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挫折分析及应对
43664100000013

第13章 优化性格(2)

这主要是发生在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同学之间的嫉妒心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要求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但有些同学只是片面追求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德育和体育。当看到那些虽然学习成绩不如自己,但在德、智、体三方面综合发展较好的同学被选为班干部、获得“三好学生”等荣誉时,心理感到不平衡,便发牢骚,甚至用自己的长处去比那些同学的不足,以此诋毁他们的成绩。另外也有些同学心理容不下别人进步,虽然已经取得某些成就获得一些荣誉,却总担心别的同学会超过自己,于是忧心忡忡,对其他同学终日抱着敌视态度。

(3)对同学相貌、衣着嫉妒。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女同学之间,男同学中也有类似的嫉妒心理。有些同学受不良思想的影响,不能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而是比较谁的相貌好看、谁的衣着漂亮。结果是比来比去,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造成同学之间的不团结。甚至相互讥讽、诋毁,严重的还会给对方以身体上的伤害。

如何消除嫉妒心理呢?

首先,应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嫉妒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次,学会自我安慰,永不言败。社会上有这样的一种观点。“是你的就是你的,谁也夺不去;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凭你怎样争取也无济于事。”既然得不到,就应该面对现实,不妨来点酸葡萄效应,自我安慰,另寻出路。

另外,待人豁达、处事大度也是消除嫉妒心理的有效办法。学会以平静的心态审时度势。面对人生,做到失意时泰然、得意时淡然,嫉妒就会离你而去。

(三)怯懦、依赖及其调节方法

1.怯懦。

所谓怯懦,是指不能克服来自外界和自身所带来的困难和恐惧,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心理上和行为上的退缩。这是一种不良的性格类型,心理学上称之为怯懦型性格。

这种性格的主要表现就是过分胆小怕事,软弱无能,逆来顺受,任人摆布,没有反抗的勇气,有时明知是错事,在别人的压力下也会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他们往往在别人的威力面前失去是非、善恶、真假的辩别能力,容易铸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终身遗憾。纵观历史,大凡属于怯懦性格的人,不仅没什么作为,而且多是一些没有出息的低庸之辈。《三国演义》中的刘禅就是这种性格类型的典型人物。由于刘禅的昏庸、怯懦,先辈们好不容易开创的基业被他断送了,刘禅自己也由君主变成阶下囚。

怯懦性格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

(1)缺少意志磨炼。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封闭式的家庭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孩子胆小、怕事。倍受关爱的“小鸟”飞离温室,飞向大自然,因缺乏锻炼,特别怕生,更怕别人的威胁,迫于无奈,只好屈从,不敢反抗,甚至还可能因此而夭折。与此相反,家庭教育过分严厉,导致青少年在家长的专制下,只有认同的权利,没有商讨的余地,因而处事小心翼翼,唯恐出错受罚,为了摆脱严惩,甘愿受人摆布。

(2)怯懦可能是因为自卑。自卑往往使人信念淡漠,软弱可欺。一位正读初中的男孩子家境贫寒,父亲病故,母亲瘫痪,为了给姐姐找个工作,竟屈从家庭有权有势的同学小丁,小丁似乎也了解他的心思,说“你姐姐找工作,全凭我父亲一句话”。于是每次欺侮别人都让他帮忙,告到老师那里,他也常替小丁背黑锅。为了给姐姐找工作,他就这样忍气吞声,任人摆布。

(3)思想观念陈旧。观念往往是行动的先导,错误的思想观念会导致错误的行为,怯懦性格就是如此。如有些女青年受陈腐的“贞操观”、“婚姻观”的束缚,身受凌辱却不敢声张,害怕毁了自己的名声,一些妻子在丈夫婚后花天酒地、吃喝嫖赌、百般受虐的困境中,软弱退让,不知用何手段为自己讨回公道,像这样的女青年只有抛弃旧的伦理观念,才能走出痛苦的阴影。

怯懦不仅是身心健康的大敌,也是青少年成才的一大障碍,怯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预防和克服。

(1)家长要为儿童提供适当的心理磨练。不能把孩子封闭在一个小家庭里,应引导孩子在各方面锻炼独立能力,别怕她们磕磕碰碰,鼓励孩子“跌倒了,勇敢地站起来往前走”。只有这样,孩子在走向社会后才会少受伤害。另外家长还应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肯定孩子正确的意见,增强是非辨别力。

(2)青少年要努力加强意志力,强化必要的自我意识。对自己的看法、评价、期望要客观,充满自信,当生活中出现失意或困难的时候,注意调节心态,不被自卑的情绪所左右,相信自己,不盲从别人,要勇于维护个人尊严,从禁锢人的头脑、束缚人的手脚的陈腐思想认识中解放出来,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依赖。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逐渐摆脱对家庭的依赖、独立走向社会的过渡期,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又缺乏独立的能力,客观上仍存在一定的依赖,这种依赖与独立的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高,逐渐向独立方面转化。但有的青年依赖性过强、独立性不足,即便考上大学,甚至走上工作岗位,依赖心理仍十分强烈。

依赖性格一般表现为:缺乏主见和判断力,在家庭中,生活自理能力差,大小琐事都由父母等家长包办,在学校里,凡事依赖老师、同学,看他人眼色行事;拿不定主意,优柔寡断,过分焦虑,谨小慎微,意志薄弱,惶恐不安。依赖心理强的青少年,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依赖的对象,无法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甚至无法与人正常交往,严重影响学习、工作。但是依赖性格有时却常常被误认为胆子小、心眼细,而依赖者自己则以“从小娇宠惯养”为自己辩解。实际上依赖作为一种障碍,具有很大的潜伏的危险,一是不利于自己成熟、独立;二是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缺乏开拓能力。比如,一位女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很早离异,一直与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从小怜爱外孙女,想用加倍的爱来弥补外孙女从小失去的父爱。她的母亲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女强人,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上给她以很多的指导,女孩以母亲为自豪,但又自觉不如母亲,凡事须经母亲同意才敢做决定,时间一长养成了依靠家人的习惯。高中毕业后考上外地一所大学。原本想趁此机会锻炼一下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但不到3个月就被迫休学,原因是到了新学校,一切都不适应。早晨起床不会安排时间,虽然不比别人晚起,但手忙脚乱,结果是乱七八糟;衣服脏了不会洗,最苦恼的是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不知如何与他们交流。缺少了外婆的关爱、母亲的指导,让她变得六神无主、焦虑、担扰、敏感多疑,整天都觉得别人在嘲笑她。一到晚上就思念远方的外婆和母亲,难以入眠。不久,她因神经衰弱而被迫休学,一年后她觉得无法复原,便选择了退学。

凡事三思而后行是成熟的表现,但过分担心别人的看法,看人家的脸色做事,则是依赖心理在做怪。常言道:“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人由于没有感到生活的重压和世事艰难,往往比成年人胆子大、劲头足,敢说敢干。而有依赖习惯的青少年则相反,他们习惯于事事按别人的意志行事,极易受暗示,不敢承担任务和责任,人云亦云,就算有意见也不敢发表,看似谦虚,实则畏畏缩缩,很难办成大事。例如一位刚满20岁的男青年,在工作中总习惯看别人的脸色,反复考虑别人是否满意,就连穿衣服、理发都怕别人说闲话,办事总怕出错。

稍有人对他不满,便会后悔、烦恼、自卑、自怜,好像犯了弥天大罪。因此他觉得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简直寸步难行,经常提心吊胆、诚惶诚恐。

产生依赖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照顾过甚,百般娇惯,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会料理生活,大小事都依赖别人,长大后遇事就缺乏主见。就如前述的那位女同学一样。另一方面,父母过分苛求孩子,实行专制教育,忽视儿童的主动性培养,大小事均须服从家长安排,挫伤孩子的独立性,意志力下降,便容易形成懒于思考、依赖他人的习惯了。

(2)自卑的因素。自卑是由于缺乏独立性、能力差、知识贫乏等原因造成压抑或挫折而形成的心理。其特点是过高看待他人,过低评估自己。遇事往往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张惶失措,怕担风险,总寄希望于别人。

(3)缺乏意志锻炼。独立性格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意志力,而依赖性格的人由于缺乏意志锻炼,往往知难而退,怕承担责任和后果,从而摆脱不了依赖。

依赖要引起重视,听之任之不加防治,会导致身心疾病。

如何纠正依赖性格呢?针对依赖产生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

(1)提倡家庭教育民主化。父母既是孩子的养育者,又是教育者,作为一家之主,既不能过分溺爱孩子,又不能过分压制,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里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如处理家务事、学习安排、生活作息制度等日常生活时,充分发挥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倾听孩子的心声,让他们对一些问题的不同答案自行判断和处理,经独立分析后再做出正确结论,家长不可包办代替,也不要横加指责。

(2)提倡开放式学校教育。在学校,充分利用条件让孩子们参加社会考察、公益劳动、旅游、参观访问、体验生活、接触社会,认识各种各样的人和环境,从而走出狭隘的生活圈子,摆脱依赖,为将来进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3)端正认识,正确看待他人和自己,不盲目地“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树立自信自强的信心,积极培养独立精神。

(4)加强意志锻炼。敢于面对困难,接受挑战,遇事冷静,不怕挫折和失败,视“失败是成功之母”,每次失败都可以成为一种资本,只有积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千万别因为失败就自卑,甚至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