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美国
43751200000007

第7章 美国简介(7)

军队编成多能化。军队编成多能化,就是使军队具有独立进行或与其他部队联合进行各种战争行动、非战争行动、应急行动等各种能力。冷战后,安全环境的复杂性令美军对军队编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能进行作战任务,又能进行非战争任务;既能打非常规的核、生、化战争,又能打在其威胁下的常规战争;既能打高、中强度的常规战争,也能打低强度的游击战和处置其他一些不测事件。首先是进行战争行动的能力。美军规定其军队应具有对付大规模地区冲突、海外军事存在、制止小规模冲突或危及遏制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进攻的能力,即具备多种作战能力。同时要求其部队既能进行独立作战,又能进行联合作战,尤其是基本的战术作战单位,除应具有作战能力外,还应具有较强的战斗支援、战斗勤务保障、机动、反装甲及夜战等能力。美军的新编重型师、混成旅、特遣营等都体现了这一要求。其次是进行非战争行动的能力。非战争行动是指规模和强度均未达到战争水平的军事行动、应急行动以及抢险救灾行动等。特种作战部队具有装备轻、武器精、行动快、机动灵活等特点,能够隐秘、快速和精确地对紧急情况作出迅速反应,是进行非战争行动最理想的工具。因此,美军在调整兵力结构、压缩军队规模的情况下,却大力加强特种作战部队的建设,特种作战部队的数量趋于增加,装备日益精良,地位越来越重要。

2.发展变化

随着新军事革命的深入开展,美军方决策机构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指导下世纪初军队的全面建设。以美国参联会颁布的《2010年联合作战构想》和美国国防部颁布的《四年防务审查报告》为蓝本,美国陆、海、空三军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

1996年11月。美陆军颁布了《2010年陆军构想》作为陆军发展战略规划性文件。该文件明确了未来陆军担负的七类任务即保卫或解放领土、实施“惩罚性入侵”、遏制冲突、保持技术优势、履行对外承诺、保卫核心安全和人道主义行动。为适应任务需要,美国陆军编制体制将进行重要调整。首先是以联合作战为指针,建设多能一体化部队。联合作战是美军的主要作战样式。美陆军认为,以联合作战为指针,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多能的一体化部队已成为其基本发展方向,陆军必须作为联合作战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进行规划和建设,才能成为一支高度灵活、反应迅速、能在各种冲突中发挥决定作用的力量。为此,必须用联合作战理论统一陆军编制体制。实现作战能力的全面一体化。同时,从联合作战需要出发,改革作战编组,力求使部队指挥控制更有效,行动更灵活,战斗力更强。其次是以力量投送为前提,进行结构调整与改革。针对未来作战环境和作战对手的不确定性,美陆军突出强调,必须以兵力投送作为陆军实施作战行动的前提。为此,陆军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结构调整与变革。具体措施有:组建新型机动作战集团,提高部队应急作战能力;根据进行任务与作战能力的需要,适当缩小规模,调整编制结构。

根据《2010年联合作战构想》,美国空军制定了《全球参与——21世纪空军构想》,确定了未来空军的发展方向和在21世纪最初25年内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以及实现“全球参与”作战目标的战略措施。美军提出要建立一支以美国本土为基础,可进行远程联合作战的机动部队,它必须具备6大核心能力:航空与航天优势、全球攻击、全球快速机动、精确打击、信息优势和灵活的作战支援。

为实现《全球参与——21世纪空军构想》制定的战略目标,目前美空军正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各项改革。首先是改革体制编制,优化部队结构。在部队构成上,空军现役兵力比重将下降,预备役兵力比重将有所提高;常规力量的地位将上升,核力量的地位将相对下降;作战部队的比重将下降,保障部队(尤其是技术保障)将提高。战斗部队编制趋向小型化、多样化和多能化。非作战性的支援任务将更多地依靠空军文职人员或承包商来完成,将有更多的文职人员和预备役人员担任作战任务。其次是理顺指挥关系,减少指挥环节。美空军现正在实施“网络化”指挥体制改革,即以新的互联指挥结构取代分层指挥结构,减少、合并总部机构,对各类部队实行归口集中管理,以彻底打破目前“纵长横短”的指挥结构,逐步实现指挥结构的横向联通、纵横一体的目标,从而减少指挥层次、增强指挥灵活性。

1996年7月,美海军颁布了《2020年海军构想》。同年底,海军部又拟定了《前沿作战——由海向陆——21世纪海军战略(草案)》。这些重要文件以“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为指针,勾画了2020年前后的美国海军,提出了未来海军主要担负3大任务:“和平时期参与”、“威慑和防止冲突”、“作战并夺取胜利”,还强调了美海军应重点加强的五种作战能力,即信息战、作战空间控制、作战力量投送、持续作战和近海作战能力。为贯彻新的海军发展战略,满足各方面的作战需求,美海军制定了以新军事革命为契机,建设一支“规模较小、结构均衡、反应迅速、具有很强力量投送和联合作战能力的强大海军”的建军方针。首先是在保持适当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削减海军兵力。到21世纪初,美海军兵力规模将进一步缩小,约有340艘舰艇。基本作战兵力保持12个航空母舰编队,12个两栖作战大队,123艘水面作战舰艇,45艘两栖舰艇,20余艘扫雷舰,52艘核动力攻击潜艇,14艘弹道导弹核潜艇,50余艘辅助舰船。其次是改革组织结构。美海军改革组织结构的原则是“集中统一,减少层次,加强基层”。具体做法是:改组海军作战部,撤销重叠机构,使之更接近于联合参谋部;在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组建一个决策执行机构,由参谋局局长任主官;对舰艇部队实施多种战斗编组,除传统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和两栖作战大队外,还编配由两栖作战大队和水面舰艇或潜艇组成的海上特遣部队,各种联合特遣部队等;改革多层树状指挥体制,使之扁平化。

(六)美军炮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陆军和兵工企业普遍认为,在火炮平台的发展已基本达到极限的情况下,提高火炮系统作战能力的最省钱、最省时、最见效的途径是加快弹药的发展,弹药已成为决定野战炮兵作战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常规弹药的改进和新型弹药的涌现,这种共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美国历来重视火炮弹药的开发和运用,通过提高弹药的射程、精度和威力,加大火炮的全纵深打击力度。

1.编配现状

美军现装备的炮兵弹药大部分是上世纪70-80年代研制生产的,数量大、品种多、门类齐全,弹药的系列化、通用化程度高。

美军榴弹炮弹药以105毫米和155毫米口径为主。现役105毫米弹药主要有M915和M916式双用途改进型常规弹药、M913和M927式105毫米火箭增程弹,它们配用于美国陆军M119A1式、M101/M101A1式和M102式105毫米榴弹炮。现役155毫米弹药主要有M795式榴弹,M483A1和M864式双用途改进型常规弹、M692/M731式和M718/M741式布雷弹、M712式“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及M898式“萨达姆”末敏炮弹等,这些弹药适用于现役和在研的多种155毫米牵引和自行榴弹炮。

迫击炮弹药以81毫米和120毫米口径为主,主要有M374A3式81毫米迫击炮弹,120毫米迫击炮增程榴弹等。

多管火箭炮弹药只有227毫米一种口径,主要是M26型火箭弹和M26A1增程型火箭弹,配用于M270和M270A1式多管火箭炮。

另外,美国还装备有多种不同功用的特种弹,如发烟弹、照明弹、燃烧弹和战场侦察弹等。美军炮兵弹药的补给主要靠弹药补给车进行保障,如每门M109A6型“帕拉丁”自行榴弹炮配有一辆弹药补给车。

2.编配特点

(1)炮种简化,弹种齐全

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特点,提高对付多种目标、完成多种战术任务的能力,美国陆军采取了简化炮种,增加弹种的措施。从美军的弹药编配现状可以看出,美军现装备的炮兵弹药品种齐全,体制较为完备。同时,美军炮兵弹药的配备能够适应作战环境、作战对象和作战任务的变化。

(2)以常规弹药为主,制导弹药为辅

西方军事专家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现代化的炮兵部队必须装备精确制导弹药,但比例不宜超过15%,否则经济负担难以承受。精确制导炮弹应作为普通弹药的辅助和补充手段,而不是替代品。从美军野战炮兵现行的弹药供应标准看,常规弹药和制导弹药的编配比例大体如上。

在美军炮兵部队中,以普通榴弹和子母弹为主的常规弹药仍占主导地位。例如,美军一个6门制155毫米牵引榴弹炮连,在与敌装甲部队和机械化步兵部队作战的两种情况下,一个月(30天)的弹药供应标准分别是3 415发和2 813发。其中,普通炮弹分别为2 838发(占83%)和2 294发(占82%),而发烟弹、照明弹、燃烧弹等特种弹以及末制导炮弹等其他弹药分别为557发(占17%)和519发(占18%);“铜斑蛇”来制导炮弹的数量仅分别为14发(占0.41%)和7发(占0.25%)。

本世纪初期,由于精确制导弹药在几次局部战争的作用凸显,美军对其需求量有所增大,但常规炮弹的主导地位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同时,随着常规炮弹的不断改进,其综合性能正在逐步改善和提高。构成射程衔接的梯次火力体系在压制火炮中,美军有5种不同口径的弹药。其中,81毫米迫击炮弹最大射程5千米,120毫米迫击炮增程榴弹为10千米;105毫米榴弹炮弹药为20千米,155毫米普通榴弹为24千米,火箭增程弹为30千米;227毫米火箭炮弹药中,M26型火箭弹射程为32千米,而M26A1增程型火箭弹为45千米。可见,美军的压制火炮弹药已经构成了射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衔接较为紧密的梯改火力体系。另外,美军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射程弹药的分配比例。例如,在155毫米榴弹炮连中,标准榴弹和火箭增程榴弹的数量相同,均占弹药总标准量的30%左右;双用途常规子母弹和远程子母弹的数量相同,均占弹药总标准量的10%-15%。

(3)兼顾点面目标的毁伤

在现代战场环境中,作战双方的地面目标是多样化的,既有以装甲车辆为代表的点目标,又有以步兵分队为代表的面目标。因此,美军对炮兵压制武器进行弹药供给时,坚持点毁伤弹药和面毁伤弹药结合配备的原则。美军对点毁伤弹药的要求是精度高、信息化程度高,做到“发射后不用管”。现役弹药中重点加强末敏炮弹的列装和改进。尽管美国已经停止继续发展“萨达姆”末敏炮弹,但相关的末敏技术已经转用于发展“神剑”制导炮弹。对面毁伤弹药的要求是射程远、杀伤面积大。如M26型火箭弹经过改进后,射程从原来的32千米增加到45千米以上,覆盖面积也有所增加。

炮兵弹药的研制、生产和列装,与武器平台的发展模式一样,必然受到战场需求的牵引。通过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实战应用,检验了美军现役弹药的战技术性能,推动了炮兵弹药的发展。

(4)双用途常规子母弹成名于海湾战争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M270式多管火箭炮发射了大量的M26火箭弹,对伊拉克的步兵和装甲车辆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M26火箭弹射程达32千米,弹内含有644颗子弹,能穿透100毫米的装甲。每一发火箭弹的饱和区域直径为120-200米,1门火箭炮可分别向目标区内多达12个瞄准点进行射击以确保全面覆盖。1部M270式火箭炮发射车1次装填12发M26型火箭弹,可抛撒7 728颗子弹,覆盖面积达120 000-240 000平方米(根据射程而定)。M26双用途常规子母弹对伊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撼,曾被伊拉克士兵形象地称为“钢雨”。

与常规子母弹相比,美军第一代“铜斑蛇”末制导炮弹发挥的作用却极其有限,并且由于其固有缺陷致使美军对其作战能力提出了质疑。“铜斑蛇”炮弹射击时需要前进观察员利用激光指示器不断照射目标,并非是“发射后不用管”的武器,且激光受战场气象环境影响严重;炮弹射程较近,使得阵地配置靠前,战场生存能力低;另外炮弹成本过高,最初单价达7.5万美元。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只发射了90发“铜斑蛇”炮弹,对有限的目标进行了攻击。海湾战争以后,美国便停止了对第二代“铜斑蛇”末制导炮弹的研制。迫击炮弹药在阿富汗战场上作用突出2002年3月,美军在阿富汗东部山区加德兹实施“蟒蛇行动”时,由于地形极为复杂,不利于坦克装甲车辆和自行火炮的机动,无法用重型装备打击敌方目标;加上冬季天气严寒、风沙蔽日、能见度很低,航空兵根本派不上用场。美军因地制宜,用迫击炮对藏匿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残余分子进行猛烈炮击,据称“效果非常好,击毙了许多敌人”。

(5)伊拉克战争中炮兵弹药的精确打击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不论是在巴士拉的火力围困战、进攻时的遭遇战,还是在巴格达的阵地战中,炮兵部队的火力支援无处不在。例如,在对伊军精锐“麦地那师”的作战中,美军利用榴弹炮、多管火箭炮和武装直升机进行火力突击,仅4月1日、2日两天,“麦地那师”就有大约150辆坦克、300辆装甲车、75门火炮被摧毁,上千伊军被歼。据初步估算,地面战争中美军用压制火炮消灭敌人的数量占整个地面火器总歼敌数的70%以上。在战斗中,美军主要用“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和“萨达姆”末敏炮弹对伊军裴甲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利用双用途常规子母火箭弹对伊军有生力量和轻型车辆进行打击。美军很少与伊军进行正面兵力接触,而是利用火炮弹药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的优势,以超饱和的火力打击给敌造成重大杀伤,尔后再由装甲突击群扫除残敌。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伊拉克战争的直接教训》研究报告中写到:“美军充分利用远程炮火弥补了在沙尘暴中远距离空中打击和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的不足……155毫米榴弹炮在15千米左右的范围内十分有救。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它能击中一个50加仑水桶大小的物体。在30分钟的炮击中向伊拉克阵地发射了400发炮弹……”

3.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