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日常生活宜忌全集
45013300000016

第16章 烹饪宜忌篇(2)

调味品是人们一日三餐不可缺少之物,人称“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但当人患某病之时,调味品就不能依个人口味而随口乱吃了,否则将只对病势和旧病复发有功,故应忌口。

酒糟:癌症(痰湿型),关节炎病人忌。

辣椒:急慢性胃炎、食管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脱垂、急慢性痢疾、肠炎、腹泻、伤寒病、口腔炎、牙周炎、痔疮、肛湿、红眼病、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炎、肺结核、咯血、胰腺炎、痛风、关节炎、脂溢性皮炎、发烧、眼病、各种皮肤病、癌症(热盛者)病人忌。

蒜:腹泻、癫痫、癌症(热盛者)、眼病、发烧、咳嗽、气喘、皮肤病、疮、疔、疖、肿者忌。

花椒:糖尿病、癌症(湿热型)病人忌。

芥末:痔疮、眼病病人忌。

胡椒:发烧、糖尿病、痛风、关节炎、痔疮、儿童多动症、癌症(热盛者)、支气管哮喘病人忌。

八角: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痛风、癌症(热盛者)忌。

茴香: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痛风病人忌。

姜:支气管哮喘、痔疮、眼病、发烧、癌症(湿热型)病人忌。

桂皮: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发烧、癌症(湿热型)病人忌。

食醋:支气管哮喘者忌。

味精: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忌。

咖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忌。

不宜用热水泡发木耳

木耳为干菜制品,它营养丰富,食用方便,耐储存,是居家必备的食品之一。

怎样发制木耳好呢?一般家庭大多是用热水泡发,觉得涨得快,便于急等使用,但是这种方法并不好。因为木耳是一种菌类植物,生长时含有大量的水分,干燥后变成革质,在发制时,用凉水浸泡,是一种渐渐的浸透作用,可使木耳恢复到生长期的半透明状。所以凉水发木耳,每0.5千克可出3.5~4.5千克,且脆嫩、吃起来爽口,也便于存放;热水发木耳,每0.5千克只能出2.5~3.5千克,且口感绵软发黏,不易保存。

如果不是急需使用,一般要提前3~4小时,用凉水将木耳浸泡在干净无油的碗中,这样发制的木耳,一定会使你满意。

制干菜不宜直接曝晒

把加工成条、片、丝、块状的鲜菜直接曝晒,会使鲜菜脱水过快,加上阳光下的氧化作用,菜中所含的有效营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故菜在阳光下晒至七成干时须移到通风干燥处慢慢阴干。

煮饭不宜用冷水下米

有些人煮饭时习惯锅内放入冷水后就下米,认为这样可使米多煮一会儿,有利加速饭熟,殊不知这样煮的饭,营养成分会受到很大损失。

这是因为,米里所含的营养成分维生素B,在煮饭时其损失程度与烧饭的时间成正比,也就是米煮得时间越长,维生素B损失越多,一般要损失30%。如果在煮饭时,先把锅内水烧开,再下米煮饭,缩短了煮米时间,就会大大减少维生素B的损失。

水发香菇不宜用热水浸泡和久泡

香菇营养价值很高,一般食用以干品为多,因此在制菜前要用水浸泡发好。但是水发香菇时不宜用热水浸泡和久泡,否则会使营养成分损失很多。

这是因为,香菇中含有一种核酸分解酶,用80℃的热水浸泡时,这种酶就会催化香菇中的核糖核酸,营养受到损害。

用冷水浸泡香菇,就不易发生破坏营养成分的问题,但泡得时间过长,也会使鲜味大大降低,从而影响香菇的食用价值。

不宜用热水长时间浸泡猪肉

要知道,猪肉的肌肉组织中和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的肌溶蛋白和肌凝蛋白。肌溶蛋白非常容易溶于热水中,猪肉如果在热水中浸泡,大量的肌溶蛋白就会溶于水中。在肌溶蛋白里含有有机酸、谷氨酸和谷氨酸钙等各种鲜味成分。这些物质如果被水浸出后,就会影响猪肉的风味。因此说,忌用热水长时间浸泡猪肉。

蔬菜不宜用冷水长时间浸泡

很多人习惯在制菜以前,先把蔬菜洗后浸泡很长时间,认为这样菜才干净,殊不知蔬菜经过凉水长时间浸泡,其所含维生素可损失达90%以上。另外,洗菜也不要在切段后洗,这样也会使菜的维生素损失大,营养价值受损。

正确的做法是,将蔬菜边冲洗边用手擦净,约用3分钟洗净,再在下锅前一分钟切段为宜。

炖骨头汤不宜添加冷水

无论老人、小孩、孕妇、产妇,还是正常人都会喜欢喝味道鲜美的骨头汤,这主要是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溶解在汤里的结果。炖煮骨头汤时,应用冷水下锅煮,使冷水逐渐升温,待煮沸后再用小火炖至酥烂。这样骨组织才能松酥,骨头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才能充分溶解出来,从而使汤浓味鲜,油脂如膏,骨酥可嚼。

为什么不宜在炖骨头汤的中途添加冷水呢?因为在中途加冷水会使骨头汤的温度突然下降,蛋白质和脂肪便会迅速凝固,骨头表面空隙也会急骤收缩,使骨组织紧密不易烧酥,骨髓里的蛋白质和脂肪也无法大量溶解出来,这样汤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就相应地减少,汤的鲜美也必然会大为逊色。因此,煮骨头汤时除应冷水下料,还应一次加足冷水,万一炖的中途要加水,也要加热水,切忌加冷水。

炖骨头时不宜加醋

原来人们一直认为,炖骨头汤时加入点醋,有利于骨头中的无机元素逸出,使人们吸收更多的营养。但是,最新的研究资料表明,上述观点是错误的,正好出现相反的结果。这是因为:炖骨头汤时不加醋,逸出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都是以有机结合物的形态存在的;加入食醋后,虽可使无机元素的浸出物略有增加,但却使逸出的大部分元素在酸性环境中转变为无机离子,而无机离子是不易为人体所吸收的。因此,炖骨头汤时加醋是得不偿失的。

不宜在夏秋季使用热性调料

所谓热性调料,主要是指八角、花椒、茴香、桂皮、胡椒等。这些调料性热,温燥,过多使用会使人燥不能耐,极易引起一些消化道和泌尿道病症。

夏秋季节,空气燥热,气温较高,人体本来就容易上火发燥,若再过多食用热性调料,往往会引起便秘、痔疮、肠胀气、尿少、尿痛、血尿、肾痛等,同时还易引发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口角炎、咽炎、鼻出血、唇燥裂、结膜炎、头晕、心悸、痱子、中暑等。患心脏病、肝病、肺结核、糖尿病等慢性病者,还易使病情加重,因此,夏秋季不宜使用热性调料,仅用葱、姜、蒜等平性调料即可;若非用不可时,也应尽量少用。

不宜用白酒代替料酒

料酒又称绍酒、甜酒、黄酒等,加热后食用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别具一格,颇受人们的欢迎。同时,由于它含有氨基酸、糖、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丰富,是烹调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之一。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在烹调菜肴时用白酒代替黄酒,这种做法是不当的。

这是因为:料酒含有一定量的乙醇,在烹调中使用它,有很多独到的作用。一是可使菜肴滋味融合,起到去腥臭、除异味的作用;二是能在炖肉或炖鱼时与溶解的脂肪产生酯化作用,生成酯类等香味物质,使菜肴溢出馥郁的香气,增鲜提味;三是能在烹饪绿色蔬菜时,使菜翠绿悦目、鲜艳美观。而白酒却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因为白酒不但乙醇(酒精)含量大大高于料酒,而且其糖分、氨基酸的含量又大大低于料酒,将白酒用于烹调,绝对起不到料酒所能达到的效果,不但菜的滋味欠佳,还会使菜的本味受到破坏,所以,在烹饪菜肴时是不宜用白酒代替料酒的。

不宜用冷水制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烹调技术也越来越讲究起来了。例如,家庭如何制作鲜鸡汤才会营养更丰富、味道更好,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不少人在做汤时往往图省事直接使用冷水,但是,用冷水制汤是不科学的。这是因为:

(1)用冷水制汤会损失原料中的营养成分:由于自来水中含有漂白粉,这虽有消毒杀菌的作用,但却也会将肉中的维生素B1破坏掉,无形中损失一部分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