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求医不如求己:心理健康篇
43718000000051

第51章 突破困境,不轻言放弃(1)

突破困境,逆流而上

逆境,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在工作、学习以及整个人生旅途中总会遭遇这种或那种不顺利的境遇,碰到各种挫折和失败。要冲出逆境,有赖于自己正确认识、分析陷入逆境的原因,采取正确的对策,改变错误的行为,克服对逆境的不适应现象,突破困境,实现目标。

要冲出逆境,就必须了解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可能导致陷入逆境的原因,防患于未然。

无论哪一个人在他的整个生活中都有可能出现失误或失败,特别是进行一项新的工作,掌握一门新技术,其失误或失败的概率就更大。要“吃一堑,长一智”,善于总结、及时总结,找出原因,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消除恐惧、不安的情绪,在失败中站起来。

在一个群体中,人们都有上进心,人皆求发展。不同的是有的人表现明显,有的人表现隐蔽;有的人表现很强烈,有的人表现很平静。但进步、发展的机会对每个人来说并不均等。有的人也许其才能被埋没,一辈子也难为人发现。

在管理中有一种公平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一个人不仅关心其本人的收入和付出,而且还关心自己的收入付出与别人收支的关系。如果和别人比较,付出相等而收入不等,便会觉得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或承认,便会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产生一种逆境感,并因此导致工作积极性的下降与工作效率的降低。

人们总是从群体中获得一种归属感、安全感。因此,社交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生活中的波折是指日常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波折。如家庭的破裂、财产受到损失、亲人的死亡等,都会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波动、情绪的紊乱和行为的偏向。

宣泄,即“清洁身心”。在心理学医疗中,患者把自己思想中某些影响身心健康的想法都讲出来,并使这些思想得到澄清,身心得到纯洁。根据宣泄理论,如果想要使对象减轻逆境带来的压力,就得让他把心中许多痛苦的事情都说出来。而要减少因逆境带来的侵犯行为,社会就要设计和提供一定的情境和条件,让个体有象征性宣泄的机会。

国外的一些企业就注意到这一点。日本松下电器公司设立了“出气室”;美国的威尔逊培训中心设立了“精神发泄室”;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十分奇特的行业——泄气服务中心,到泄气中心来的人可以进入一个房间,关上门任其发泄,他们往往在房间内暴跳如雷,把室内的摆设打得稀烂,直到闷气出尽,得到满足。

当陷入逆境时怎样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呢?

通常人们在陷入逆境后总觉得心中有许多委屈,希望找亲人、朋友和自己信得过的人尽情倾诉。有意地去参加其他活动,借助活动把逆境中产生的情绪、所积聚的能量排遣出去,也能使压抑的情绪得到缓和。例如,有人因陷入逆境而气愤得不得了时,到运动场上猛踢一场球,猛打一阵沙袋,弄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心中的风暴就会平息下来。

当人们陷入逆境时,还可将自己的压抑情绪进行迁移,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目标替代。

即在稳定情绪的基础上,分析现实,重新审定目标,并设立新的目标来替代原来的目标。

2.情境转移。

即为了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和困难情境的纠缠,参加使自己愉快的活动,暂时避开困难情境,从而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反应的刺激情境上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可以回顾生活中一些愉快的往事,传播自己感兴趣的喜悦,或外出旅游,或听听音乐,看看喜剧,以转移自己的情绪,冲淡自己的苦闷。

3.环境调节。

改变环境,减少环境中的困难因素;换个新环境,让自己在新天地里重新有作为。有的人在一个地方陷入逆境后换个环境重新崛起,这样的例子不少。

4.矛盾意向法。

努力去做最害怕发生的那些事情,甚至不惜用强制的手段让自己去做。这一方法使人以先发制人的方式,克服对困难的预期焦虑,以便从容镇静地对付面临的局面。新兵上战场前总是恐惧的,害怕流血、害怕死亡,但军令如山倒,迫使他真正面对流血和死亡时,他也会变得从容镇静起来。

战胜困难,突破逆境,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自我意识对失败心理进行控制和调节,防止和克服消极的情绪,进而产生积极的行为反应。

尘世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苦雨凄风,然而面对艰难困苦,应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将直接决定你的人生轨迹。

两个囚犯,从狱中眺望窗外,面对同样的际遇,一个持一种悲观失望的灰色心态,看到的是满目苍凉、了无生气;另一个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到的却是星光万点、一片光明。

人生在世,困难、挫折不可避免,关键看你是想战胜它,还是甘愿忍受它的摆布。做出不同的选择将会有不同的命运在等待着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位犹太裔心理学家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尽了折磨。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于纳粹之手,唯一的亲人只剩一个妹妹。当时,他本人常常遭受严刑拷打,死亡之神随时都会青睐于他。

有一天,他独处囚室时,忽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就客观环境而言,我受制于人,没有任何自由;可是,我的意识是独立的,我可以自由地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后来他发现,在外界刺激和自己的反应之间,他完全有选择如何做出反应的自由与能力。

于是,这位心理学家靠着各种各样的记忆、想象与期盼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心灵和生活。他学会了心理调控,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因此,他的自由心灵早已超越了纳粹的禁锢。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工作和使命,他人是无法取代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复。因此,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也只有一次。归根到底,不是我们询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而是生命正在向我们提出质疑,它要求我们回答:我们存在的意义何在?所以,我们只有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能理直气壮地问答这一问题。

其实,在日常生活里,在所从事的事业中,在渴望成功甚至正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法则在伴随着你,那就是:你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你是自己人生态度的主宰。如果我们能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即使我们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信念在挫折中发光

美国人菲奇毕生以制造一种用蒸汽作为动力的汽船为目标,但以失败告终了,于是发明这种汽船,一度被认为是“绝不可能”的事。

菲奇的发明设计在他死后,被一位美国青年富尔顿看到了。富尔顿在少年时曾经有一个想法,如果用一种像鸭蹼形式的轮子在船边转动,是不是可以代替人力划桨的方法使船在水山前进呢?他曾在14岁时创造过一种像鸭蹼那样拨水的小艇,只苦于找不到推动蹼轮的力量。

富尔顿在法国看到菲奇的设计图以后,对制造轮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进行了自己的设计。据说他曾拿着自己的设计图去见拿破仑,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和帮助,可是拿破仑一笑置之,把富尔顿打发走了。于是富尔顿就在英国订购了瓦特蒸汽机,带回美国自己试制。当时很多人认为这种试制蒸汽机是一种幻想的事业,不肯投资,后来得到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人的赞助,富尔顿的试验才得以进行下去。

富尔顿也曾有过失败,他仔细研究了菲奇和自己的失败,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将鸭蹼式的搔水机装在船的下部,一旦船的载重量比较大,搔水机就不能转动,船也就不能前进了。而富尔顿在9年的实验中,明白了船身的大小决定了船的载重量,而船的载重量有多大,与选择多大动力的蒸汽机密切相关。

1807年8月,经过富尔顿精心设计的“克莱蒙特号”轮船终于出现在美国的哈德逊河上。它有45米长,只有5米宽,还有高大的烟囱,船弦上装着蹼轮,这样奇形怪状的船当时谁也没见过,人们把它称做“富尔顿的蠢物”,料定它绝对不可能航行成功的,就连富尔顿的父亲也阴沉着脸在一旁冷眼相看,一言不发,但富尔顿还是我行我素。他深信,只有成功才能证明一切。

8月17日,“克莱蒙特号”点火起航了,哈德逊河两岸挤满了观看的人群,不料航行了一会儿,“克莱蒙特号”就呼呼直响而不再前进了。这时两岸爆发出幸灾乐祸的嘲笑声、哄闹声,就连他父亲也发出“嘘”的一声,似乎再一次证明这种“富尔顿的蠢物”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富尔顿咬着牙一言不发地检查他的轮船。他坚信,只有成功才是最大的报复。经过紧张的检查,这才有人发现,原来在机器的关键部位脱落了一个螺丝,赶紧把这枚螺丝装上,“克莱蒙特号”航行成功了。这艘怪模怪样、怪声叫唤的汽船,使周围的人都惊讶不已,富尔顿的父亲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而那位认为汽船是“绝对不可能”的拿破仑皇帝,他的海军被英国海军打败了,成了俘虏,被放逐到了一个孤岛上。如果当时他能采纳富尔顿的建议,或许19世纪的欧洲历史要重新书写呢。

终于,富尔顿被世界公认为轮船的发明者。而他在发明汽船的过程中,要在思想上战胜多少“不可能”和面对多少次失败,又有多少人知道!那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和优良的心理素质,造就了近代伟大的发明家——富尔顿。

是的,世上很少有一帆风顺的事,而失败却随时会有。许多伟人的成功,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有信心,正确对待失败,从中获得教益。

要勇于从挫折中奋起

每个人的生活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境是人生的一块基石,是成功的晋身之阶,是虔诚信徒的洗礼圣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逆境的情况下做出,思想的压力、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

木以绳直,金以淬刚。不想受挫,则成功无望。人生,总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挫折纵横其间,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挫折也会越来越多。你更应该做到:坦然面对挫折,经历风雨的无悔,勇于从挫折中奋起,想办法解决你所面临的挫折。

1.面对挫折,要学会坚忍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学会坚忍,你才能在逆境中前进。

意志力是坚忍的支撑。只有两者合二为一才可使智慧的能量准确聚焦于需攻克的难点上,韧性钻进,直到情理透彻、条理分明、豁然开朗为止。

明确的目标是对坚忍的鼓舞。目标是一切行动的指南针,也是成功的投影,能够激发坚忍的精神。

智慧是坚忍的基石,任何有创造性、有智慧的人,无不胆识过人,勇于开拓创新,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智慧使坚忍的心态获得强力的精神鼓舞。

合作意识对坚忍起强化的作用。现代的社会,不是孤立的个人的世界。坚忍也不属于脱离人群的自我完善者。

承受挫折的耐性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的重要的心理素质,也是时代要求每个具有奋斗、拼搏精神和渴望成功的人所必不可少的精神手杖。

2.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逆境中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如果任凭失败的痛苦在他的心灵上肆虐,让痛苦扭曲自己的灵魂,就好比往伤口上撒盐,自我折磨。

重要的是,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是在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打击后,更应该在困境中把握自己,以生命的勇气和对生活的热情迎接痛苦的挑战,在自己的成长中获得坦然和诚实的精神鼓励。

用平静的内心去面对别人的讽刺和挖苦,不要羞愧难当、自惭形秽,更不能自暴自弃、放纵自己。

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待逆境逆来顺受的态度,可怕的是在逆境面前败得太惨太深,被逆境压垮,而丢掉了继续前进的勇气和魄力。人没有克服不了的灾难,许多看来是压倒一切的不幸,只要你不钻牛角尖,总能挺过来,从巨大痛苦中站起来。怨天尤人、满腹牢骚是无益的,平心静气地看待它,从自身出发,才能解决问题。

3.战胜自我

在逆境的势力范围内,接踵而至的挫折和巨大的灾难都压在你柔软的心上。你的脑中会旋转这样的字符“我会失败”,“整个世界好像都在跟我作对”。你无法阻止,无法思考,更无法采取任何行动。

要解脱这种挫败的心理,打碎旋转的字符,去除“注定受挫”的枷锁,你要在思想上做到一点: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勇于接受挫折,自我鼓励,把自己想像成一位胜利者。

你是否想过你遭受失败的原因,是不是自己给自己进行了错误的定位,或是拿鸡蛋和石头硬碰硬;你是否在心中已经认清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知道自己所具有的才能、特长、优点,而对自己的短处、缺点、不足也心中有数。

失败感和期望息息相关。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操之过急,不要期望太高。凡事量力而行,这样即使失败了,也不会过分失望。

凡事要向着最好的目标前进,但也要想想最坏的情况如何应对,这样挫折来袭时,你就不会如临大敌,手忙脚乱了。记住,经历了失败,也是向成功靠近。

“吃一堑,长一智”,学会自己安慰自己。时刻用古圣先哲的明智哲理和思想鼓励自己,保持自己同忧虑和痛苦进行斗争的勇气,这会给你的人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4.笑对危机

危机常激发人的潜能,唤醒灵感。“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都证明了事情往往到了最危急关头,人才会冷静下来,绞尽脑汁思考转危为安的方法。

养尊处优的人,绝不会有危机感。只有身处危机中的人,才不得不调动起自己全部潜能,寻求摆脱困境的方法,而一旦这些潜力被充分调动起来,其力量也是令人惊讶不已的。

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思想是否受危机摆布。命运是靠自己创造的,要主宰命运,就要向危机挑战。一个不断向危机下战书的人,才是真正有希望的人。

因此,你要时刻记住下面的一句话:有意识地容忍和接受危机,有意识地创造一定的危机,心理上经常做好对付危机的准备。

5.勇气是关键

没有勇气尝试,也就无从得知事物的深刻内涵,而对实际的苦痛亲身经历过,会使得这种体验成为将来发展的铺垫和准备。

在挫折面前,你表现得越懦弱,挫折就会越变本加厉地打击你,你也就必败无疑。如果你勇敢地面对挫折,挫折就会退却,你的前途也会越来越光明。那么,如何使自己更有勇气,如何消除胆怯心理呢?

首先,要有渴望成功的动力。成功者都是不安于现状,不断进取的人,不断地对原有的成功进行挑战,不要躺在旧日成功的温床上,让时间如水般流逝。人生只有不断起伏,不断创新,才会不断成功。

其次,借鉴别人的经验,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要有智有勇,不能有勇无谋,鲁莽行事。要主动汲取成功者的经验,激发自己的勇气,借鉴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丰富自己的过程。

第三,经常实践,不断尝试。空有满腹理论,而不去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不会有实实在在的感觉,也不能称之为真才实学。只有不断地尝试,在实践中提高自己,才能增加自己的勇气。

6.树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