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的快速崛起首先在于其敏锐的战略眼光。现代集团董事长章鹏飞10多年前用10多万元注册了198个“现代”商标,如今“现代”商标的转让使他“一本万利”获得4000万元。当年章鹏飞在创立“四通经营部”时曾试图同韩国现代公司合作,但希望落空,这个经历激发了章鹏飞的斗志,决意要打造中国的“现代”品牌,现在他的“现代集团”声名鹊起,韩国现代公司欲进入中国,也不得不找上门来,向章鹏飞购买“现代”汽车商标。华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力成也说过:“企业家的预见能力其实就是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企业家不一定是专家,而更应是一名杂家。”华立很早就将眼光投向西部,1996年西进兼并了西部地区最大的电能表生产基地——重庆电能表厂,而当时还没“西部开发”一说。原来,汪力成浙商商道浙商凭什么崛起从民工潮的新闻中敏锐地察觉出了商机,认为当时东西部差异虽大,但国家发展不会允许长期不平衡发展。同时他还注意到一份资料上中央领导的一段话:“重庆人民为三峡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但中央不会让你们承受更大的损失。”这条信息让汪力成预感到西部的发展前景,于是他在西部落下了重要一子。成功的浙商还表现出艺术家般的创新能力。孙德良创办杭州中化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就来源于瞬间的灵感。25岁“下岗”在家的孙德良在同学家发现了满满一抽屉的化工界人士名片,又得知浙江是化工大省,于是创立了“中国化工网”。现在,他拥有了6000家化工企业会员,进而又将触角伸向纺织领域,推出了纺织网。做企业,还需要有宗教徒般的虔诚和隐忍精神。徐王婴记得一位浙商曾经对她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两种人最苦,一种是读书的学生,另一种就是企业家。要做企业,就要有吃万般苦的准备,即使你非常成功,也同样如履薄冰,许多企业家就常常睡眠不佳,为未知的危机而担心。社会责任感也是绝大多数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特征。浙商、美国XWHO设计公司中国机构总裁夏建统选择回国创业,起因是一堂课。课上,一位世界知名的现代景观设计师对中国设计、中国文化不屑一顾的态度让他深受刺激,于是他决心要给世界看看“中国设计文化”,回国开办了XWHO。如今这家公司又在北京开了分公司,并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森林公园规划项目竞标中,从全球1000多家竞争对手中胜出。
3.浙商的快速崛起首先在于其可行的投资模式
研究浙商的投资模式,其实也可以揭示浙商赚钱的秘密。为什么浙商能够在各个投资领域掀起狂澜,赚得比别人多的钱,不是因为浙商天生聪明,而是浙商可以形成一个团队。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不仅为后来者创造便利,而且为所有在该行业经营的浙商创造便利,大家都以最后进入的投资者所付出的最低成本为标准享受市场福利(投资者剩余)。即便是松散型的组织形式,也能带来“滚雪球”效应。
(1)商会经济
据浙江省协作办的统计,到2006年5月,已经成立了23个省外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江苏、福建、辽宁三个省也已经成立了筹备组。到2006年末,全国除西藏外的省、市、自治区都将成立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商会经济所显示的力量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的认可,这种经济联合体不但在招商引资、协调关系等方面具有优势,同时还具有一个地区的经济话语权,比单个企业力量强大得多。目前以浙商商会组团式投资的形式越来越多,民间商会开始主导资金的流向。
在已经成立的20多个省级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中,不乏一些强势商会及其领导者。尤其是北京浙江企业商会、上海浙江商会的郭广昌与沈国军这两位明星会长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会的影响力。反过来,会长们也很看中商会角色的重要性。
浙商商会的经济实力正在不断加强。北京浙江企业商会、云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都在紧锣密鼓筹建浙商会馆。天津浙江商会也发起拟建浙江商会大厦,预计总投资近5亿元,选址北安桥北,建筑面积达7万平方米。陕西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谢秉艾也计划出资12.8亿元,在西安兴建30万平方米的浙江国际大厦,把这个大厦办成一个浙商在陕西的商务中心。
以商会名义招商引商也成为一种新模式。因为政府再怎么宣传投资环境如何好、办事效率如何高,浙商还是不会轻易相信,但是对于同乡依其切身感受而作的介绍却很信任。因而各地的浙江商会,已经成为浙商名副其实的“娘家”。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部门支持协助成立广西浙江商会后,开展了以商引商、以商招商的活动。在2005年10月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浙商商道浙商凭什么崛起签约的重点项目,如总投资6亿元的广西中强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商住小区开发项目,投资3亿元的罗城仫佬自治县山野葡萄酒总厂项目以及分别投资1.3亿元、0.8亿元的河池青山控股集团、象州县丝绸制造等重点项目,就是通过上述招商引资方式吸引到广西的。
(2)财团经济
2005年底,一家由27个企业(个人)集体入股、注册资金上亿元的云南浙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耗资25.6亿元的“中国-东盟商贸港”就是云南浙商集团的第一个项目。2005年10月,20多位浙江企业家在武汉成立湖北浙商投资发展集团。该集团在武汉第一个项目为总投资8亿元的房地产项目。除房地产外,他们今后的操作重点还在于“国企并购”,预计今年在武汉兼并一两家亿元企业。除了上述两个2005年成立的省外民间财团之外,2006年4月,青海省浙江企业集团也宣告正式成立。它的成立为浙江在青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创建了一个新颖的模式。
(3)合作制(联盟制)
一些经济学家研究后得出结论:浙商在外的发展与强大,离不开浙江人特有的“生存链”——同乡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抱团抗击风险的精神。几年前浙商陈晓明看中了邳州·中国科技木业城这个项目,当时他手头只有几千万元,但他果断地和邳州签下了投资意向。当他再次来到邳州时,他和其他4位老乡合股投资6.9亿元,揽下了这个项目。在武汉,4家浙江企业出资组成武汉市龙腾置业有限公司,以3.61亿元的天价买下汉正街104亩土地的经营权。这种由国企与民企共同投资发展的合作方式,也打破了传统浙商个人间“抱团”发展的模式。由现代联合控股集团牵头,阿里巴巴、传化集团、中国五金城、中国皮革城等十多家集团型企业联合开发的“山东现代国际物流基地”一期46工程,于2005年9月在济南正式破土动工。这个物流项目总投资110亿元,总规划面积11549亩。“单一的小企业走出去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大,联合起来,组团出击,会更有优势。”现代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章鹏飞如是说。比如传化集团在物流基地的运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而阿里巴巴的加盟保证了物流基地信息流的畅通。
(4)扎堆型
在邳州人的眼中,浙江投资者们都有一个“滚雪球”的法则。那就是一名浙商来这里投资后,他会带动另一批人也来投资。而浙商前来创业发展,互相帮助,就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在2005年7月下旬举办的“千名浙商看邳州”活动中,第一批500名浙商中绝大部分是由先期来邳州投资的浙商戚邦俭邀请来的。戚邦俭两年前来邳州考察时,就看中了邳州的投资环境,如今,他投资的国贸广场项目已基本建成。为了打造一个具有浙江模式的邳州市场,他邀请了上百名浙商来此考察,一批人看后就留下投资了。戚邦俭强调:一个浙商的力量是“1”,两个浙商的力量就大于“2”。
(5)商业模式
从具体投资类型分析,不同的投资形式对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差异相当大。
·产业链延伸或互补型
这一类型实际上就是不搞单个企业竞争,而是用产业群体竞争;不搞单打,而搞团体赛。把自己的资金、资源和精力都集中在当地的产业优势上,通过相互协作,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依托国内最大的铜业企业——江西铜业集团,浙江人在其上下游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上游,永康人吕配菲投资的江西铜材集团专门从事废铜回收冶炼,产品全部卖给江西铜业集团;在下游,华泰、亚菲达等浙江企业开展铜产品加工,江西铜业集团的产品又就地成为浙商的原材料。在江西,浙江人投资开办的铜业企业有70多家,基本把持了当地的浙商商道浙商凭什么崛起铜产品加工业。在延伸当地产业链的同时,浙商在投资中又注意与当地的产业链进行互补。在江西余江县中童镇,已有40多家温州眼镜企业落户眼镜工业园。“科路光学”负责人魏峰介绍说,“在余江,从镜片、螺丝到托叶,所有眼镜零件都能在当地生产组装,配套十分完善。其次,眼镜销售是当地传统产业,有近两万人在外卖眼镜,有现成的销售网络可以合作;而且,生产成本也低得多。”·资源利用型近两年,全国能源继续紧缺,电、煤、油主要能源供需全面紧张,这却让有着独特市场眼光的浙商,在全国掀起了又一轮能源投资风暴:挥师北上采矿“掘黑金”,西进投资兴建水电站,挺进西北淘金石油。于是,在贵州、云南、山西、新疆、青海等中西部省区以及东北等资源丰富的地区,频频出现浙商的身影。一种方式是纯粹的控制稀缺性或战略性资源。如万向集团2005年11月在新疆签下了总投资11亿元钠硝石风险勘探项目。青海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胡丁升投资6亿元,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合作开发哈密巴里坤三塘湖煤矿资源风险勘探项目。还有一种就是利用当地资源就地取材节省产品成本。浙江娃哈哈集团在2006年4月与包头市政府签订框架协议,在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投资36亿建设年产60万吨甲醇项目、投资9亿元建设年加工6万吨奶粉生产项目。杭州贝因美集团在奶牛之乡——黑龙江安达市投产建设了1.2万吨的婴幼儿奶粉生产线,今年还将再上一个2万吨的生产线,在安达投资总额将达13亿元。
·拓展市场型良好的销售市场也是吸引浙商的另一个法宝。4月,海宁宇力袜业有限公司、海宁伊力袜业有限公司和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共同签下了一个纺织工业园投资项目,总投资额将达3亿元。据悉,目前大约有10多万浙商在新疆经商办厂,仅在棉纺上的投资总额已超过100亿元。除了新疆本身的消费推动,与之毗邻八国共13.5亿人口的辐射市场则是更具潜力。在新疆设厂,然后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服装生产销售前沿基地,利用其WTO成员国的身份把服装、纺织品等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又如雅戈尔到重庆投资建厂,主要看中了西部潜在的市场优势。雅戈尔西部公司今年的销售任务是2个亿;而二期工程的产量,也要在一期的基础上翻一倍。
西部广阔的市场需求,让一些浙江企业在西部投资建分厂,变“产地销”为“销地产”。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在西部建分厂的形式,将全套成熟的产品、技术、管理“复制”到西部,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良后,随即大规模生产,实现了“销地产”的低成本扩张。
·主业带动型以一种产业为主导,多产业复合型密集开发,既有利于获得政策支持,又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安徽芜湖花木城有限公司,是浙江恒达实业集团的一个子公司。该公司动工兴建的占地700亩(含配套住宅商贸园区280亩)的“芜湖恒达花木城”,位于国家级“花木之乡”——芜湖市清水镇,距芜湖市中心仅6公里。规划中的花木城内设市场信息交易中心、苗木花卉展示区、驻芜机构区、商务配套区、生态观光区(五国风情园)、生态居住区。
由杭州万事利集团投资4.2亿元的青岛胶州湾南方家园建材五金装饰商城已经开业。该商城是集商品展示、交易、物流和信息于一体的大型建材物资集散地。正是因为传统的建材市场存在着种种弊端,所以建立专业化超市和专业化商业街、商业广场、商业中心等多个商业企业的集合体,是建材市场发展的必然形态。万事利集团的南方家园已经推广到江苏灌南、安徽合肥、马鞍山等省外城市。
总之,浙商投资的产业在要素组合方面应利用浙江的相对优势,并同投资地的优势要素结合,从而形成较强的要素综合竞争力;应将浙江浙商商道浙商凭什么崛起较投资地更具竞争优势(绝对优势)、但在浙江已不具有比较优势、而对投资地却具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浙商的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的对外投资,将促进投资地相对优势产业的成长,同时,也有利于浙江相对优势产业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