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小,从小事中,可见一个人的品性,也容易捕捉到一个人的闪光点。“管中窥豹”说的是通过一根管子细小视线看到豹的一点斑纹,可推知全只豹长的是什么样的。透过细节来推断一个人的潜力或工作能力,这是非常有效的辨识人才途径。某日式跨国株式会社招聘一高管职位,求职者满怀信心坐在会客厅等待主考官,但是直到快下班了,主考官才来。由于临近吃中饭的时间,主考官非常抱歉地说,不好意思让各位久等了,既然已到用膳时间,请大家一起去公司餐厅吃个工作餐吧。于是,六位求职者跟随主考官一起进了公司餐厅用膳。当用膳结束,其中三位求职者接到公司通知,被淘汰了,求职者莫名其妙,究竟怎么回事呢?通知者说,你们用膳速度太慢了,工作效率本公司不认同。另外三位获得了下午继续面试的机会。用膳的速度在讲究高效的日资企业来说,代表一个人的工作效率,从用膳速度看工作效率,微乎其微的小事决定一个人职业前途。小事就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从做细节工作,可以看出一个人能不能做大事,职场人士应告诫自己不因事小而不为。古有刘备训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训阿斗的这句话,可以说是他的一生写照,从一个人白手起家,到桃园三结义,到三顾茅庐,无不是积小善成大业。一个人要培养自己爱做小事的兴趣,精做小事的习惯,还要培养自己善做小事的能力,把小事做完美,做足一百分,也许你今天还是默默无闻,假以时日,会因做小事而成大事。
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人人能读懂,但不是人人能做到。世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大事,倒是有很多了不起的小事。很多小事,做好做精变成了大事。比如炒菜,人人能炒,但是若能炒得口味出众,人人爱之就不容易,能把菜炒得好,可以炒成厨师,也可以炒成酒楼老板,进一步可以炒成大酒店的老板。收破烂也是小事,收破烂到一定程度,就是废品店的老板,废品店的老板再做大,就是二手废品材料处理公司的老板。可见,世上无大事,亦无小事,成大事者,往往能把小事做到不一般,善做小事,精于做小事,能把小事做好,能把小事做大。把大事当小事做,把小事当大事看,你会收获很多。
据说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在大学期间得到了一个粉刷百货店墙壁的勤工俭学机会,他完全投入,做得一丝不苟。粉刷结束时,他发现墙壁的右边被梯子蹭了个印痕,虽然印痕不那么显眼,但影响整个墙面的美观。本来是个不碍事的瑕疵,但为了完美,他于是把有印痕的地方重刷了一遍,他准备满意地离开时,发现重刷的地方与周围的颜色不一样。这回更糟了,他于是又不得不把整个右边墙壁重刷了一遍。刷完后,他筋疲力尽,这回该完成任务了。可是,这时又发现右边与左边的颜色不一样了。这回他感到很为难了,若再刷下去,等于把墙壁刷了两次,但是店主并不涨工钱,问他刷还是不刷?沃尔顿决定全部重刷一次。店主非常欣赏这个不计报酬、力求完美的小伙子。在结账的时候,店主不但给了他双倍工钱,还让沃尔顿大学毕业后来店里工作。小伙子沃尔顿后来成了这家店主的女婿,为后来创立沃尔玛打下了基础。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把小事做好”的事例。山姆·沃尔顿若没有把“粉墙”这种小事做好,他就可能没有进入零售行业的机会,更谈不上创建零售业王国的神话了。我们的身边经常遇到这样的普通事例,同时出来打工的人,原来坐办公室的,现在是主管或经理;原来做流水线的工人,现在是某工厂的老板;原来做工程师,现在还是工程师;原来街头卖炒粉的,现在是开酒楼的;原来每天拌砂打浆做建筑工的,现在是某建筑公司的老总。这些例子太多,说明了一个道理:越能做小事、能做苦事的人,越能成大事。
现在的青年员工文化程度高,社会实践少,做事常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这是职业误区。企业的各项工作都需要人去做,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要有做“小事”的精神,要有“螺丝钉”精神。把小事做得有板有眼,你才有做大事的机会。所以,要在“做小事”上做大文章,培养做小事的兴趣,锻炼做小事的能力,小事尤其磨炼人的细心度和耐力,还要在“做好小事”的过程中培养“做大事”的能力。生意是从小做起来的,钱是一块一块赚回来,小事就是大事。如老子所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空谈误人生,实干出成绩。与其空谈理想,不如着手眼前,从小事开始,乐于做小事就是工作无小事,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10.心态决定贡献
心态就是心理状态,心态的外在表现就是态度,是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台资企业用人才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观念:你不会做没关系,只要你愿意做。会做,不愿意做,赶鸭子上轿是没有用的。会做是一种能力,愿做是一种心态。今天,能不能做、会不会做并不那么重要,只要肯做,一切都很容易解决。能不能是指具备了某种能力,会不会是指懂不懂这个层面。人才不再局限于“能”与“会”,是要能怎么样,会到什么程度,是及格,是七八分,还是十分圆满的问题。“肯做”才是企业用人的新准则,在求职者面试时,应该做“肯做”意向测试,工作意向比工作能力更重要。今天人才的标准,不再有绝对标准,只有相对工作岗位才有意义。“屈才”首先应当是在岗位上能力绰绰有余,需要更高的工作平台才能够与其才能相匹配,如果连低端的工作都不能做好,说“屈才”就有些牵强了。常听人说,这人在这里工作是大材小用了,人们常不分工作表现都是这样感叹,其实只是没有适材适所,无所谓屈才。
与其说人才是一种能力,不如说人才是一种态度。
有《赤脚的启示》这样一则小故事:两个中国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见非洲人都打赤脚,一个推销员立刻失望了,他想:“这些人习惯了不穿鞋,怎么会买皮鞋呢?”于是打消了推销念头,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暗中惊喜:“这些人都打赤脚,若让人人穿上鞋,市场很大呀。”于是他决留下来,想方设法向非洲人推销自己的皮鞋,发了大财。一个再有口才说服力的推销员,如果放弃了推销的心态,那就是无所作为了。这就是心态导致的天壤之别。心态类似股票的“看多”与“看空”,在工作中,看多是一种积极心态,是一种正能量,往好的方面想,事物也许就往好的方向发展;在工作中看空,是一种消极心态,是一种堕落,往坏的方面想,事物也许就往坏的方向走。决定成功的,就是一种心态,心态决定投入,投入决定产出。心态也是一种意念,美国心理学大师博恩催西博士说,意念会产生人气磁场,一个人每天专注于想着某件事,每天想着它,这件事终有一天会成功;一个人专注地想着一个所爱的人,奇迹也会产生。
工作中,有人抱怨上司太严,有人抱怨上司没能力,有人抱怨企业规矩太多,有人抱怨住宿太拥挤;同样在一个企业,另一些人感到生活得很快乐,上司严能让人进步,上司没能力,自己可以大表现。心态把同一个事物变成了不同认识,有人看好,有人看坏,形成了不同观念,有人否定,有人肯定。很多观念,不能简单以是与否来辨识,尤其是职业,适合自己的岗位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企业才是发展平台。这需要职场人士有很好的心态,在职场,既要包容企业的缺失,也要看开同事的缺点。人们常说,看开点,就是一种很好的心态,以平常心对待得失。只有看开的人、看淡的人,才能静下心来,安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
今天谁是人才,谁不是人才,谁又能说得清楚。一个人能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适应这社会,调整好职业心态适应企业。老想着换企业来换发展,换环境来换空间,这本身就是不对的心态。俗语说,家家庵堂有烂菩萨。换一家企业,同样要面临爱打小报告的同事,好出风头的下属,似乎同样乱的管理。面对自己的职业,以乱的心态看,一切都是乱的,因为你的心是乱的,以好的心态看,都是可以理解的。打小报告的小人也是需要空间生存的,你若有能力,就以能力吃饭吧。前段时间,一清华大学的博士应聘到北师大附中做了数学老师成为热议话题。这个博士的导师对自己的高徒感到非常不解,认为这样一个搞学术研究的人才去中学当数学老师是大材小用了。我担心的是,这个博士能不能教好中学数学,博士自己懂得很多,但是教中学不是自己懂就可以了,是要把自己懂的教出来,让学生有兴趣对他的教学感兴趣。当然,社会真的也太较真了,其实不必要勉强博士一定要做博士的工作,如果他本人不感兴趣做博士应该做的研究工作,那才是真正的误才误事。我倒是觉得北师大附中这么大口气揽博士去教中学,可谓是“财大气粗”。企业揽才与北师大附中有类似之处,把一流人才放在二流三流岗位上去,看似“绰绰有余”,结果事与愿违。同样,人才自己也常出现将就将就的思想,找不到工作时,屈尊于岗位,没心思去做事,常常做事五六分成绩,四五分问题。这是没有调整好心态,在哪个岗位,就是哪个角色,演哪个角色唱哪曲戏,不要不着调。无论你从哪个大学毕业,无论是否出身名门,到企业,必须要调整好心态,做员工,就沉下去踏踏实实与员工们一起并肩作战,做搬运就得扛起命运流汗,做业务就得坚持不懈。
心态其实就是内心的一面镜子,首先得把自己的镜子调好,让世界的美好进入你的镜头。这世界是怎么样的,不取决于外在世界,而在于你的心态之镜照到了哪里。能力与学识不决定一个人在企业的作为,有能力不作为,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有能力不想作为,就等于是个门面。就算才华横溢,如果不安心在企业工作,他一定出不了成绩。
说到屈才,莫过于三国时庞统做知县了。庞统是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做副军师的,因庞统长相丑陋猥琐,刘备以貌定人,以为庞统不堪重用,故把庞统委派到一个边陲小镇当知县。一段时间之后,刘备派张飞去查探庞统的政绩,哪知庞统每天除了喝酒,还是喝酒,糊涂度日。张飞想大哥派一个酒鬼来当县令,很是生气。庞统即命衙役击鼓升堂,把一年来累积的案子,在一天内断得清清楚楚,原告被告心服口服,这使猛张飞当堂瞠目结舌。庞统积压成年的案子不理,每天沉溺于饮酒,是一种不作为的工作态度,是一种“能做”的状态,他无心做无政绩可言,他有心做,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像庞统这样,自认为屈才的人,心态不好时,碌碌不作为;心态好时,可堪大任。所以一个人的贡献不是来自才能,而是心态。
说到心态,相关联的另一个词是性格,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性格也决定职业前途。很多做生意的人,信奉财神,是有点迷信色彩,但是无一不信奉和气生财,所谓笑迎八方,微笑服务就生财。“和气”和“微笑”按照性格形态都是属水,命理学上说,水生木,木生财,性格温和的人有招财。科学解释也很简单,谁都喜欢面带微笑的人,谁都喜欢嘴巴儿甜的人,假设你去一家店铺买东西,店员一副冷面孔,仿佛别人欠他钱一般,你还有心情去与这样一个人谈生意吗?如果隔壁的那家店员很热情与你招呼,尊称你为老板,又是端茶,又是递烟,你当然会选择这家店做同样的生意了。对于性格,人贵在自知,只有了解自己的性格缺点,才能想办法去着手改变自我。比如,脾气暴躁,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克制,深呼吸平静下来,不要太冲动,或马上转移兴趣点,往冷静的事物去想想。脾气暴躁是极度缺乏耐心的表现,在职场上经常要吃亏。一是脾气暴躁会与身边同事关系紧张,不融洽的工作氛围让你的工作很难成功开展;二是脾气暴躁没有耐心,在上司的批评面前往往会失控,容易与上司顶嘴,把关系搞僵;三是脾气暴躁是一种狭隘心态,自己不能调控好情绪,是自我控制力差的表现。性格好,必须心态好,心态不好,性格也会很糟糕,性格温和的人,往往心态平和。心态好的人往往性格也好,不斤斤计较的人,必然心胸开阔。性格好坏直接影响心态好坏,心态好坏反过来影响性格好坏。更多的是,性格是心态形成的习惯性外在表现。在职场,心态好,性格也好,二者相辅相成,你就成为一个充满职业魅力的人。
职业魅力就是人气磁场,有人气的人,就是有人缘的人,有人脉就等同有资源,有发展。在职场,你是一个有职业魅力的人,职业生涯就会左右逢源,也许无需去找工作,好工作常常会自动找上门。职业魅力无疑是好心态的外在形式,好心态才有好的职业前途。在过去,有能力是人才,在今天,不如好心态就是人才。对于企业,心态比能力更重要,心态决定能力会不会成为现实,能力只是一种存在,或是一种可能,心态决定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好员工不再是只有优秀的能力,因为优秀的能力在企业不一定有优秀的作为,只有心态好的人才,对企业才有“使用价值”。好心态就是把工作状态调到最佳,调整好自己的步伐与公司同步,融入企业,适应企业的发展。培养好心态,着重在于对于自己的心态改造,从内心的修养到外在的言行,要塑造自己的“个性模式”。这个“个性模式”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自我的修养与修为,主要是培养自我情绪控制方式,既要有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要有改变环境的信心,既要有发掘自我潜力的能力,又要善于创造机会把握机会,既要培养自己的工作兴趣,又要说服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企业的认同与归属,既要自我发展,又要兼顾公司大局,既要以公司为家,又要以老板心态做事,既要奉献精神,又要与公司共命运。总而言之,心态改造就是“自我成才”计划,让好心态成为贡献企业的最亮点。无论何种岗位,只要不是拖企业后腿,只要在企业前进的“斜坡上”是推力作用,心态越好,推力越大,贡献就越大,心态越正,推力越正,个人快速成长,企业快速发展。人才没有岗位的差异,人力正向人才全面蜕变,能力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状态,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心态决定贡献,对人才的需求由“能力型人才”正向“心态型人才”转变。不能只是做一个有才能的人,而是要做一个有贡献的人,用好心态改写你的职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