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拨开人类生存的迷雾
44874100000046

第46章 舍利子的形成之谜

舍利子是得道高僧的象征。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圆寂后,弟子阿傩等人在火化其遗体时,获得了很多舍利子。并将这些舍利子分为三份,一份升天,一份入龙宫,还有一份留存人间。

但是舍利子是如何形成的?千余年来,这一直是佛学者和医学、生物界研究者的一个重要课题,迄今为止,产生了多种说法。

有一种说法认为:气功家在修炼气功过程中,在调神、调息和调身的气功三要素要求下,人的思维活动长期处在运气自如、恬淡虚无的绝对入静境界,最大限度地获取自然界的真如能量,达到天人合一,内外身心充分融洽,精气神相依转化,从而生发出大无外、小无内的混元(阴阳环抱的太极)现象,这样全身的精力和物质力量逐渐凝结聚集,就出现了舍利子。但这种说法似乎太过玄乎。

香港某报曾发表《佛门合利子本是钙化结石》一文。该文认为,“所谓舍利子,其实是人体内的结石,尤以肾结石和胆结石为多”。

文中还揭示了舍利子的形成原因:“因为僧人起居以坐为主要姿态,而吃进体内的又多是植物纤维,不易消化,加之长期取坐姿,体内纤维堆积过多,久而钙化成结石。”文中还举出了实证的例子:最近在香港圆寂的保贤法师,火化后发现为数达八九十粒的舍利子。但是仍然存在着疑点:保贤的死因和有否结石症。

著名老中医董竟成在《法音》撰文,指出:有些以坐禅甚至通宵坐禅而不卧为修持的僧人,他们吃的也是素食,多是植物纤维,他们死后火化,却不一定发现舍利子,而不长期坐禅和没有长期素食的人也能出现舍利子。这就证明了舍利子的形成,与长期取坐姿与素食没有必然的联系。

关于人死后火化出现舍利子的科学原理,目前还没有一个可靠的证据,还需要医学、生物学尤其是佛教界的相互配合与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