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德国
43753200000012

第12章 首都——柏林(1)

一、柏林简介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

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

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

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

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

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柏林是德国北部中德平原上一个美丽的城市。全市面积约900平方千米,人口为335万。

13世纪时,柏林原是易北河一条支流上的贸易集镇,由于它占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到17世纪时,已发展成为区域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701年成为普鲁士王国的宫廷所在地。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国,柏林便成为德意志帝国的首都。

如果从高处俯瞰,柏林仿佛淹没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河湖山水、森林花园占全市面积的1/4,因而有“绿色城市”之称。尤其是西柏林,森林面积达7 000多公顷,人均林地达36平方米。欧洲著名的林荫大道——菩提树大街,贯穿全城。植物园内栽种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奇花异木,竟达1.8万种之多。

但是,纵观东西柏林的城市岁月,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东柏林的中心亚历山大广场上,高达365米带旋转厅的电视塔高高矗立,四周环绕着现代化的旅馆、百货大楼、会议厅等大型公共建筑,气魄雄伟,造型美观,展现出首都的全新面貌;而西柏林的市中心是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大道两旁繁华的商场、古色古香的教堂,加之川流不息的车辆人流,恰似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柏林是一座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城市。二次大战期间,市中心50%的房屋遭到严重毁坏。经过战后恢复重建,不仅使许多传统的古建筑保持了原有的特色,而且还增添了许多保持传统形式的大型建筑。古今建筑交相辉映,犹如一曲和谐的交响乐。

东柏林曾是民主德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电机、化学、精密仪器、印刷、食品等工业相当发达,公路、铁路和空中航线如一张密密的网,把东柏林与民主德国各地及大城市连在一起。西柏林的工业也十分发达,主要以电机、冶金、机械等为主。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宣布开放它同西柏林和西德的所有边界,不久便打开了柏林市中心象征德国分裂的勃兰登堡门,宣告了举世闻名的柏林墙的坍塌。1990年6月13日,柏林墙的拆除工作正式开始。1990年10月3日零时,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德国重新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从此,分裂近半个世纪的东西柏林也变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随着20世纪90年代联邦政府从波恩的迁入,柏林得到了飞速发展。如今,柏林再次成为统一德国的首都,成为政治决策中心,并跻身于世界大都市的行列。这里不断建起新楼新区,使整个城市日新月异,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申克尔和克诺贝尔斯多夫等著名的历史上建筑设计师以他们的普鲁士风格塑造出了柏林传统的一面。而丹尼尔·李布斯金和累措·皮亚诺等现代建筑师则塑造着新的柏林。

二、柏林的景点

(一)柏林勃兰登堡大门

勃兰登堡门是柏林的标志。此门始建于1788年,历时三载完工。它以古然希腊雅典卫城的柱廊式山门为蓝本筑成,高26米,宽65米,进深11米。门内有五条通道,中间的一道最宽,原为皇室御道。勃兰登堡门通体用白色砂岩条石砌成,门两旁各有六根巨柱,气势雄厚。门上在矗立着一座胜利女神的青铜像。她头戴桂冠,背插双翅,左手执辔,右手握杖,立在飞驰的两轮四马战车上,英姿飒爽,形象生动。这座神像连同四马战车在1807年被拿破仑当作战利品带走,但7年后又让德国的队伍带回来了。柏林人对勃兰登堡门怀有特殊的感情,称它为“命运之门”。在过去的两百年里,勃兰登堡门目睹了多少兴衰荣辱:普鲁士的军队曾从门下凯旋而归;希特勒曾驱赶成千上万的人充当炮灰,从门下出发“征服世界”。柏林墙建成后,勃兰登堡门被隔在大墙以东几十米,成为柏林墙的象征地段。1990年柏林墙倒塌时,这里又成了欣喜若狂的柏林人的聚集之地,成了德国统一象征。

(二)帝国国会大厦

帝国国会大厦

勃兰登堡门以北的绿地上耸立着一座宏伟的深灰色大厦,这就是有名的国会大厦。它建于1894年,长137米,宽97米。这座豪华建筑应该是德意志帝国的强大的象征,因此德皇拒绝了1884年设计的铭文“德意志民族”,因为对他来说这段铭文太民主了。直到1916年,铭文才被加上。两年后,就是在这里魏玛共和国宣告成立,魏玛共和国的历史到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后结束。1933年2月28日晚的国会大厦纵火案为纳粹党人赢得多数票作了准备,1945年4月30日,前苏联战士在此升起红旗。1999年这里成为联邦议会的所在地。

(三)柏林柏德博物馆

柏德博物馆

柏德博物馆位于博物馆岛“蒙必友桥”上。它以埃及古物和早期基督教——拜占庭艺术收藏世界闻名。其他的还有中世纪至19世纪欧洲的雕像、中世纪至18世纪欧洲的油画以及古钱币。柏德博物馆同时位于佩尔加蒙博物馆的旁边,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建筑十分惹眼。内部陈列有雕刻、绘画作品、埃及美术、安期基督教美术等等。特别是一楼的古埃及展室,其中收藏着3万件古埃及的纸莎草纸珍品。

(四)柏林近卫骑兵露天市集广场

近卫骑兵露天市集广场在“权力基因”的遗传下,在士兵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的统治下,这个广场赫赫有名。在威廉一世时代,马厩围绕着军队的方阵。剧院是德国最重要的古典剧团的中心,1818—1821年在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设计下,建于被烧毁的朗汉设计的国家剧院基墙上,山墙壁的塑像由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蒂克设计。通往前院的露天台阶从前只属于国王的农吉庭院。1932年12月,古斯塔夫·格林德根斯登上舞台,扮演歌德的《浮士德》中的梅菲斯特,1934年他成了国家剧院的经理。国家剧院的房子后来毁于火中,1976年,社会民主党的第六次全党大会决定,根据申克尔白色、红色和金色的典范重建,1984年作为音乐厅重新开放,在此期间,每年夏天它都是“古典露天音乐会”的演出场地。

赖因霍尔德·贝加设计的席勒纪念碑建于1871年。1780年到1785年卡尔·封·根塔德设计的两座尖顶教堂,采用了德意志大教堂和法兰西大教堂的名字。法兰西大教堂是胡格诺派教会的教堂,里面现有一座博物馆。教堂大钟每天12点、16点、19点整敲响,在德意志大教堂里有长年开放的展览,在那里可以找到“关于德国历史的问题”的答案。

(五)柏林电视塔

柏林电视塔位于中心亚历山大广场的柏林电视塔,是柏林最高的建筑物,无论在柏林的什么地方,都可能看到它的身影。柏林电视塔1965年8月动工,1969年10月完成。塔高365米,在全国首屈一指,比巴黎的艾菲尔铁塔还高出45米。远远望去,电视塔像一只倒竖的巨型喇叭,底部粗,上端细,在两百多米的高空有一个球型建筑物,内设餐厅和观光厅。

柏林电视塔

塔底层的圆厅内装有两部高速电梯,瞬息之间能把游客送到半空中的观光厅。游人在此鸟瞰四方,全市风光尽收眼底,据说在万里无云的晴空,视线可远及40千米。观光厅上方是一个可自行旋转的餐厅。它的直径为29米,可供200人同时用餐,餐厅自转一周,约需一个小时。游人可在此一边从容进餐,一边观赏柏林风光。

(六)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柏林人亲昵地把亚历山大广场叫做“亚历克斯”。从发音可以看出说话人的来历,西部人说“Ahlex”,东部人说“Allex”。它有辉煌的过去,而且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亚历山大广场最早是羊毛和牲口的交易市场。1805年,适逢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来访并会见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亚历山大一世曾在这里检阅部队,因此它有了现在的名字。19世纪时,这里曾是柏林工人阶级的中心,也是酝酿社会动荡的所在。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来自社会底层的非法之徒。

阿尔弗雷德·德布林在1928年出了一部名叫《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的小说。书中的主人公弗兰·比伯科普夫是一个杀人犯,刑满释放后在广场上卖报纸。二战之后,亚历山大广场成了展示“全新的”共产主义建筑成果的橱窗。不言而喻,最后留下的是一片荒芜。现在这里只剩下寒风呼啸的一块宝地和上面零星散布的小吃店和货摊。

20世纪60年代的重建使它成为步行区。广场上最主要的建筑是广场酒店。在它第三十七层的餐厅里,客人可以俯瞰城市全景。广场南部是由埃里希·约翰设计的10米高“世界时标准钟”。

(七)柏林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