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批评别人要摆事实,讲道理。可实际上,常常是过于重视讲道理而忽视了摆事实。有时候,批评他人无需迂回曲折、绕山绕水地暗示一番,有时只需轻轻一点,就能够达到效果,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一个病人在和医生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可等了15分钟后医生才到。她非常气恼,觉得医生这种不守信用的行为实在是无礼,她必须提出批评,否则心里感到不平衡:自己受到了轻视,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于是,她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批评意见。
她进入医生办公室后,先用手指了指手表,然后说:“现在是2点15分。”医生似乎没明白她的意图,敷衍着说:“是吗?”医生的回答更激怒了这位病人,可她仍是说:“现在是两点过一刻。”尽管她内心非常愤怒,可脸上仍保持镇静。她在克制自己,试图用暗示让医生明白自己的意思。可医生仍然装糊涂:“两点过一刻又怎么样?”这下病人忍无可忍了,终于指出了医生的错误:不该迟到,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不守信用。医生这才向她道歉。
这位病人开始想用迂回的暗示法将自己的批评信息传递给医生,让医生接受批评,并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可医生并不愿意坦然接受。这位病人因此更加恼火,最后直截了当地将医生迟到、耽误了自己时间的事实说出来,医生才接受了批评。
现实生活中,确实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时需要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意见,“摆事实,讲道理”,令对方醒悟,否则你采用委婉的或迂回的办法,对方并不能领会你的批评意见,或者是故意回避、装糊涂,有时还会引起对方的误解,使双方产生新的矛盾。
关于摆事实批评方法的重要性,早在战国时期的孟子就已经注意到,并且很好地运用了。
战国时期的“农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许行主张人人自食其力,一切东西都自己做,万不得已才进行交易,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分工。因此他和他的弟子数十人,都穿着粗布衣,靠打草鞋、织席子来维持生活。有一个叫陈相的人,本来信奉儒家思想,但一见到许行,便改换门庭,信奉“农家”学派了。
有一次,陈相遇到孟子,便竭力宣扬农家思想,他说:“我认为许行先生的观点很有道理,凡是贤明的君主都应该与百姓同耕作,自己亲自做饭吃,同时兼理朝政;如果不能自给自足,怎么能称得上是贤君呢?”
孟子于是问道:“那么许先生是否必定自己种粮食然后自己做饭吃呢?”陈相回答说:“是的。”孟子又问:“那么许先生一定是自己织布做衣服了?”陈相说:“不是,许先生穿的粗布衣服是用麻做的粗布衣服。”孟子又问:“许先生戴的帽子是他们织布做的吗?”陈相回答:“不是,是用粮食换来的。”孟子又问:“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织布做帽子呢?”陈相说:“怕对耕种有妨碍。”孟子又问:“许先生用锅做饭,用铁具耕地,这些都是他亲自做的吗?”陈相说:“不是的,也是用粮食换来的。”孟子因此说:“如果许先生用粮食去换锅、农具,这不能说对陶工和铁匠有所妨碍,那么陶工和铁匠用器具去换粮食,又怎么能说他们对农夫有所妨碍呢?况且许先生主张自给自足,那他又何不自己亲自做陶器和铁具,一切东西只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又为何忙忙碌碌地拿粮食与别人交换呢?”
孟子用设问诱导的方法,一步步地摆事实讲道理,将许行的观点驳得体无完肤,却又合情合理,让陈相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孟子的批评,毫无孟子故意打击自己信奉的学派的感觉。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如此,捷径总是最短的路,最有效的办法常常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其实有时候直接将对方的缺点、错误指出来,反而是避免伤人自尊心、避免双方误会、避免使人产生逆反心理等的最好方法,往往能达到批评者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