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拨开人类生存的迷雾
44874100000048

第48章 记忆之谜

有的人过目不忘,有人却总记不住人名,显得很尴尬。那么,要怎样才能改善人的记性呢?先来研究一下记忆在脑中的生理机制吧。

在传统观念中,记忆是无形的,而日本国立冈崎大学的河西春郎和松崎政纪两位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表明,记忆是可见的,它的形态被刻在大脑神经细胞表面树状突起的微小的刺上。

形如大树的人的神经细胞,有许多带有无数小刺而枝杈状的突起,它们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科学家们对其作用和机制极感兴趣,并在努力研究。

这些刺的密度与形状会随着学习的程度发生变化,并且老人比年轻人少,男女之间有差别,癫痫和痴呆症患者的刺与常态相异。

这些刺联接于另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状突起的末梢之一,这个连接点就叫做突触;从一个神经细胞末梢释放出来的谷氨酸在突触上传导入另一个细胞的刺上的谷氨酸受体,转换为生物电信号;突触结合的强弱决定了对谷氨酸的感受灵敏度,即结合越强,记忆和学习能力就越好。

迄今为止,由于刺极其微小,一直难以测定。

使用超短脉冲激光,河西和松崎开发成功让神经末梢局部释放谷氨酸的手法,微小刺对谷氨酸的感知灵敏度,被灵敏测定。

刺的形状与大小决定了感知谷氨酸的灵敏度,越是顶端膨大的刺,对谷氨酸的感知就越灵敏;相反,顶端细长而微弱的刺则几乎没有感应。

人们期待着有一天,脑中的刺能被改变成有利于记忆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