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在民间
44864800000018

第18章 伍家沟民间故事

时间:2006年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湖北编号:Ⅰ-15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丹江口市

伍家沟村系湖北省丹江口市西部六里坪镇的一个行政村落,毗邻丹江库区,素有“九沟十八洼,一百单八岔,岔岔有人家”之说。该村有3.9平方公里,223户,871人,有半数以上成人都会讲故事。伍家沟故事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分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和笑话等六大类别,已经出版《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一、二集,共76万字。20世纪80年代,在伍家沟村已发现民间故事一千多个,民歌千余首,该村因此被相关机构命名为“民间故事村”。这里不但故事多,而且也是谚语、谜语、歇后语的密集地带。伍家沟故事被国内外有关专家称之为“民之瑰宝,族之精魂”、中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在伍家沟,口传民间文学得以较好继承,能讲出50个故事以上者47人,能讲100个故事以上者9人。其中,许多民间故事讲述者亦是民歌师傅,他们能说能唱。从年龄层次看,有80余岁的老人,有50岁左右的壮年,有20多岁的青年,也有少年儿童,更有故事家庭、故事夫妻。他们讲述的故事,内容十分广泛,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人狗婚配直到当代,上下五千年,无所不谈。一部部地方史、村史、家史,由民间故事展示出来,让人们在历史回味中得到享受。

伍家沟距武当山金顶只有70华里,正处于武当山道教腹地。在武当道教文化覆盖区的广大农村天地里,都有一批数量巨大的土生土长的民间生活故事。楚文化在伍家沟这一古老的村子里也有所体现,如在村民的信仰、风俗、生产方式、衣、食、住、行,以及民歌、民间故事中,都有大量表现。许多古老的风俗,如先秦楚人的拜日、崇火、尊凤、招魂,与尚东、尚左的信仰与风俗,至今仍在百姓的婚丧嫁娶等活动中有所留存。 伍家沟村伍家沟民间故事村的形成,有三个因素,即:道教文化的渗透,民间文化的底蕴,历史文化的积淀。这三种文化在伍家沟汇合,形成“内陆湖效应”,储存、积累,再由社会、家庭等方式传承,使“内陆湖”中精神财富逐代下传,并不断进行再积累、再提高、再巩固,而结出了今天的硕果。

伍家沟民间故事村,是中国荆楚文化与道教文化中民间文化的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现象,是中华大地上村落文化的特殊形态。伍家沟的历史文化、民间文化,在受到武当道教的影响与感染之后,已自成脉络,更具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伍家沟民间故事的特点 :

1.原生态的作品较多。它们反映了普通群众的创作状况,是研究伍家沟故事发生、发展的第一手材料。

2.鲜明的地方色彩。武当山的传说、陈世美的传说、特别是有关本乡本土的传说等,都是当地所独有的“土产”。

3.源远流长。《人狗成亲》这类神话是全国首次发现,从中可见原始社会荒火为害和以狗为图腾的影子;《挖断岗》传达出了关于生殖崇拜的信息;李自成的一组传说均为外地闻所未闻,显然是他到过武当山地区的反映;《秦朝的书生今日死》虽然传统色彩浓郁,却是当代的产品,它们简直是一道道鲜明的“年轮”。

4. 鲜活的故事生态。至今有的老人仍把出自幻想的传说故事,如《林家庄遇鬼》、《狐狸精偷鸡》、《吃过鸡蛋捏碎壳》等当成实有其事,所以讲述起来格外生动传神,特受群众青睐。

5.故事活动有一定群众性。

这些特点的形成是与伍家沟地处山区,环境闭塞,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与外面的大千世界基本上处于隔绝封闭状态息息相关的。这一社会环境使民间文化的这块活化石得以保存,使伍家沟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故事村。

被国内外有关专家称之为“民之瑰宝,族之精魂”、中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中国民间故事的半坡遗址”的伍家沟故事,虽然它的文化空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亦已发表,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化生活出现多样性选择,伍家沟民间故事生存的社会环境受到了强烈冲击。如何保持这一优秀民族文化空间的有序发展是传承人和社会各界必须思考的问题。

民间故事弥足珍贵,要想让伍家沟村不沉寂,最根本的一条是要从故事入手。文化的积淀能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故事的生命力很强,很多故事流传了几千几百年,不应该随着时间而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保护好这些非物质文化,将是留给未来社会、和谐社会最大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