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名人、名言、名句,均是文化传统的精粹,蕴蓄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如果你在批评的过程中也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典故,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恰到好处地借用古人、古事来说明今人、今事,而使对方由“古”联想到“今”,由“浅”联想到“深”,或在关键时刻,一语点破,以便对方明白自己的理由和其中的道理,这种方法就是借古喻今。
三国时的刘备有位甘夫人,虽出生贫贱之家,却长得玉质柔肌、态媚容冶,其人也聪慧、灵透,颇有贤名。刘备驻守徐州时,闻甘氏艳名,便纳为妾。后来,刘备的原配夫人糜夫人早逝,刘备便逐渐提拔、扶正甘夫人做了夫人。由于甘夫人天生丽质,加之肌肤白若霜雪,刘备常常在户外望之,犹如月下聚雪的景观一般,令刘备十分陶醉,连亡命途中,也与甘夫人时刻不离。后来,有位河南人献给刘备一个精巧的玉人,高三尺,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刘备爱不释手,便把玉人放在甘夫人的房间里,使两者媲美生辉。在他看来,眼下自己有巴蜀这块地盘,而且外事内政都有诸葛孔明这位丞相张罗,不用他多操心,于是常常一边拥抱着甘夫人,一边玩味着玉人,口中还念念有词道:“玉之可贵,德比君子,况为人形,而不可玩乎?”如此一来,刘备的心思就整天放在这个冷的玉人上面了,国事倒成为次要的了。这下可急坏了甘夫人。她想,刘备要是一味这样下去,复兴汉室基业岂不是镜中花、水中月吗?
贤明的甘夫人知道,刘备经过长期努力才由一文不名的贩夫走卒拥有了西川,建立了蜀汉政权。这固然可贺可喜,但目前的这份基业还刚刚是个开始,应更加努力,发愤图强才是。因为刘备原有的计划是复兴汉室,灭曹操,吞东吴,统一天下。但是今观刘备,自从建立蜀汉政权以来,玩弄玉人,宠信小人,意志颇为消沉,大志即将磨灭。长此以往,哪里还能展现他原来囊括四海、复兴汉室的宏愿呢?甘夫人不能不忧虑。她几次想摔掉玉人,又怕刘备不高兴,几次想谏进言,毕竟自己又是不参政的妇道人家,不好直言。后来,甘夫人终于从玉人本身触发的灵感,想到了春秋时代“子罕不以玉为宝”的典故,于是以此为谏辞,借古喻今,说服刘备:
“古代宋人得以玉石,献给宋国的正卿子罕。可是子罕不但不接受,连看都不看一眼。献玉的人说:‘此玉成玉人状,是一块稀世之宝,故而才敢奉献给你。’子罕却说:‘我平生以不贪为宝贵,你是以玉为宝贵,若是将玉赠送给我,那么,你我都丢失了宝贝,你丢掉的是宝玉,我丢掉的是廉洁这块宝。’所以子罕不以玉为宝,在春秋时代传为佳话。”
正当刘备听得津津有味之时,甘夫人又说:“现在曹操、东吴都未消灭,陛下你却以一块玉石玩于股掌,你可知道,凡是淫、惑必生变,千万不可长此以往啊!”刘备听后,沉思了一会,终于撤掉玉人,摒绝奸佞小人,重新振作而务大计了。
甘夫人对刘备的批评以典故的方式表达出来,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她先以春秋时代子罕不贪玉的典故开场,使刘备听起来犹如习习春风,以为老婆只是与他谈论历史掌故,心理自然轻松舒畅,不会有反感和警觉。待到刘备解除精神防线,正欲垂耳听夫人的絮絮私语时,甘夫人却“篇末点题”,使刘备在遭受一击之时,头脑顿时清醒起来,意识到夫人讲典故的用意,同时也感悟到夫人之意是“苦口良药”,自己确实险些丧志,于是立即下定决心,幡然改进,撤玉人,拒小人,致力于经世治国之大计了。
借古讽今是一种劝人有效的说话方式,通过“古”让对方明白某种道理,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求很能打动对方。不过,这也对使用者的文史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使用时切忌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