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拨开人类生存的迷雾
44874100000052

第52章 “死亡体验”之谜

濒临死亡的人在想什么、有什么体验?死亡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如何?

以往,人们总把“死亡”同“痛苦”联系在一起,或认为只有伟人、英雄能坦然、平静地面对死亡,一般的人对死亡唯有恐惧、难以名状的痛楚。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从医学、哲学、宗教学、心理学、文学等各个视角描述与研究人的死亡经历的著作大量涌现,“死亡学”成为一门热门的新兴学科。他们的研究同传统对死亡的描述、想象大相径庭。

莫杰在他的《生后之生》的著作中,描写与剖析了150起死亡事件,说:“当人处在临床死亡中,清楚地知道所发生的一切。他们有与体外存在感知(其缩写为OBC)(或现实性)相联系的临死前的梦幻体验。”

OBC过程有以下阶段特征:所有机体生理功能停止(在死的过程中还来得及听到医生讲话,他们正在诊断致死的结论);发出不愉快的嘈杂声音,正在死的人走出身体,以很快的速度在隧道里飞驰,在其尽头看见光明,有时是发光物体;在某一时刻发生了感知界限,使他不能回归到躯体中;正值死亡的人增强或者有时反对回归躯体的意志。

美国精神病学家凯·林戈研究了102例死而复生的人的数据,对莫杰的描述作了支持与补充。这102例中,大多数死而复生者经受了感情上的不安。

其中37%的人感觉在自己的躯体之上翱翔;26%的人回忆起尽可能完整的所见全景,他们似乎进入了隧道、井、坟墓、水闸或者口袋;16%的人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光茫中;8%的人遇到已故亲人。

他认为,走向死亡的人,不论其国籍、民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其“OBC”即死亡体验除细节不同外,主要内容大体相似。

那么,为什么人的“死亡体验”大体相似?

医学家认为,临床死亡表现为停止了大脑供氧,观察到现象是脑死补偿性(保护性)幻觉。心理学家拉·沃特逊提出一惊人之论——人的“死亡体验”实际上回忆了“出生体验”:“可能我们在生的一刻同时与死互相认识。当越过10厘米的分娩通道,很少愿意再经历一次这样危险而可怕的旅行。

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此刻在婴儿的意识中发生了什么,也许他们感觉类似于死亡的各个阶段。”按照他的见解,人在出生时忍受分娩痛苦,通道、光明等神秘的人生经验使他在死亡时通过幻觉进行最后一次回忆。

精神病学家帕·纠阿沃林对自己医院33位患者的研究表明,当这些病人心脏间隙停跳、呼吸器官麻痹时,也会有OBC现象掠过,通常表现为进入黑暗的隧道,在它的尽头是明亮的光。

研究俄罗斯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学者还从托尔斯泰文学描写的角度论证了人的“死亡体验”乃“分娩通道”的回忆。在托尔斯泰名作《伊万·伊利依奇之死》中,伊万·伊利依奇濒死的状态——“突然一种力量撞击他的胸脯、腰侧,又一更强的力量窒息了他的呼吸。他跌到洞里,洞底什么东西闪闪发光……”同医学家描述的OBC现象非常相似。

生命科学的研究者提出这样的新见解:人有三个身体:第一,结实的外部肉体;第二,隐性结构——乙醚实体;第三,精神本质。

所有三种都是现实的,但具有不同的本性。“死亡体验”实质上是人从自己肉体躯壳中解脱,暂时生存在乙醚体中,逐渐迁移到星光中去,即世间极限之外。

对“死亡体验”的新的描述与研究,毕竟是活人做出的。而真正死亡的人是无法复述或证实上述描述与研究的,这为人们留下难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