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求医不如求己:心理健康篇
43718000000028

第28章 向不良情绪开战(5)

B君是聪明的,也是明智的,事情做不完就会产生压力,适度取舍才是最可取的做法,关键是生活的愉快和身心的放松。“舍几得几,无舍无得”,连A君这样绝顶聪明的人都无法顿悟,难怪职场中焦虑忧郁的人这么多。

“少做一些事,自然较轻松”,“少竞争比较,自然较平静”,谁都知道这些理儿,然而浅显归浅显,说教归说教,像A君就是无法领悟,无法身体力行,才会压力大啊。懂得取舍,功名、利禄、健康、休闲……适度平衡,取自己之所长,就自己之所乐,有所争有所不争,才能自然轻松自在。

作为职场人来说,要“舍得”确实是一件难事。取舍之间,懂得放弃还真不容易,唯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才能享受“自在自我”。有些道理好像很浅显,犹如在“说教”一般,但那是很多人总结出来的,是经验的升华。在职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让我们试试以下压力箴言:

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适当的压力是你前进的动力,但是压力太大那就会产生危害了。身心疲惫,可不是你自己和你的亲友所愿意看到的。

对工作有热情和勤奋都是令人尊敬的,但是一个人如果只有工作,那对工作只会起反作用。就像蜡烛总有燃尽的时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只是一味地工作,会使人既无效率又无效果。那些承受极度压力的员工甚至不能安全工作和做出正确的决定。

判断什么是可以做到的,什么是做不到的。在当今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个人的能力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于你所在的公司,你的努力也许能让它渡过难关。对日渐复杂的社会环境,你可能改变不了什么,但在你工作生活的小环境,你却可以创造令人称道的人际关系,你可以改变它。

如果碰到棘手的问题,你没办法解决,那就随他去吧。不要让你无法控制的事给你带来溃疡病或高血压。

每天给自己留出一点独自思考的时间,这虽然很难做到,但的确是很值得的。哪怕是在最忙的日子里,也要在早晚抽出点时间让自己回顾一下近几天的事情,判断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效缓解你的紧张情绪

紧张通常可以看成是由于外来压力而引起人的机体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结果,还可以把紧张看成是一种生物反应过程。

当外界给人的压力超出人心理承受的范围,人就会感到紧张。产生这个反应是因为自己无法控制当时的情境,而且也预知可能有什么自身无法掌握的事情将要发生。例如当我们准备去面试的时候,就会因为担心面试时自己的反应可能不得体而感到紧张,结果不想还好,越想结果越糟。

1.紧张情绪的产生原因及表现

紧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知觉到的各种不同的要求,如生活、工作、社会和家庭中的各种要求、任务、困难、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与自己能力之间的不平衡,也就是自己感到自己的各种能力(包括工作能力、经济能力、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等方面)太小,解决不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或是完成不了自己的任务。

这种不平衡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一个人现在的生活方式与人类本身由进化而逐步适应的生活类型之间的差别过大;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没有训练他去应付和面对生活中强加于他的变故而生活的变迁骤然来临,一定会紧张失措;一个人面临着互相抵触的社会压力,或者被迫充当不协调的社会角色,例如年幼的孩子在不和谐家庭中面对双亲争吵的时候;一个人目前的生活方式与他的抱负理想不相匹配,例如被埋没的人才,常常被怀才不遇感所困扰。

紧张产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人的体质上的脆弱性。身体体质差、不健壮、体弱多病的人,容易产生紧张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几乎没有任何自卫和谋生的能力、完全要依赖别人和环境的抚养,安全容易受到威胁的小孩很容易产生紧张感。

人的人格结构,或者说心理系统的某些特征也会导致紧张。一般来说,抑郁型气质的人,具有内向胆怯性格以及某些人格防御机制的人更容易产生紧张。

人们在工作中、生活中和社会交往中遇到难以解决的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目标,容易导致当事人产生紧张。

人感到存在着威胁或是受到威胁时,容易产生紧张,产生紧张的强度与感到的威胁强度成正比。人感觉到的威胁强度取决于当事人(被威胁者)觉得自己能应付到什么程度以及客观可能产生的伤害程度的大小。

世界著名紧张研究专家、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汉斯·塞里耶博士认为,紧张的生理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警戒反应”阶段、“抵抗反应”阶段和“疲惫反应”阶段。

警戒反应是第一阶段。警戒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它是由紧张源激发的。紧张源就是引起紧张产生的事物和因素。一旦紧张源出现,警戒反应便随之发生。

警戒反应的生理过程就是当我们的大脑记录下一个“危险”反应时,下丘脑就向位于头颅底部的脑垂体发出电化信号,脑垂体分泌出一种叫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物质去激活肾上腺。肾上腺分泌出肾上腺素释放到血液中,并且伴随着心跳加快的感觉。同时也发生另外一些身体变化,如呼吸变得短促,血液从皮肤和内脏向肌肉和大脑流动,导致手脚发凉。最后,体内营养物质重新分配到在紧急关头需要作出反应的身体的其他部位,尤其是肌肉组织。

在警戒反应阶段,还伴随有另外几种生理反应:一种是肌肉紧张。这种紧张尤其经常发生在背的下部、颈部和肩部,并经常以紧张性头痛的形式出现,并且这种紧张经常持续到警戒反应消除之后。还有一种反应是导致胃释放出过多的胃酸。在空腹时释放过多的胃酸可能会烧灼胃壁、食道和肠子上部。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就有可能导致溃疡病。同时,如果重复出现警戒反应,心血管系统持续地被动员,最后就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心脏病发作。

抵抗反应是第二阶段。假如那个触发警戒反应的紧张源继续存在,人体就会出现抵抗反应。在抵抗反应阶段里,警戒反应的特有指标将会消失,在与紧张源进行激烈斗争的时候,从表面上看来,身体似乎已经“恢复了正常”。然而危险是存在着的,这一抵抗反应阶段将持续很久。

如果人们的身体过长时间地被动员起来与紧张斗争,就会使人体的能量被大量消耗,使人体进入疲惫阶段。当疲惫阶段到来的时候,身体就再次显示出与警戒反应相似的症状。更为重要的是,疲惫阶段的出现已经意味着身体越来越容易患病和易发生器质性功能障碍。

引起紧张的紧张源虽然不同,但是它们的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是相同的,身体症状、感情症状和认识症状也是相同的。

紧张时的生理反应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①心率加快;②血压上升;③皮肤电阻减小;④眼睛瞳孔扩大;⑤血糖升高;⑥血凝加快;⑦消化道(胃与肠)的蠕动减少;⑧消化道的血管收缩,肌肉内的血管扩张。

简单的行为反应有两种:一种是抑制行为,表现为遇到危险时僵硬不动、畏缩、哀鸣、消沉、抑郁;另一种反应是激化行为,表现为发怒、搏斗或逃跑等。

复杂的行为反应约有24种,按出现的频率多少排序为:①全身紧张;②活动增多;③不安或焦虑;④入睡困难;⑤食欲下降;⑥小便次数多;⑦总想向人诉说;⑧力求达观;⑨重新检讨;⑩愤怒;兴奋;避免与人接触;情绪抑郁;苦恼;围颤抖;腹泻;疲倦;嗜睡;烦躁;恶心;活动减少;便秘;关心身体健康;呕吐等。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人们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很容易出现心跳加快、肌肉紧张、易激动、易生气、口和咽喉发干、出冷汗、胃里翻腾、发抖、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身体虚弱昏倒等反应。

由于紧张源无所不在,紧张反应可以由范围很广的紧张源一次又一次地激发。有些紧张源是积极的,有些紧张源是消极的。兴奋、高兴和意想不到的幸福都可以像灾难和突然降临的悲剧一样,同样引起人的警戒反应。科学家认为,可以通过适当方法减少警戒反应的频率和强度,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它。对紧张源的最初反应就像进食和呼吸一样自然,对于抵抗阶段也可以这样说,正像对付警戒反应阶段一样,在一个时期之内,身体被编入抵抗疾病与紧张的程序。不过疲惫阶段是能够避免的。

2.有效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

无论何时何地当你感到精神紧张的时候,一定要暂时忘掉一些不快乐的事情,转移一下注意力,以缓解紧张的情绪。当你感到情绪紧张的时候,可以选用以下方法,让自己暂时松弛一下。

运动是缓解紧张情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般只要你躺在床上,用10分钟的时间做一些伸展动作,四肢感到舒展就可以了。

淋浴或浸浴不但可以消除紧张情绪,还有消除疲劳的功效。泡在温热的水里,闭目养神,静静地休息20分钟,你会感觉到全身放松。

听音乐。不论是古典、民族还是流行音乐,都有助于你缓解紧张的情绪,如果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跳上几步,你的感觉会更好。

如果你喜欢养花,在感到情绪紧张的时候可以去给鲜花浇浇水,欣赏植物可有效地放松紧张情绪,同时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

你可以做一些平时喜欢吃的食物,随着洗、切、调味、下锅烹饪一套程序走下来,你过度紧张的情绪早已不知去向。

在情绪特别紧张时,你还可以给你的好朋友或家人写信,在信中将你所遇到的事情写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与对方的联系,同时你的紧张情绪也会随之而得到发泄。

在情绪过度紧张的时候也可以看看滑稽的录像,各种有趣的电视节目,通过不同片段来暂时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

如果你喜欢音乐,唱歌、弹钢琴、吹口琴、拉小提琴或演奏其他乐器,不妨暂时用来对付一下你的紧张情绪。

解决急躁也有方

说到急躁,使人不由得想起一则民间故事,说的是一位性子急躁的胖大嫂,深更半夜听说母亲病得严重,连忙抱小孩回娘家看望。慌忙之中,竟错把枕头当做娃娃。一路急急忙忙赶路,路过瓜棚底下,被瓜藤绊倒了,摔了一大跤,把抱来的枕头摔得老远。在黑暗中乱摸一阵,摸到了个冬瓜,不由分辨,立马抱起冬瓜就走。待天亮赶到娘家时,方知怀里不是小孩是冬瓜!故事中所说性急的胖大嫂的所作所为,有些夸大,其真实与否,我们不必细究,但它的确向人们述说了一个道理:急躁对于人们有害无益。

据心理学家介绍,在所有有害性格中,急躁也是其中一种。性格急躁的人,往往易激动、发怒、生气、动肝火。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怒伤肝,所以,动不动就急躁,一躁就发火,时间一长,是会伤及肝脏的。另外,一个人经常处于一种“躁”的状态中,势必打乱人体内的正常分泌和机体的正常运转,也容易造成内分泌失调,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经验的人知道,一个心态平和、内心宁静的人是难患内分泌紊乱方面的疾病,脸上也不易起黄褐斑、雀斑。所以说,急躁情绪绝对不利于心理保健。

急躁与草率是连在一起的。急躁的人,办事毛躁马虎,对什么事情都是不求精细,这种人往往不适合从事科学研究、精细加工等工作,这些科技含量高而且要求十分精密的工作,一旦遇上这种毛手毛脚的人,容易把事情办砸。

急躁与浮躁是联系在一起的。掌握知识、学习本领来不得飘浮。真正要学好知识,需要一个人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学习,稳扎稳打地学,从低级到高级,从浅显到深入,不断地发扬钻劲、挤劲和韧劲,从知识的必然王国进入到知识的自由王国。试想,那种一知半解、不求甚解的浮躁人能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来去与那些看似枯燥的文字、数字打交道吗?

急躁也与烦躁联系在一起。这种人经常心神不宁、烦躁不安。他们遇上什么事就进入兴奋状态,迫不及待地去应对。而且,一旦事与愿违,他就会不安和心烦。如果这种不良情绪经常发生,长期受到这种负性情绪折磨,内心的平静势必被打破,情绪的紊乱状态就会出现。

有急躁性格的人,要一改这种急躁的毛病。

首先,要学会冷静。大事当前,不慌张、不忙乱,耐心做好临战前的周密准备,而且做到“笨鸟先飞”。自己能力差、水平低的人,更应该多一些充分准备。绝不打无准备之仗,绝不仓促上阵。一旦“万事俱备”,只要“东风”一到,就能使自己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如果处事能达到这种水平,也就不会有什么急躁了。

其次,要学会放松,自己给自己鼓劲打气,不断提醒自己,一切会好的。

第三,学会分解目标。一个人的总目标离自己远,自己为此忙乎了一阵以后,一时看不到成绩,容易产生急躁情绪。这时,不妨把工作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一步一步地走,一个一个小目标地完成。分阶段的小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克服急躁心情,树立信心,最终完成总目标。

第四,对自己的事学会条理归类。一个人从早到晚,从私事、家事到单位的事,可谓纷繁复杂。如此多的事汇集到一起,难免会有事情多如牛毛、无从下手之感,因而容易产生心烦意乱状况。遇上这种情况,不妨把“众多的事务”理清头绪,分个轻重缓急,并把分类好的事列入备忘录,按事情急缓的程度,以阿拉伯数字标出顺序,分类条理,以使自己有条不紊地应付一大堆大小事务,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心烦心急。秉着特事特办、急事先办的原则,一件一件地去完成。

总之,急躁有害,解决急躁也有方,应努力学会做个能应对急躁的有心人。

抗击焦虑有妙法

焦虑是白领工作中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不应该太在乎,不要让此病成为思想负担。对于焦虑症的治疗,一般是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

近些年来,认知行为取向的心理交通法规发展较快,对焦虑症有较好的疗效。即先改变其不合理认知,同时用行为矫正其不合理的认知风格或方式,发展积极思维。与此同时,选用一些抗焦虑药物,作为辅助手段,来缓解症状。

下面向你列举几种不合理的认知,即思维的误区,你不妨对照检查一下,如果自己能找出原因并冷静分析,便可矫正错误认知,摆脱紧张和焦虑。

(1)过滤有误。焦虑和悲观让人戴上“有色眼镜”,意识中只筛选进消极事物,而将一切积极事物排除在外,便得出整个情况都是消极的结论。

(2)以偏概全。受到焦虑心情的影响,往往以某一次消极事物去推论全局,将其作为自己失败的象征。

(3)抱怨诅咒。发现自己有过失,便骂“我是一个失败者”,而不是冷静地分析原因。在别人以不公正的行为伤害你时,咒骂“他是一个笨蛋”,结果不但不能解脱,反而加重了自己的精神负担。

(4)错误贬抑。把自己积极的生活经验加以贬低,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积极信念视而不见,结果只能维持消极信念。

(5)仓促定论。在不明事实真相时便得出结论:别人看不起自己,与自己过不去。或者预言自己万事不如意,并且认为这种事实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