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日常生活宜忌全集
45013300000017

第17章 烹饪宜忌篇(3)

(2)用冷水制汤由于火候掌握不好,往往会使汤味腥膻:因为一般家庭用的炉灶火力较小,用冷水制汤刚开始煮肉时,由于火力一时较小,煮不开锅,会出现肉料被“捂”的现象,使肉内的血污不能及时排出,这样就使煮出的肉料发污、发红、不漂亮,而汤汁也就混浊不清,其腥膻异味也就混在汤中,使做出的汤质量大大下降。

因此,要做出汤清味美、营养丰富的汤来,是不宜直接使用冷水的。

不宜将绿豆芽发得过长

绿豆芽是一种味美可口,而且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蔬菜,家庭和食堂都可以制作。但是,有的家庭在发制绿豆芽时让其长得太长,这种做法却是不可取的。

绿豆芽本是绿豆经萌发出芽的一种蔬菜,它不仅保持了绿豆原有的营养成分,而且兼有甘平无毒,解酒毒、热毒等功效。在萌发过程中,绿豆中的蛋白质会转化成天门冬素、维生素C等成分。据测定,每100克绿豆芽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30毫克。但绿豆芽若长得太长,其中所含的蛋白质、淀粉及脂类物质就会消耗得太多。据实验,当豆芽达到10~15厘米时,绿豆中的营养物质将损失20%左右。因此,发豆芽一般不要超过6厘米长,而且应以粗壮为宜。

不宜用“面肥”发面

有些家庭为了快捷省事,爱用“面肥”发面做馒头或烙饼,这是一种不宜采用的做法,其弊端颇多。这是因为:

(1)夏秋季节,气温较高,加了“面肥”后发的面,常常发酵过度、酸味过大,蒸出的面食有浓浓的“面肥”味,不好吃。

(2)“面肥”在贮存和发酵过程中,很容易被细菌污染;把被污染的“面肥”加在新面团中,酵母菌繁殖的同时,各种有害细菌也会大量繁殖起来,甚至会使面团变味,使做出的食品有碍人体健康。

因此,发面最好使用鲜酵母、干酵母或发酵粉,而不宜使用“面肥”。

煮饺子四不宜

(1)不宜冷水下锅:如果冷水下锅,会很快沉底、巴锅、烂掉,使饺子变成一锅糊糊。煮饺子时应先用旺火把水烧开,趁沸水把饺子下锅,然后用铲勺轻轻向一个方向推动几下,以防饺子互相粘连或巴锅底。但切忌乱搅拌。

(2)不宜盖锅煮皮:如果饺子刚下锅就盖上锅盖煮,锅里的水蒸气排不出去,水蒸气的高温就很容易把露出水面的那一部分饺子皮煮破,而这时由于饺子馅还是生的,一旦皮破了,饺子馅就会跑得满锅都是。所以,饺子刚下锅后,应先敞开锅煮,这样锅内的水蒸气很快散发,便不易把饺子煮破。在水温达到100℃后,保持几分钟,通过沸水的作用,不断向饺子传热,饺子随着沸水的翻滚,也不停地翻动,饺子皮就会很快被煮熟,而饺子汤仍能保持清而不黏。

(3)不宜开锅煮馅:饺子皮煮熟后,应及时盖上锅盖,以便更好地煮饺馅。由于盖上锅盖后,能促使锅里的气压增高,使蒸气和开水很快地将热量传导给饺子馅心,便能较快地将饺子馅也煮熟。此时由于饺子皮已经是熟的了,所以使锅内的温度高一些,饺子也不会再破。

(4)不宜中间不点水:有的人煮饺子一煮开锅到底,这是不当的,这样势必把饺子煮破。俗话说“三滚饺子两滚面”,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了既能把饺子较快煮熟,又不致把饺子煮破,在煮饺子过程中,要在开锅后及时适量添加冷水,以防沸水翻滚溢锅或者开锅过急造成饺子破裂。一般煮一锅饺子中间添两三次冷水就可以了。

不宜用旺火煮挂面

有的人煮挂面的时候,常常着急心切,因而便往往用旺火猛煮,企图尽快把挂面煮好。其实,这样做恰恰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不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而且煮出的挂面会很难吃。

这是因为:挂面(干切面)本身就很干,将其放入水中后用旺火猛煮,会使面条表面形成黏膜,水分不容易向里渗透,热量也无法向里传导;加上旺火使水很快被烧沸,而沸腾的水会推动面条上下翻滚、互相磨擦,很容易糊化在锅里,这就反而更降低了开水的渗透性。这样煮出的挂面(干面条),外面发黏,里面却往往还会有硬心,当然也就不会好吃了。

因此,煮挂面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小火慢煮,保持锅中的水小沸。这样既有利于水分慢慢向面条里面渗透,也使热量有时间慢慢向面条里传导。这样煮出的挂面,不但不黏、不生,而且汤清、利落。

需要说明,如果煮新擀制的湿切面或抻面时,则必须用旺火开水来煮,且中间要点1~2次凉水,决不能再用小火慢煮了。

不宜用旺火煮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元宵甜糯可口,是我国人民传统美食之一。但是,不少人却为煮不好元宵而苦恼。

很多人因为怕元宵煮不熟、煮不透,而往往爱用大火、旺火,岂不知,这样煮出的元宵大多会是外面软、里面有硬心,使本来很好吃的元宵也变得不好吃了。

煮元宵的正确做法是:“开水下,慢火煮。”水开以后,放元宵入锅,用勺子慢慢推动几下,以防其粘锅,等元宵浮上水面时,改用小火慢煮。这样,可以使水分和热量均匀不断地传导到元宵内部,把元宵煮得色白、个大,香糯可口。

做凉菜一次不宜做得过多

凉菜的品种很多,但大体区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冷制凉食,主要是以生冷原料经腌、拌、炝等方法制成;另一种是熟制凉食,主要是将卤、酱、熏制品等切碎装盘而成。不论哪种凉菜,一次都是不宜做得过多的。

这是因为:凉菜在做好上盘后,虽然是新鲜的,但是由于它未经高温加热即使是熟制品,因为已放置了一定时间,其新鲜度已大大下降,如果不马上把它吃完,再放置较长时间,势必会使细菌侵入,并很快大量繁殖。特别是在夏季,湿度高,温度大,更利于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做凉菜更不可过多,只能随做随吃,而不能一次做得过多,以防受到细菌污染,吃了影响人体健康。

不宜直接用煤火炉熏烤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看到有些人在煤火炉上或在木炭火上熏烤食物,他们认为,这样烤过的食物有一种独特的香味,比较好吃;另外,这样经过火烤,也消了毒,灭了菌,吃了不会闹病。

其实,这种认识和做法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不论是煤炉或木炭火焰,它们在燃烧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一氧化碳和烟灰,实验证明,凡是含碳的物质在燃烧时都能产生致癌性较强的3,4-苯并芘。这种物质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使动物和人体患癌。实验证明,口服3,4-苯并芘除可引起胃癌外,还能引起白血病和肺腺瘤等。另外,在炉火或炭火上熏烤食物时,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这些物质不但会污染所熏烤的食物,而且会直接刺激人的呼吸道黏膜,引起流泪和咳嗽,重者还会中毒。所以,不宜直接在炉火上烤食物。

不宜用铝锅炒菜

铝锅具有结实、轻便、耐用、不锈、便于刷洗等优点,人们不但喜欢用它煮饭、蒸馒头等,也喜欢用它来炒菜。而用铝锅炒菜是不适宜的。

铝受热后,分子极为活跃,尤其是遇到酸、碱性食物时,更易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铝化合物。这些微量的铝元素溶入食物进入人体后,便在肝、脾、肾、甲状腺和脑组织中蓄积。一个人摄入的铝元素超过正常值的5倍以上时,即可致病。它能抑制消化道对磷的吸收,扰乱磷代谢;破坏胃蛋白酶的活性,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使成年人早衰,生育痴呆子女;使儿童反应迟钝及早衰;使老年人患痴呆症。科学家曾对一名9岁和一名5岁的因患早衰症(出现皱纹、白发、老态龙钟)而死的女孩进行解剖,发现其大脑中铝元素含量高于正常人的6倍以上。

虽然,并非每个长时间使用铝锅炒菜者都会出现如此的后果,但食铝元素过多对人体有害确是无疑的。何况,炒菜时不仅酸、碱难以避免,而且锅铲还要不断地翻炒磕碰铝锅,难免会将碰掉的铝元素溶进菜肴里。所以,炒菜不宜用铝锅,应采用铁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