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三十年:1981~2011
44399400000043

第43章 陈、林、黄、郑四姓的入闽及其在闽台的兴盛(2)

还有黄姓族谱称:当时河南光州固始有个黄舜夫,其子叫黄道隆,为避乱由光州入闽,初居仙游,后居泉州。不久,北方稍为安定,道隆又回光州,后来动乱,他的孙子元方与大批游民入闽,居福州乌石山,即今日的黄巷。黄元方为开闽黄氏始祖。

当然,诸姓入闽并非始于永嘉之乱,而是在此之前。王充《论衡》云:“越在九夷……今皆夏服,褒衣履舄。”这就是说,在东汉时期,闽越人已经开始汉化。《三国志·吴书·贺齐传》记载,东吴第一次出兵闽中之时,福建豪强詹强、何雄的武装力量大到足以抵抗孙家军。其时福建居民结构已是汉越交融,以汉为主。地方志书也对永嘉之乱以前汉人入闽有详细记载。例如《惠安县志》载:“锦田黄氏,泉之世家着姓。始祖隆公,为东汉会稽令。东汉末乱甚,于建安,弃职避世入闽。”又云:“黄兴,吴孙权将也,与妻曹氏入闽,居邑之凤山。”

莆田黄氏是黄姓中着名支系。黄氏族谱称,黄知运、黄元方父子是晋安黄氏和莆田黄氏的开基始祖。黄知运在两晋之际任永嘉(今浙江温州市永嘉县)太守,有子黄元方(即黄彦丰),任晋安(今福州)太守。因为当时中原战乱频繁,于是在晋怀帝永嘉二年(308年),举家入闽,卜居侯官乌石山,黄知运也随子入闽。史称黄元方“历官廉明,政尚慈惠,封开国公”,他“资质异人,轩秀魁梧,博览群籍,工草书,尝以道学倡闽,有万卷书楼在榴花洞”。黄氏在福州建万卷书楼,因号其楼曰“黄楼”,号其巷曰“黄巷”(今福建省福州市东街口南后街)。黄元方(宇彦丰)因此成为晋安黄氏入闽始祖。这支黄氏,到唐朝初年,又分出两大支:一支由黄元方第11世孙黄崖迁居泉州,后裔形成着名的泉州五安黄氏,又称紫云黄氏。这支黄氏在唐中期出了一个着名的人物,就是捐建福建开元寺的黄守恭。

黄元方后裔中的有人由福州迁泉州,至唐朝渐显。黄守恭为巨富,名闻逻迄,人称黄长者。他一生乐善好施,曾献桑园宅建开元寺。现在守恭子孙,都以开元寺中的檀越祠为祖宇,“紫云”为堂号。相传黄守恭献宅建寺后,为了让子孙开拓发展,将五子分居五安:长经居南安,次纪居惠安,三纲居安溪,四伦居同安,五纬居诏安,称为“五安黄”。历经1300余年,如今紫云后裔,广播闽、浙、赣、粤、港、澳、台,并侨居海外新、马、泰、菲、印度尼西亚、欧美等地,瓜瓞绵长。

另一支由黄元方11世孙桂州刺史黄崖迁居莆田涵江区黄巷村,后裔形成着名的莆田黄氏。莆田黄氏为黄氏望族,自唐至清出有进士250余人,传下派系有前、后黄,东里黄,巩溪黄,广东南雄朱现黄(岗州派)等,人口达数百万。莆田黄氏因产生了唐末着名学者黄璞、黄蟾、黄滔,而成为最早繁荣发达的福建黄氏宗支。莆田黄氏在宋元明清时期也十分辉煌,出现了黄公度、黄仁俊,黄凤翔、黄锡兖等名重一时的人物。

广东深圳最早的黄姓居民也是在晋代南迁的。据清代《新安县志》的记载,黄舒被奉为宝安黄姓始祖。黄舒之父辈在晋代时迁至宝安县。黄舒服侍双亲全面体贴入微。后双亲去世,黄舒守孝三年,孝感天地。黄舒的孝名传出后,宝安县里的人将他比作春秋时孝子曾参,他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参里”(今沙井中学一带)。他的事迹经过当时的宝安县令上报朝廷,晋帝钦旌他为孝子,死后祀为乡贤。如此一来,黄舒成了古代深圳最早成名之人。

据资料记载,黄舒子孙众多,今深圳黄姓大都是他的后裔,黄姓也是目前见载最早开发深圳的姓氏之一。现在福田沙头上沙村、上默林村、福田村、南山北头村、宝安上合村等黄氏的历史都和黄舒有关。今广东东莞市有黄孝子特祠。黄孝子即晋朝黄舒。黄舒尽孝的事迹后来受到官府的旌表赞扬。后人建立祠庙,把黄孝子作为神来祭祀。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还撰有《东莞县晋黄孝子特祠碑》。

唐代以后,由江夏黄氏分出的金华黄氏与邵武黄氏名震天下,开辟了黄姓历史的新篇章。

唐代期间,曾有两次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一次是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

据学者研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者有中原将士及家属近万人,分属84个姓氏,黄氏即为其中之一。台湾《紫云黄氏历代世系表》亦有这方面的记载:有名黄守恭者,于唐高宗总章年间随陈政、陈元光入闽,垦荒致富,其子孙蕃昌兴旺,成为闽南大族。

一次是唐末王潮、王审知入闽。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寿州人王绪率农民军攻陷光州,固始东乡人王潮、王审知奉母董氏率乡民5000人从义军入闽。据《台湾省通志》,这数万人有27姓(后人考证为34姓),其中有黄姓。中原黄姓特别是固始黄氏纷纷渡江南下入闽,前往投奔。如宋人黄椿,其祖先“光州固始人也,五季之乱,从王审知入闽为判官,因家焉。后析而为三:一居福清之嗒林,一寓闽邑之黄巷,一居长乐北乡之黄垅”。再如黄振龙,“九世祖自光州固始从王氏入闽,因仁焉居,言路有直声,后迁至中丞”。据宋人何澹《黄公(永存)墓志铭》记载,福建邵武峭山派始祖黄惟淡,也是唐末从光州固始徙邵武的,河南光州固始,是黄氏入闽的一个重要“源头”或途径。唐末,洛阳人黄子棱随父入福建,事后梁太祖朱全忠义子,累官侍御史,后避乱居于建阳之东。今福建建阳西南有考亭。相传为五代南唐时黄子棱所筑,以望其父(考)墓,因名望考亭,简称考亭。南宋朱熹晚年居此,建沧州精舍。宋理宗为崇祀朱熹,于淳佑四年(1244年)赐名考亭书院。此后因以“考亭”称朱熹。

魏晋隋唐时期,黄姓给人的总印象是处于运动之中,经过这一时期的蛰伏之后,将是黄姓的繁荣,后来极为荣耀的金华黄氏与邵武黄氏都与这一时期黄姓的南迁有关。

金华黄氏的开基祖是东晋人黄苾,黄香第10代孙。

江夏黄氏自始祖黄香之后,传到第九世时,有黄积者,曾任新安太守,在晋室南迁之时从江夏迁至新安郡歙县黄家墩(今安徽省歙县黄墩)。东晋初年,新安始迁祖黄积的次子黄苾又徙居婺州金华府浦阳县开基,后裔形成江夏黄氏的最大分支之一金华黄氏。金华黄氏的主要散播地为浙江、江西一带,而邵武黄氏则广播福建各地。

邵武黄氏根在固始。邵武黄氏是与金华黄氏齐名的黄姓巨族。邵武黄氏有许多支,最初都是由江夏北迁至中原光州固始,然后再折而向东,于晋末及隋唐之时再迁居于福建邵武。

如果说东汉时期黄道隆入闽只是黄姓入闽的开始,那么两晋之际则是中原,特别是固始黄姓迁入福建的第一个高潮。据记载,这次中原士族入闽浪潮中,有多支黄氏入闽,而其中落籍邵武的也有黄裳一支。

黄裳,宇以绣,号锡传,是固始始祖黄侃7世孙。黄琬之子黄侃自湖北江夏迁入固始。黄侃6世孙黄必福在晋室东渡后,亲自进京献策,请求恢复社稷之计。得到晋元帝赏识,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后屡建战功,死后封为平远侯。他育有三子,即裳、张、聪。黄裳,于两晋之际为避战乱,率领家庭迁入福建邵武县禾坪乡鹳薮林(即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黄家林),成为福建邵武禾坪黄氏的一支开基始祖。据说后世峭山派就是其后裔。

邵武黄氏发展至第22世孙时,出了中国黄姓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而至少仍为黄氏族姓家喻户晓的大始祖黄峭山公。今日,无论是台湾、港澳、国外还是大陆各地的黄姓,绝大多数都自称是峭山公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