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读懂日本:菊与刀
4429800000005

第5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2)

日本人对于天皇的态度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天皇到底拥有多大权力呢?一些研究日本的美国权威人士表明:事实上在日本七百多年的封建统治中,天皇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每个老百姓首先应当效忠的就是他的主管官员——“大名”;其次,他还需要对将军和大元帅尽忠。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天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距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天皇居住在与世隔绝的深宫中,他的私人活动与各种仪式全部都要受到各种规章制度的严苛约束。一般情况下,这些规章制度都是由大元帅制定的。要是一个等级很高的封建诸侯表现出对天皇的敬意,他有可能会遭到审判。对日本平头老百姓来说,天皇基本就像不存在一样。有些美国研究者认为,只有从日本的历史寻根溯源,才可以真正了解日本。因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天皇仅仅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可是为何人们可以马上接受这个模糊的概念,并最终成为凝聚日本这个保守民族的力量呢?美国学者还认为:那些不停强调天皇对他的臣民拥有永恒统治权的日本评论家实在是太夸张了,他们越是这样说,越证明他们论据的薄弱。因此,美国的战争政策不需要去削弱天皇。与此相反,我们应当对日本最近编造的那些邪恶的纳粹元首观念予以坚决反击。天皇是当代日本具有民族主义特色的神道教的核心,要是我们挑战天皇的神圣性,那么整个日本的价值架构就会崩溃。

很多了解日本的美国人,当他们读了来自前线的一些材料或者是日本媒体相关报道后,常常会反对上述观点。只要是在日本生活居住过的人都很明白,用语言诋毁天皇或者直接对天皇进行人身攻击是最刺痛日本人心、激发起他们战斗士气的。这些人十分明白,日本人一定不会将对天皇的攻击看做是对军国主义的攻击。一战后,“民主”的理念深入人心,军国主义成为众矢之的,甚至士兵到东京的街头也需要换上便装,那时的日本人对于天皇的崇拜依然还是那么狂热。不过也有土生土长的日本人指出:不可以把日本人对天皇的崇拜和德国人盲目崇拜希特勒混淆,后者是纳粹党兴衰的晴雨表,是和法西斯的罪恶紧密相连的。

当然,我们也能从日本俘虏的口供中找到相似的观点。日本战俘和西方军人不一样,因为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在被俘后他们常常不知道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所以他们的回答毫无头绪。这种现象或许是因为日本的不投降主义。这种状况一直到战争结束的前几个月都没有改变。即使是有一些改变,那也仅仅是特定的军团和地方部队。我们应当重视这些战俘的口供,因为它们集中反映了日本军人的意见。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因为受伤或者是没有知觉无力反抗才被俘,其他的战俘基本上都不是因为士气低落而主动投降的。仅这点,就值得我们下功夫去研究他们的口供。

那些负隅抵抗的日本战俘,将他们的极端军国主义与天皇联系起来。认为自己是在“执行天皇的意志”,是为了“让天皇安心”,并愿意为天皇献身。他们觉得:“发动战争是天皇的旨意,我们作为他的臣民就要遵从。”但是,那些反对这次战争和日本未来侵略计划的人,也一样将他们的和平思想归功于天皇。天皇对于所有人来说就是一切。厌恶战争的人认为天皇是“爱好和平的天皇”,他们说天皇“向来坚持自由主义,发对战争”,“是东条英机欺骗了他”,“在满洲里时,天皇就表示他是反对军部的”。“战争是在天皇未知和未授权的情况下发动的。天皇讨厌战争,所以不同意他的国民参战。天皇并不清楚他的士兵们受到怎样的虐待。”这些证词与德国战俘的根本不一样。不管德国战俘对希特勒手下的将军或是最高司令部背叛行为表示怎样的不满,他们依然觉得希特勒是挑起战争、发动战争最大的挑唆者。但日本战俘却明确表示,对天皇的忠诚与军国主义及其极端的战争侵略政策是两码事。

天皇和日本是不可分离的。“没有天皇的日本就不再是日本”,“完全不能想象没有天皇的日本将是怎样。天皇是日本国民的象征,是宗教生活的核心,是超越宗教的信仰对象。”即便是日本战败,天皇也不会因此而受到谴责。“人们不认为天皇应当对战争承担责任。”“若是战败,那也应该由内阁和军部领导人来负责,天皇是没有责任的。”“即便日本战败了,所有的日本国民依然会继续崇拜天皇。”

在美国人眼中,但凡是人就不可避免会受到他人的怀疑和批判。所以他们对日本国民对天皇的绝对崇拜与信仰觉得简直匪夷所思。实则,即便在日本战败后,日本国民对于天皇的态度和看法没有变化。有经验的审判官都认为没必要在每一份审讯笔记上都写下“拒绝诬蔑天皇”的字样,因为没有一个战俘会诬蔑天皇,这里面甚至包括那些与盟军合作过、且帮助过盟军对日本进行颠覆的人。在全部审讯战俘的口供里,仅有三份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天皇的反对意见。一份较为明显地提道:“保留天皇是一个错误。”另一份说的是:“天皇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他不过是个傀儡。”第三份仅仅提道:“要是皇太子继承了天皇的皇位,并且在执政期间废除了君主制,那么日本年轻妇女们就如同她们羡慕已久的美国妇女那样获得解放。”

因此,在日军统帅们将“天皇恩赐”的香烟分发给部下时,当他们在天皇寿辰率领部下三拜东方且高呼“万岁”时,他们正是利用了这种举国上下对天皇的崇拜。在“部队白天黑夜受到敌军轰炸时”,日本统帅们会领着部下们早晚齐诵天皇亲自在“诏书”中向军人恩赐的“圣旨”,“琅琅诵声在树林中回荡”。军国主义分子很好地利用了人们对天皇的忠诚之情。他们号召全体官兵要以对天皇的敬爱之情来“完成天皇的愿望”,“解除天皇的困扰”,且愿意“为天皇而献身”!不过这种对于天皇的崇敬是一把双刃剑。就像很多日本战俘所言:“只要天皇一声令下,哪怕只有一杆竹枪,日本人也会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同样,只要天皇一声令下,日本人也会立刻停止战斗。”“只要天皇下诏,日本明天就会放下武器停止战斗,就算是最骁勇善战的满洲关东军也一样。”“只有天皇的诏书才能让日本国民接受战败的事实,并为了战后重建家园而继续生活下去。”

日本人对天皇是彻彻底底地绝对忠诚的,但对其他的人与团队却是非常的吹毛求疵,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管是日本的报纸、期刊杂志还是其他战俘的供词,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对于政府和军部领导人的批判意见。战俘们公开指责那些前线的指挥官,特别是那些不能与部下同生共死的人;更深恶痛绝那些自己坐着飞机撤退却让士兵们战斗到底的指挥官。一般而言,战俘们对有些军官赞赏有加,对有些军官却严厉谴责。这说明日本人并不缺乏明辨善恶是非的能力。日本本土的报纸、杂志也会谴责“政府”的一些行为,他们需要更强劲的政府、更高效的组织协调部门,他们甚至还会抨击政府限制了言论自由。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1944年7月,一些报纸编辑、前国会议员、日本极端政权首领和皇家顾问联盟的领导人在一起举行了座谈会,东京一家报纸对这次事件进行了报道。其中有位发言者说:“我认为有很多办法唤醒国民良知,不过最为重要的一种就是言论自由。这些年来,日本国民都不敢畅所欲言。他们担心说些什么后会受到指责。他们疑心重重,常常仅仅是表面功夫,做事没有魄力。这样下来,哪还有什么人民大众的力量可言呢?”还有一位发言者也就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每天晚上都与自己选区的选民进行座谈,问他们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但他们就是支支吾吾不肯开口。当人们失去言论自由时,还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激起他们战斗的意志呢?战时特别刑法和治安维持法严重束缚了人们的言行。因此他们就如同封建社会的老百姓一般,唯唯诺诺、胆小如鼠。不能发挥出内在的战斗力。”

因此,就算是在战时,日本政府、军部高级将领甚至他们的直接上司也会受到批评。他们并不是全盘盲目地接受等级制的所有规则。不过并不包括对待天皇,天皇是不会受到批判的。一直到近代,才确立天皇至高无上地位,但是为什么人们会这样遵从天皇呢?日本人性格中的什么因素导致天皇不可侵犯的神圣性呢?只要天皇下命令,日本人就会“挥舞竹枪”,战斗至生命的尽头。同样,只要一声令下,日本人也会老老实实地承认战败的事实,接受占领。这种看起来似乎很荒诞的现象会不会将我们的研究误入歧途呢?还是会指引我们寻求到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