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316700000008

第8章 多方求学(2)

郯子回答道:“那是我们的先帝少昊传下来的习俗,据说他登位的时候,天上刚好飞过凤凰,送来祝福,先帝少昊为了感谢天恩,就把鸟作为我们的旗帜图案,将百官的官职按照鸟类的高低命名,一直沿传到今日。”

这时孔子只是一个下级官吏,没有资格参加国君的宴会。但孔子听到这个消息,再也坐不住了,十分感叹少昊的德行,更赞叹历代郯国的君臣都能一直遵循先帝的遗命,心中为解开了一个疑问而高兴。他决定上门拜访,连夜敲开了郯子下榻宾馆的房门,迫切地向郯子请教关于少昊时代职官制度典籍历史等情况。

当时二十六岁的孔子,其博学早已闻名鲁国,郯子见这样一个知名学者却能够如此虚心求教,十分感动。

两位学者谈得那样投机,甚至忘了天已大亮。回家之后,孔子还忍不住向人感叹着:周天子那里已经没有主管这类事情的人了,像郯子这样有学问的人,已经散落于四方了。

【子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启示】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思而不学,常常是浪费时间,即便偶有所得,一说出来,才知道别人早已说过。这说明,一个人应该不能只停留在对问题的思考,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学、多问,快速积累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自己不再浅薄无知,不再对问题束手无策。

三、孔子学琴

孔子热爱并精通音乐,提倡用音乐作为教育的课程,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他一生酷爱唱歌,除丧事外,随时都会唱歌,听人唱得好就跟着学,甚至在周游列国途中被困、断粮的窘境下仍弹琴唱歌不断,逝世前七天还唱了一首哀悼自己的歌。他还会作曲,代表作有琴曲《陬操》、《龟山操》、《将归操》等。

孔子是位大学问家,却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他虚心向师襄学琴的故事,成为后代的美谈和榜样。

师襄是与孔子同时代鲁国著名的乐官。古代乐官一般叫师,后来担当这一职务的人就把师作为自己的姓,冠于名之前。如师襄,又称师襄子,加子表示尊重。

本来孔子的琴技已经相当好了,但他不满足。在他听了师襄的弹奏之后,就下定决心要向师襄学习,好让自己的琴技提高到新的境界。二十九岁那年,孔子专程拜访师襄,向他学琴。

师襄热情接待孔子,休息一阵后,当着孔子的面那过琴来,弹奏了一曲。孔子在一旁静听,感到此曲非同凡响,是他闻所未闻的。师襄弹奏毕,孔子说道:“此曲技巧超群脱俗,志趣深远高雅,我想学习此曲,不知老师意下如何?”师襄点头同意了。

孔子学习弹奏了半个多月,还是坚持继续学习这支曲子。师襄觉得已经相当好了,对孔子说:“这个曲子你已经会了,学一首新的吧。”孔子说道:“曲调是学会了,可是奏曲的技巧还尚未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