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找对潜力老板
不管小公司大公司跟对老板才是好公司,好老板改变一个人的职业命运。好老板是潜力股,起初看很不起眼,默默无闻,但是一旦积蓄足够力量就会瞬间爆发。员工加入好公司,好似买了绩优股,它总是会涨,长期持有也有收获,但是收益非常有限;员工加入小公司,好似买了潜力股,短时间没什么收益,还可能需要与公司一起历经困难,共担风险,但是它爆发在即。同样条件下,选择大公司体现选择者坐享其成的心态,是“享受型”员工,选择小公司体现选择者吃苦在前的思想,是“奉献型”员工。在当今,公司在挑员工,希望它的员工有才能,又忠于公司;员工也在挑公司,希望公司福利好,待遇高。真正需要重点考虑的是企业与员工是否适合,员工是否适应公司,企业的环境是否能留住人才,二者最佳结合点才能体现双方选择价值的最大化。
职场人士选择企业,容易犯“拣稻穗”的错误:一个关于选择的实验,让三个人经过一条田埂去摘稻穗,每个人只准摘一条,不准回头摘,看谁摘的稻穗最好。第一个人走上田埂几步就发现一条粗壮的稻穗,他惊喜万分,毫不犹豫地摘了那条,当他继续往前走,发现后面还有很多更好的稻穗。第二个人一直往前走,不知不觉走到田埂的尽头了,还是两手空空的,这时他没得选择了,只好在末端选了一条较好的。第三个人一路走,快到田埂中间时,他便停下来,比较前面的稻穗质量,他果断地选择了一条谷粒饱满、长势粗壮的稻穗。结果第三个人赢得了这次比赛。选择企业与此故事非常相似,有些人“饥不择食”,碰上有公司录用他,便不假思索作了选择,结果工作两年感觉不合适,浪费了彼此时间,本来工作两年应该奠定职业基础,自己却面临再次选择;有些人心里总是期待好的机会在后面,不珍惜眼前的工作,东挑西选,频频跳槽,跳来跳去到最后回头一看,原来错过了好公司好老板,但已没有回头路;还有些人,虽然在就业初期也有跳槽,当他跳到一家适合自己而且自己认同的公司,他就会很明智地与这样的老板同甘共苦,与这样的公司共命运,这样的人一般会获职业成功。要选对公司,需要多长个心眼,这与找“恋人”是一样的,适合自己的就果断选择,扎根下来,与公司同成长,不适合自己的就尽快作出决定,工作不能“将就”,一旦有“将就”的心态,你的工作就不能打满分。要作出正确的抉择,用时间来证明,不要让犹豫不决扼杀了你的未来。
优秀员工求职若同时面临几家公司录取,这是好事,高兴过后就迷糊了,究竟该去哪家?一个人在哪家企业工作,是好是坏,适不适合,很难预见,相信职业的缘分。此时找亲戚朋友参考是相当必要的,但更应该以个人经验去分析。综合所掌握的企业情况,结合自身条件及自己理想,可以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如何了解企业与自己的双向适应性呢?要看一些硬指标:第一,公司的产品属性。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产业,自己对此行业感不感兴趣,要把兴趣放在第一位,有兴趣才能做好工作,才能实现价值。第二,公司的作息时间。是与社会同步的,还是落后于社会的,同步的说明公司有快乐的工作氛围,落后的说明压力大。第三,公司的福利状况。比如有薪假、年终奖情况,有没有分红,一个福利搞得好的企业,说明老板大方,懂得成果分享,必有共同致富的愿景,就跟这样的老板,一个字:值!第四,公司成立时间与规模。虽然前面已有很多论述,不能以公司大小来定取舍,但是成立时间长,没有发展壮大,说明老板在管理方面有欠缺,这是要考虑的。第五,同岗位更换频率,或说前任离职原因。如果岗位频频换人,说明老板难相处,从前任是被炒掉,还是自己离职,也可以看出老板的心态。求职时,这些都可通过人力资源部门询问到,也可以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去了解企业,不一定百分百准确,权作参考。
进入公司,作为公司的一员,与老板的相处配合非常重要,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跟对了老板?企业与员工约定试用期,就是用来评判双方适应性的,适应就继续合作,不适应就解除合同。职业生涯非常短暂,职场人士应在试用期内尽快作出去留决定。是否跟对老板应从以下几点来看:第一,性格方面。老板有性格缺点没关系,但是不能有人品问题,一个品德不好的老板,会坑员工,会坑合作厂商,他是做不长久做不大的;老板不能无原则地发脾气,这是修养修为问题,修养不够的老板,他的企业做的越大倒的越快,搞不好还得背上骂名。第二,管理方面。老板很糊涂,好坏不分,这样的老板企业做大就是烂摊子,如果你没有话事权,最好是放弃,要跟就跟明智的老板;在管理上能做大有奔头的老板,常常有主见,做事有魄力,谁工作做得好,谁做得不好,他心里自己有杆秤;他能抓住要害,管住细节,看到长远;他会兼听,不会偏听偏信。第三,对人方面。老板是否珍惜每一位员工,能珍惜员工表现在不随便炒人,总是从教育角度出发,一个不珍惜员工的老板就会利用员工,有利用价值就留,没利用价值就炒,这样的老板太现实,没有安全感,跟了会后悔;老板有人情味,表现在很多方面,有些老板在员工有困难时,他会主动慷慨解囊予以资助,资深员工办事,员工没出声,他会主动问问需不需要经济上帮忙,需要就出声等等。这样的老板,常给员工意外,常使员工感动,跟这样的老板有奔头。第四,老板的生活细节方面。老板吃喝嫖赌样样皆能,这样的老板是“挥霍无度”型的,说不定哪天他就玩完了公司,工资都没得发;宁愿花钱养小三,不愿意改善员工福利,这样的老板是典型的“要美人不要江山”,他的企业也许能做大,但是做大了对你没啥好处,你跟了也是白跟。第五,心胸与眼光方面。有志向的老板站得高看得远,他总是能为员工指明方向,想方设法团结员工一起打拼,为企业把好方向,掌好舵,带领员工共同致富。老板没有眼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小我”思想太重,这样的企业得不到大家认同,折腾一会就会散成一盘沙。要跟就跟与员工有共同致富愿景的老板,而不是赚了点钱自己躲起来享受,没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品德,你跟着他到最后也可能喝不到汤。
说到找对公司跟对老板,不得不提到企业界一位杰出的女士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孙亚芳1992年进入华为,并非华为的创始人,后来被人称为“华为女皇”、“至尊红颜”、华为的“国务卿”、“任正非接班人”,其在华为的地位可见一斑。多年来,华为的每一步,都倾注了孙亚芳的心血,尤其是对华为的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体系的建立功不可没,其出众的大局观、跨文化沟通协调和细节管理能力,使她毫无悬念地成为任正非最信任的助手。1998年任华为公司董事长兼常务副总裁,主要负责外部的协调。华为诞生于1987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凑来2万元创立了华为公司。可能谁都没有想到,这样一家小公司,在一间破旧厂房里创造了奇迹,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孙亚芳扎根于华为,转眼就是19年,华为成长为世界通信制造巨头。2011年1月华为改选董事会,孙亚芳留任董事长。孙亚芳找对公司———华为是朝阳产业、高科技行业,跟对老板———任正非,他熟读毛泽东著作,创建了一条后来被称之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华为先占领国际电信巨头没有能力深入的广大农村市场,步步为营,最后占领城市。任正非高瞻远瞩,胸怀韬略,极富战略眼光,深谙管理之道。
另一位大家熟知的“乳业怪才”牛根生,当年离开伊利公司时还有几位伊利的中层干部,面对前途的抉择,他们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决心共同创业。牛根生说:“也许是我在伊利就喜欢给下属发钱,名声在外。”原来,牛根生在伊利集团时,他的最高年薪高达100万元人民币,他常拿出来和大家一齐分享。对于这样一个慷慨的人,大家都觉得把钱交给他放心。牛根生虽然不是老板,但是和牛根生在一起创业大家有奔头。现任蒙牛集团冰淇淋公司总经理的孙玉斌,当初和牛根生一起创业,他说:“牛总从来没有拉过我们一个人,总是教育我们在伊利好好工作。为什么在当时那种条件下,我们还要跟着他干呢?我们一直在他的培养下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认为他有能力重新做好一家企业。”当时,他们手中都持有一些伊利原始股,于是把这些股票卖掉兑现,才凑了100多万元。他们租了一单间办公室,条件这么简陋,宣告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了,牛根生出任董事长和总裁。过去的老下属知道牛根生创业单干,纷纷掏出腰包投资蒙牛。在这些人的带动下,他们的亲戚、朋友、所有业务关系都开始把钱投给蒙牛。这种信任是在平时的相处中建立起来的,牛根生当时是个“小老板”,这些投资人就是跟对老板,许多当年的股东觉得牛根生一定能做起一个大企业,与其说投资的是实业,不如说是投资牛根生的人品。像孙玉斌这样的蒙牛创业伙伴,把赌注下在牛根生身上,完全是对牛根生的信任,牛根生大方,舍得把钱给大家花,这说明牛根生有共同致富的思想。所以,有舍必有得,上司能把钱拿给自己花,有朝一日当了老板必然不会亏待自己,大家就奔这个信念而来。牛根生到今天把蒙牛所有的股份捐出去给所有员工,验证了当初大家对他的认识,牛根生做生意,做的是“人品”,赚钱与大家一起分,这不是一般的老板,这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引路人!
另一个商界名人史玉柱可谓大起大落。1991年4月创立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1996年巨人集团因投资失误,濒临破产。史玉柱从一个小老板,在珠海淘到第一桶金,继而又欠下一屁债。这样的老板,没眼光的员工由恐惧而到放弃,二次创业初期,很长一段时间,身边的人连工资都没的领。但是有4个人始终不离不弃,他们后来被称为4个火枪手:史玉柱大学时期的“兄弟”陈国、刘伟、费拥军和程晨。史玉柱创业时期那种艰难,考验着每一个追随者,在刘伟等内部人看来,史玉柱是个重情重义的人。陈国车祸,史玉柱放弃手上正在谈的业务,连夜从兰州飞回上海,此后每年清明,史玉柱还带公司高层去祭奠陈国。另一个史玉柱的干将费拥军,与他一起爬过珠峰,说起追随史玉柱多年的理由,他用的是“亲情”一词。他们执著地相信这一点,在公司财务困难的时候,程晨甚至会从家里借钱来援助史玉柱。为什么这些人能超越“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不顾一切跟随史玉柱,可以说是史玉柱这老板做的成功,对于跟随他的人来说,这是一种“人脉投资”眼光,事实证明他们是跟对了老板。史玉柱的例子说明跟对老板比找对公司更重要,公司不在了,老板还在,只要老板还在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时候。
找对公司跟对老板可能是你的运气,碰到对的公司对的老板,不抛弃不放弃,同甘共苦,一起打拼出一片天地,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
4.吃得苦中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做起来不是每一个人都乐意。吃苦未必是坏事,享福未必是好事。吃苦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观念,是一种立场。何谓吃苦精神,在职场,干工作不怕苦不怕累,生活充实,会很受同事欢迎,受老板肯定;何谓吃苦观念,在职场,苦的工作能磨炼人的意志,苦的工作能锻炼人的能力,吃苦是必须历练的人生境界;何谓吃苦立场,在职场,吃过苦的人才能够理解基层员工的辛勤劳动,真正体贴员工,才会站在员工立场为公司谋发展,站在员工立场为老板想问题。所以,吃苦是一个人职业生涯中的必修课。
现代人,尤其是九零后青年,在长辈的溺爱之中长大,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一直处于一种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几乎没有吃什么苦。在劳动力缺乏的大社会环境中,现代企业跟着转型,非常注重员工福利,关心员工的感受,重视员工的业余生活,以好的条件来吸引员工。从大学的自由散漫环境,到企业的高福利环境,现代人想吃苦都不容易。为了培养员工吃苦精神和抗压能力,很多企业不惜花钱组织员工参加“野外拓展训练”,项目包括长途跋涉、危急自救、攀登攀岩、压力模拟等体能训练及吃苦体验。吃苦是员工在职业生涯历练中必不可少的科目,顺顺利利拿高薪的机会也有,但若没有吃苦经历真的很遗憾,这种遗憾很可能在以后工作中变成缺憾。所以,吃苦是一个人成长的必需元素,缺少了就像身体缺乏维生素一样,日后总有些不健康的症状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