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把拿破仑远征埃及称为两种文明富有成果的相会。这种说法是很不谨慎的,显然埃及人对此颇有微词。他们心目中拿破仑的远征是一次明火执仗的侵略。他们认为,这时的埃及已经作好了进入现代冒险的准备,而有科学家参与的法军没有任何理由到埃及来。此外,在埃及的历史上,1798年7月12日的登陆标志着一次新的破裂。
拿破仑
1798年,拿破仑征服埃及,1801年,法国人撤离埃及。1805年夏,穆罕默德·阿里帕成为埃及的国王。1849年,穆罕默德·阿里帕夏去世,1854年,穆罕默德·赛义德执政,允许开挖苏伊士运河。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工。1875年,破产了的苏丹向英国出售运河的股份。1881年,奥拉比帕夏反叛。1883年,埃及成为英国事实上的被保护国。1899年穆斯塔法·卡米勒组建民族党。
1拿破仑占领埃及的短暂时期(1798—1801)。1798年7月,当拿破仑在亚历山大登陆时他还没有当上皇帝,甚至还没有当上首席执政。但他是一位出类拔萃的革命将军。促使他进行这次远征有多种动机,首先是战略性的。法国希望长期在中东驻足,以和英国展开对印度贸易的竞争。但将军依仗的还有产生于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希望法国成为进步的使者。法老的光辉业绩依然有口皆碑,还有哪个国家比法老的这片土地更能接受这位将军呢?这可以对拿破仑把150多位学者和艺术家带入这次冒险作出解释。最后,拿破仑后来的命运也使我们有理由认为,未来的皇帝多少有点以亚历山大大帝自居。
拿破仑率领的数万大军轻而易举地在当地控制了局势。7月21日,与马木留克军队在金字塔下进行的战役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拿破仑在陆地上进行战斗时,英国人击沉了停泊在阿布吉尔的法国舰队。法国人没有了退路,必须把征战进行到底。在学者和艺术家们如醉如痴地访幽寻古时,军人们开始治理埃及,想把它变成一个现代国家。
一开始,法国人生活在一种比刚刚被他们赶走的穆斯林权贵们更为进步的体制下。但他们对百姓的统治却比较艰难。因为百姓们一直由各族群的当权者管理。法国人在民法、社会事物、医疗等各个方面强行实施改革。法国人到来后的第二个月就发生了第一次骚乱,但局势很快得到了控制。
而受到英国支持的奥斯曼的哈里发那方面则开始驱赶法国人。最初的几次行动遭到了失败。拿破仑甚至在东部仍然继续前进,并到达了现在的以色列。但几个月后,法军感到难以为继,首尝败绩。当地的老百姓越来越不支持法国军队,形势也就越来越困难。
一年多以后,尽管受到封锁,拿破仑仍从埃及脱身出来。国家的命运在巴黎等待着他。几个月后,他的接替人克雷贝尔被杀害。在英国军队在阿布吉尔沿海登陆后,法国远征军的第三任统帅莫努将军很快签定了投降协议。1801年9月4日,法军向奥斯曼政权投降,离开了埃及。
如果说从时间上看法军的停留是非常有限的话,它的后果却大大地超出了时间的范畴。法国文化在埃及历久不衰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这次远征。此外,虽然法国正式离开了埃及,但许多法国人却留了下来。这些学者或军官在新王朝的统治下将继续拿破仑的事业。
2穆罕默德·阿里和他的继承者们(1805—1875)。法国人走了以后,为了控制国家,马木留克和奥斯曼人又相互争斗起来。在乌莱玛这些著名的宗教学者的鼓动下,埃及老百姓开始倾向奥斯曼军队。这也是一个例外的情况。君士坦丁堡派出的军队中有一支阿尔巴尼亚人的队伍。
在乌莱玛和君士坦丁堡的同意下,这支部队的首领穆罕默德·阿里成为了埃及的副王。他恢复了秩序,用武力慑服了此时想侵占这片土地的英国人。为了消除任何发生内部争端的风险,一天晚上,穆罕默德·阿里在城堡召集最后500名有权势的马木留克。他向他们允诺实现全面和解,但实际上当马木留克人一到场,阿里就下令把他们全部杀死,从而结束了这个可怕的军事集团的存在。
接着,这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又被君士坦丁堡派去执行另一项使命。他征服了受瓦哈比特教派鼓动的阿拉伯半岛,征服了苏丹,在希腊镇压了多次起义。接着他又乘胜前进,侵入叙利亚,攻打土耳其的阿纳托里,在那里建立了被认为听命于他的政权。西方列强的联合干预才使得穆·阿里放弃了征服整个奥斯曼帝国的企图。最后,他放弃了除了苏丹以外的所有征服来的领土。作为交换,他获准在埃及建立一个世袭的政权。1840年,在埃及建立了阿尔巴尼亚王朝。他的统治一直持续到1952年自由派军官夺取政权为止。
穆罕默德·阿里的征服政策其特点是富有激情和智慧。这在他的对内政策上也有所体现。为这位君主出谋划策的是一些外国的顾问。他本人睿智而又独断专行。他强令全国接受现代事物,并有所成果:建设三角洲的水坝,开垦土地,发展棉花种植,建立深受法国体制启发的司法和现代行政体系等等。有一个细节十分重要,那就是由此产生的财富几乎全部落入了国王的手中。他和法老一样,享有财产的垄断权。因此,现代事物并不一定就是进步的同义词。
穆罕默德·阿里之死造成了国家现代化的停顿。排外的阿巴斯一世对外国的顾问并不信任,在他当政的5年中,只允许建设了一项工程,那就是由英国人兴建的开罗到亚历山大的的铁路。
穆罕默德·赛义德即位标志着雄心勃勃的改革政策的复归。正是他向他的朋友莱塞普斯出让了苏伊士运河的租让权。他甚至同意提供运河所需资金的40%。穆罕默德·赛义德还允许法国考古学家马利埃及特在布拉克建立一座东方艺术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就是今天的开罗博物馆的前身。最后,他还允许埃及农民成为他们耕种的土地的拥有者。
3西方列强的控制(1855—1918)。阿尔巴尼亚王朝的第四代君主伊斯梅尔从君士坦丁堡哈里发那里取得了埃及总督的头衔。这个头衔标志着对该国独立的正式承认。1869年,伊斯梅尔总督举行盛典,庆祝苏伊士运河通航。欧洲的大部分君主都参加了这一活动。总督借此机会建造了宫殿,拓展了开罗的林阴大道,建设了歌剧院。
在以后的几年里,因为总督债台高筑,更因为他的私人金库和国家金库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别,致使形势令人不安。1875年,他将苏伊士运河的股份出售给了当时对他这个政权抱敌视态度的英国。一年以后,负债累累的总督不得不接受由法国和英国两国对国家的债务实行共管。
法英不断加强对财政的控制对埃及人很不利。1881年,当民族党首领奥拉比帕夏担任国防大臣后,他要求取消财政控制。第一次反抗尝试发生了。英国远征军于是登陆埃及,击溃了帕夏奥拉比的军队。英国的军事统治结束了奥拉比时期法英共管的局面。此后,英国以对待保护国的方式单独管辖埃及。这也就是说它维持阿尔巴尼亚王朝,但又迫使它听命于英国。与此同时,埃及国内展开了一场现代政治的辩论。
埃及是君主制宪制,英国是以非正式保护国的身份进入20世纪的。作为对此的一种反应,穆斯塔法·卡米勒于1898年创建了第一个民族政党。他想把埃及从英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使它重新并入奥斯曼帝国。
当时的埃及社会比任何时候都更具有国际性。穆斯林当局对于种族、宗教、不同的少数民族的宽容使得希腊人、犹太人、科普特人留在了埃及。在最后阶段,英国军队的存在也有利于因奥斯曼帝国的动荡不安而被躯赶出来的新的族群到埃及定居。亚美尼亚人、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基督徒加入了已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的行列。另外,在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内也聚集了许多传教士和西方的旅行者。传统上向地中海开放的亚历山大恢复了它的重要性,成为了非常不合理的埃及社会的现代和繁荣的窗口。而埃及的阿拉伯穆斯林中的大部分人被排除在了这种富足和升平之外。
埃及不是那种一般意义上的殖民地,但它的土著居民受着残酷的剥削。这是一个混合法庭时代,它根据此人属于哪个族群判定每一个人。形容词“巴拉迪”的意思是国家的、民族的、修饰一切埃及本身的东西。这个词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在大部分“有教养”的东方人中通用法语,而平民百姓中才使用阿拉伯语。这个有时被称为世界上最不具有革命性的人民也发起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暴力行动。
无所作为的君主制领导着这个非常不公正的社会。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越来越西方化的国王心里想的是个人如何寻欢作乐,而却很少考虑为这个他们鄙视的国家做些什么。
4阿拉伯的独立。在一个自称自从法老时代以来从来就没有抛弃过民族情感的国家里,不可能准确地标定民族情结是何时开始高涨的。20世纪后半叶,出现了两种国际现象,它们推动了埃及社会走向现代化。这就是新的独立国家的出现和组成了一个唯一的共同点是拒绝以色列的阿拉伯集团。
5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1914年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原英国的殖民地美国以一个国际强国的面目出现了。美国在欧洲的干涉是决定性的,标志着欧洲在世界上称霸的结束。战争结束时,威尔逊总统认为,征服殖民地是各种冲突的根源,应当放弃征服殖民地,欧洲人应当让各国人民自由支配自己的命运。他的这些话主要是针对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国的。这两个国家表面上接受了这一原则,但在当地仍依然故我,和昔日殖民地时期没什么两样。由于奥斯曼帝国属于在1914年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国的阵营,法英两国轻松地瓜分了中东: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等。
在埃及,民族主义者希望威尔逊总统的主张能占据上风。他们试图通过谈判取得独立。1919年,一个由萨阿德·扎格卢勒率领的代表团决定前往伦敦,以让英国倾听埃及的要求。英国政府拒绝接待他,甚至决定把他流放,让他明白不是什么要求都能提出的。
这一消息激怒了埃及人。萨阿德·扎格卢勒一下子成为了独立英雄。在以后的几年里,华夫脱党在埃及的影响如日中天。把科普特人和穆斯林团结起来的华夫脱党想促进国家的现代化,结束各族群的本位主义,将权利归还给土生土长的埃及人,并迫使英国军队离开埃及。法鲁克国王解散了议会,颁布法令治理国家,举行了新的选举。但华夫脱党又在新的选举中取得了胜利。国王再次解散议会。这种小把戏只持续了几年,使得英国军事当局得以随心所欲地统治“独立”的埃及。萨阿德·扎格卢勒于1927年去世。
1928年,一个伊斯梅利亚的小学教师哈桑·埃及勒·巴纳出于对大多数埃及人在赤贫状态下挣扎的震惊,建立了慈善性质的“穆斯林兄弟会”。
这个组织的行动很快就超出了纯粹慈善的范畴。它以埃及穆斯林属性的名义变成了一个反对英国占领和开罗亲西方政权的反对派组织。哈桑·埃及勒·巴纳鼓吹回归伊斯兰价值以解放埃及人民。这个组织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纳赛尔以及以后的萨达特和穆巴拉克都承认过他们曾经从属过这一组织。那时,华夫脱党似乎伤了元气,已经过时。在埃及人的心目中,“穆斯林兄弟会”体现了一种更激进的抵抗占领者的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色列的出现使阿拉伯国家联合到了一起,结成了反以阵线。地理上位于这一地区中心的开罗成了1945年成立的阿拉伯联盟的所在地。1949年的第一次阿以冲突以以色列空袭制胜而告结束。埃及人对这一耻辱实在难以接受。他们明白,英国人在以以色列这个希伯来国家为筹码,永远也不会让埃及拥有一支真正能对以色列构成危险的军队。
1952年,人民的不满情绪高涨,发生了激烈的骚乱。所有的西方的象征都成了攻击的靶子。在开罗发号施令的那个无所事事的君主政体对持久地恢复秩序无能为力,英国人也不能斥巨资再次军事上征服埃及。于是埃及军队在国际上不太关心的情况下掌握了事态的进程。
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委员会于1952年7月3日在埃及取得了政权。三天后,法鲁克国王退位,流亡出走。他的儿子当时还是一个孩子,继续统治国家,直到第二年君主制度被废除。
埃及共和国首先是由受人尊敬的纳吉布将军领导的。尽管当时人们已经知道34岁的年轻军官纳赛尔是当政的军政权中的实力人物。1954年底,纳吉布正式被解职,让位给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此时,联合王国已经开始和新政权谈判其军队的撤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