才回答说:“我还没有能够全部领会这首曲子的志趣神韵呢。”

又过些日子,细心的师襄清楚地觉察出,孔子已经将曲子的志趣与神韵真正把握住了,便再次郑重劝他:“志趣神韵都有了,可以学习新曲子了。”但是让师襄想不到的是,孔子还是坚持要继续学习这一支曲子。他向师襄请求:“老师过奖了。弟子的指法、技巧虽已练熟,但尚未领会此曲的志趣神韵,更未体察到曲作者的为人,想象出其风貌特征。请容我再练几天吧。”

一天,师襄坐在椅子上听孔子弹琴,琴声技巧纯熟,音调和谐,韵味无穷,突然琴声戛然而止,孔子在缭绕的余音中站起身,对师襄说道:““我正在操琴,弹着弹着,感到面前站立着一位古人,只见他面黑有威,身长一丈,目光如电,性情温柔敦厚,与太庙中文王的形象一模一样。请问老师,此曲可是出自文王手笔?”

此语一出,师襄顿感震惊。他一下子从座位上站起来,向着孔子连连作揖道:“是呀是呀,我的老师向我传授此曲的时候,正是说此曲名叫《文王操》呀!”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启示】

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爱好知识的人,不如以学知识为快乐的人。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热爱。一个能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的人,就能有所成就,孔子学琴最后能够让老师震惊,就是因为他从心底里热爱音乐。

四、问道老子

老子,姓李名聃,人们敬称他为老聃、老子,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曾在周朝担任文官,负责古代图书典籍的收藏和管理。在这之前,他也做过王室要臣,但当他看到周王室日渐没落,周王对有识之士的治国之策根本不予理睬后,愤然辞官,开始了讲学活动,在周王朝成了一个很有社会地位和知识渊博的学者。

当时孔子在鲁国,正是青年好学的时候,他一面讲学,一面四方求学拜师。有一天,他听到学生南宫敬叔赞誉老子是一个具有真才韬略的学者,便决定去拜见。孔子请南宫敬叔作引导,打算从鲁国去洛邑会见老子,但由于自身的贫穷,难以成行。这件事被鲁国国君知道了,他很赞同孔子会见老子,以为能够增进鲁楚两国的关系,特地为孔子准备一辆车、两匹马和一个跟随童仆的资助,孔子这才得以成行。

孔子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洛邑。老子异常兴奋,特地带着徒弟前去迎接。孔子一见老子就躬身施礼说:“先生您好。弟子孔丘特来拜您为师,请您赐教。请问先生,什么是道?”

老子笑而不答,而是指指门外的在风中飘摆的柳枝,然后咧开嘴巴,指指自己的舌头和牙齿说:“你看我的牙齿怎样?”

“先生的牙齿一颗也没有了。”孔子恭恭敬敬地回答说。

“你再看我的舌头怎样?”说着,老子又伸出了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