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日常生活宜忌全集
45013300000005

第5章 进食宜忌篇(4)

有清热、去烦、止渴的功用。清代食医王孟英曾说:“鲜柿,甘寒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之体。”故炎热夏季,肺胃阴伤,汗多津泄,燥热烦渴之时,食之尤宜。然柿属大凉之物,虽在三伏,宿有胃寒,或脾胃素虚,以及妇女经期,仍当忌食为妥,更注意不可与螃蟹一起食用,“凡食柿不可与蟹同,令人腹痛大泻”。

菠萝

又称凤梨,与香蕉、荔枝、柑橘同为华南四大名果。菠萝多汁,味酸甜可口,香气浓郁,别有风味。有清暑解渴、消食止泻的作用。

荸荠

是夏季理想果品,它性寒多汁,无论生食或熟食,均属清热、祛暑、生津、止渴的佳品。当热天口渴、咽喉干痛、肺有热气、眼球红赤、口鼻烘热、咳吐黄痰时,食之更宜。若炎夏时容易发生暑热下痢,饮用荸荠汁,能清理肠胃热滞污秽,可收辅助治疗效果。

苦瓜

俗称癞葡萄。性寒,味苦,有清火消暑、明目解热的作用。

适宜夏季烦热、口渴多饮,甚者中暑发热时服食。民间都把苦瓜当作夏季合时的蔬食。烹调时把苦瓜纵切开来,去瓤后,用盐水稍腌片刻,即除掉一半苦味,再将苦瓜切片,可炒可拌,也可用来煮鱼、肉,不仅不苦,反而更鲜美。民间还有用苦瓜煮汤作凉茶饮用,更具有消暑、祛热、止渴的效果。

冬瓜

性凉,味甘淡,肉质柔软,有独特的清凉感,是夏季最受欢迎的瓜类。民间常用冬瓜煨汤,是最好的消暑妙品;鲜冬瓜绞汁或捣汁饮用,更可消暑解热;夏天用以配合肉类、冬菇煨汤,特别受小朋友的喜爱,更有消除暑热烦闷的功效。

地瓜

又称凉瓜,生熟均可食用。生吃味甜,可充当夏令水果,炒吃可当菜。中国医科大学叶橘泉教授还曾介绍:“伤暑烦热口渴:地瓜去皮生吃,有清暑解渴功效。”

菜瓜

又名越瓜、生瓜,果肉白色或淡绿色。性寒,味甘,质脆多汁,炎夏季节烦热口渴时,宜生食之。它有清热、除烦、解渴、利尿作用。尤其是在夏天酒醉后烦闷口渴时,食之更宜,因为菜瓜不仅能祛暑,又兼能醒酒。

黄瓜

性凉,味甘,清凉多汁,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功用。

小黄瓜生食或凉拌,是夏日应时佳蔬,老黄瓜煨汤,又是炎夏消暑解渴的天然保健饮料。

甜瓜

又称香瓜,性寒,味甘,有消暑热、解烦渴、利小便的效果。《随息居饮食谱》中亦说它能“涤热,利便,除烦,解渴,疗饥,亦治暑痢”。故夏季烦热口干时食之颇宜。

番茄

又称西红柿。番茄含丰富的维生素,其中以维生素C最多,还含有不少钙、磷、钾、钠等元素,它既是蔬菜,又具有水果的特征,故又有“菜中之果”的美誉。炎热夏天,吃白糖拌西红柿,不仅能生津止渴、健胃消食,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民间还用于预防夏日中暑,习惯用番茄适量,洗净切片,煎汤代茶当作饮料。

苋菜

性凉,味甘,是夏天的理想蔬菜。天气酷热,往往会令人心烦气躁,用苋菜煮汤佐膳,有解暑清热的好处,尤其是青少年在夏季服食,更加适宜,不仅能解暑,还由于苋菜含有高浓度赖氨酸,故对人体成长发育很有帮助。若是孕妇夏日临产前,则食之最宜。

薏苡仁

又称六谷米。性凉,味甘淡,有清热利湿和健脾补肺的作用,最适宜长夏季节,暑热挟湿者服食,煮粥服用,最为有益。

百合

有润心肺、安神志、清虚火的作用,炎夏酷暑之际,常吃些百合绿豆汤,最为适宜。这是防暑清心、安神除烦最宜饮料,两者同用,相得益彰。

大蒜

据现代研究,大蒜有八大功效,一有抗菌消炎作用,二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三有降血脂作用,四有降血压作用,五有抗肿瘤作用,六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七有降血糖作用,八有健脑作用。根据古代医家经验,炎夏之季,食之尤宜。

木耳菜

又称落葵、西洋菜。性寒,味酸甜,有清热、解毒、凉血的作用。炎热夏季食之尤宜。《本草纲目》中曾说:“落葵,三月种之,嫩苗可食。五月蔓延,其叶似杏叶,而肥厚软滑,作蔬和肉皆宜。”由此可见,落葵是夏令季节性佳蔬。

菊花脑

性凉,味甘,有清热、凉血、开胃的作用,是江苏南京地区的夏令佳蔬。每当炎夏酷暑季节,当地市民大多喜欢用菊花脑嫩头同鸡蛋熬汤喝,有种特殊的清香气味,或以菊花脑炒食,皆相适宜。

瓠子

为夏令佳蔬。性寒,味甘,能清热、利水、止渴、除烦。《唐本草》中就曾说它“止渴消热”。炎夏酷暑,以之煨汤,最为适宜。正如《群芳谱》中所言:“味淡,夏月为日常食用。”

丝瓜

性寒凉,为夏令佳蔬,有清热、凉血、祛暑的作用。《陆川本草》中还说它能“生津止渴,解暑除烦”。民间百姓也习惯于炎夏季节多吃丝瓜,或烧汤,或炒食。

生姜

为常用调味佐料。性温热,味辛辣,易发散。元代名医李杲指出:“盖夏月火旺,宜汗散之,故食姜不禁。”尤其是现代化生活,夏天多冷饮空调,极易感受寒邪,常吃些生姜最为适宜。

米醋

中医认为醋有解毒作用,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抗病毒及抗菌消炎。现代有研究者认为:一方面,食醋能有效地抑制体内乳酸的形成,从而消除疲劳感;另一方面,人们在炎夏时节多吃些醋,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提神醒脑,保持精神健康。

薄荷

性凉,味甘辛,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暑的作用,适宜在炎夏酷暑之季当作清凉饮料服用,可起到预防中暑之效。但有两点应提醒注意:一是薄荷不宜久煎久煮,因为它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久煮则会减效;二是不宜多服久服。

决明子

性凉,味甘微苦,有清热、凉肝、明目的作用。《本草求真》中还说:“决明子除风散热”。炎夏之季,常用决明子泡茶频饮,颇多裨益,尤其是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患者,以及目赤肿痛之人,多饮些决明子茶,最为适宜。

草菇

性寒,味甘,不仅菇肉肥嫩、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较高。它含大量维生素C和蛋白质,其中有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而脂肪含量低,又不含胆固醇,更具有消暑和降血压的功效。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宜吃性凉清热的草菇最为适宜。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和肝胆疾病之人,夏天食之,颇多益处。

鲜藕

性寒,味甘。据《本草汇言》云:“藕,凉血散血,清热解暑之药也。”《本草经疏》亦说:“藕,生者甘寒,能凉血止血,除热清胃。”可见,炎热的夏天,食用鲜藕,有清热、凉血、生津、止渴、解暑、除烦的功用。民间也常用鲜藕250克,洗净切片,加糖适量,煎汤当凉茶饮,借以防暑。

紫菜

是一种生长在浅海岩石上的海藻类植物,含有丰富的碘及优良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胶质、粗纤维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夏季炎热,人们大量出汗导致水、电解质、维生素大量丢失,此时多食紫菜,最为适宜。食后能调节机体、平衡血液酸碱度、消暑热、清心火,是夏季理想的清补食品。

枸杞子

性平,味甘,有滋补肝肾、养阴明目、防治疰夏的功用。炎夏季节,津液外泄,阴常不足,宜吃生津养阴的清淡补品为妥。

尤其是干燥综合征患者和每年疰夏病人,宜用枸杞子泡茶频饮,很有好处。

金银花

性寒,味甘,最擅清火解毒。用金银花制成的凉茶,是夏季最好的清热解暑饮料。民间至今还保留着夏饮金银花露的风俗习惯,无论老幼,皆为适宜。

菊花

性凉,味甘苦,以白菊花为优,有疏散风热、泻火祛暑、清肝明目的作用。对夏天头昏头涨、暑热烦渴、目赤肿痛,以及血压偏高者,宜常饮菊花茶,颇有益处。

夏三月忌食物品

炎夏季节忌吃或少吃羊肉、狗肉、獐肉、麻雀肉、鹿肉、龙眼肉、荔枝、韭菜、洋葱、芥菜、花椒、肉桂、人参、白酒以及炒花生、炒黄豆、炒瓜子等炒货食品;忌吃冷元宵、冷糍粑、冷黏糕;忌饮隔夜冷茶、冷粥、冷饭;忌食隔夜荤腥油腻菜肴等。

秋三月宜食物品

秋三月适宜服用的食物如下。

百合

性平,味甘微苦,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和润燥止咳的作用。立秋以后,用百合干品作粉煮食,或用鲜百合煨服,均有滋补营养之功。尤其是秋燥干咳之时,或平素肺气虚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久咳伤肺,咳嗽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有血丝之时,食之更宜。

芡实

俗称鸡头果,是秋后水生植物的果实。性平,味甘涩,有补脾肾、祛暑湿、止遗泄的滋养强壮作用,最宜秋季服食。尤其是立秋之后,暑热未去,秋燥渐起,服食芡实,既能祛余暑,又能滋补强身,是秋天适时补品。对肾虚脾虚之人,如遗精、遗尿多尿或尿频,或妇人带下,或大便溏薄之人,食之更佳。

莲子

深秋之时,莲子成熟上市,是秋季应时补品,它有养心、益肾、补脾之功。清·王盂英说:“可磨以和粉作糕,或同米煮为粥饭,健脾益肾,颇著奇勋。”正所谓:秋令进补,莲子第一。

山药

可药可蔬,药食兼用,既可充粮,亦堪入馔。《药性类明》云:山药“味甘,性凉而润”。《本草纲目》认为:“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润皮毛。”所以,秋燥季时,最宜食用。所以,入秋吃山药,滋补肺脾肾。其特点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无论男女老幼、有病无病、体健体弱,均宜食用。

白扁豆

立秋以后,秋阳未减,余暑挟湿,湿热交蒸。每易使人头昏如裹、四肢困重、胸闷痞满、食欲减退、舌苔厚腻。此时最宜用白扁豆煮粥食,或用白扁豆煎汤服,可以起到消余暑,化暑湿,健脾胃,增食欲的作用。

俗话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中秋时节便有新藕上市了。生藕甘寒,能清热生津止渴;熟藕甘温,能健脾开胃益血。

故有“暑天宜生藕,秋凉宜熟藕,生食宜鲜嫩,熟食宜壮老”之说。

菱角

刚入深秋,菱角就成了应时食品。《随息居饮食谱》云:

“鲜者甘凉,熟者甘平。”菱角生食,清暑解热,除烦止渴;熟食则益气补虚,健脾开胃。所以,夏宜吃生菱以解暑,秋宜吃熟菱以补气。

栗子

每年八九月间,栗子成熟上市,入秋吃栗,已是民间习俗。

栗子甘温,有健脾养胃、补肾强筋的作用。

胡桃

每年三秋的白露前后,胡桃成熟了。由于胡桃易返油、虫蛀,故新上市的胡桃,食之最佳。中医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冬宜滋补收藏,尤以补肾补肺为要。胡桃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又能益气养血、润燥润肠。正因如此,秋季食用胡桃,尤为适宜。

白木耳

是秋季最理想的滋养清补佳品,含丰富的胶原蛋白,多种维生素,其所含18种氨基酸中有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此外尚有脂肪、矿物质钙、钾、镁、铁和磷等。其功用也较广泛,有润肺补肺、生津润燥、益气养阴、补脑强心、提神益智、滋养肌肤、健肾益胃的效果。入秋以后,凡肺虚体弱、干咳气短、皮毛憔悴之人,以及患“秋燥症”之人,食之最为有益。

燕窝

性平,味甘,有养阴润燥、益气补虚的作用,秋燥或肺燥,食之最宜,实为清补上品。《本草求真》云:“燕窝,入肺生气,入肾滋水,入胃补中,俾其补不致燥,润不致滞,而为药中至平至美之味也。”秋食燕窝,诸无所忌。

花生

性平,味甘,有润肺补肺之功,适宜秋燥干咳或肺燥咳嗽时服食。深秋后花生成熟,选用鲜花生仁,或生研冲汤服,或水煮煎服,但不宜炒食。

红枣

性平,味甘,四季皆宜,它有健脾胃,补气血,生津液,调营卫的作用。秋季进补,是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清补食品,诸如银耳、燕窝、百合、山药之类,通常配合红枣一同煨食,既能增加甘香气味,又能加强补益作用。

蛇肉

广东民谚云“秋风起兮三蛇肥”,对习惯食用蛇肉的地区和百姓来说,秋天正是吃蛇肉的好季节。蛇肉蛋白质含量高,极富营养,常食有轻身耐老、延年益寿之功。在驰名南国的蛇馔佳肴中,秋天的肥蛇最受欢迎。故秋季常食,尤为适时。

黄鳝

性温,味甘,能补虚损、益气力、除风湿、强筋骨。黄鳝冬蛰,出蛰后5至6月产卵,农历7月最肥美。入秋食鳝,不但补益力强,对人体的血糖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民间也习惯入秋后以黄鳝进补,烧鳝段,清炖或炒鳝丝,南方还爱吃黄鳝粥,均有裨益。

枸杞子

有滋补肝肾,养阴润肺的作用。《本草经疏》云:“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枸杞子能养阴润燥、填精补肾,故秋季常以之泡茶饮,最相适宜。

沙参

性凉,味甘淡,有养阴润肺、益气润燥之功。凡秋燥之人,或肺燥患者,食之尤宜。对肺燥咳嗽,或久咳无痰,咽干口渴之人,颇有裨益。

秋三月忌食物品

入秋以后,人们应当根据各自身体状况,忌吃或少吃西瓜、香瓜、生菜瓜、生地瓜、生黄瓜、小蒜、莼菜、葵莱、茄子、槟榔、柿子、香蕉、绿豆、炒花生、炒瓜子、炒蚕豆、炒黄豆、爆米花、辣椒、茴香、砂仁、荜澄茄、食茱萸、肉桂、草豆蔻、冷茶、羊肉、狗肉、雀肉、金银花、薄荷、菊花等。

冬三月宜食物品

入冬以后,宜吃下列食物。

狗肉

寒冬食狗肉,有安五脏、暖腰膝、益气力、温肾助阳、补中益气的功效。中国医科大学叶橘泉教授也曾指出:“老年体弱,腰疼足冷:腊月取狗肉煮食。”所以,冬季宜吃狗肉,不仅因为腊月狗肉肥而味美,而且更具有温补功效。

羊肉

性温,味甘,为助元阳、补精血、益虚劳之食物,有暖中补虚、开胃健力的功用,是冬季最好的滋补强壮食品。羊肉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比牛肉略多,胆固醇含量低,这对体虚胃寒、阳虚怕冷、四肢欠温,以及慢性气管炎咳喘、肺结核咯血、产后气血两虚、贫血等虚寒体质,颇有裨益。汉代医家张仲景创制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就是流传至今的温补气血名方,确有很好效果。

牛肉

性温,味甘,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筋健骨的作用。牛肉含多量蛋白质,其中含必需氨基酸甚多,而脂肪较少,胆固醇含量也不高。因此,中、老年人体质较差者,皆可在冬季经常吃些牛肉。尤其是对脾虚久泻甚至脱肛、面浮足肿、脉象虚弱之人,更为适宜。古有“霞天膏”治脾虚久泻,即系黄牛肉熬制而成。凡慢性腹泻者,入冬后用黄牛肉煮浓汁喝,有健脾止泻之功效。

雉肉

俗称野鸡肉、山鸡肉。根据前人经验,野鸡肉只适宜在冬季食用,其他时节不宜多食。如唐代食医孟洗就指出:“雉肉久服令人瘦,九至十二月食之,稍有补;他月即发五痔及诸疮疥。”

《随息居饮食谱》还说:“冬月无毒,春、夏、秋皆毒。”

大枣

有红枣和黑枣之分,均为强壮滋补食品,且性味甘温,具有养血益气、补脾健胃、生津止渴、强壮体力等功效。入冬以后,宜常用大枣煨烂后食用,或配合莲子、银耳,或是山药等煨食,有很好的调养补益效果。

莲子

有滋养、安神、益气、补虚等功用,也是冬令进补佳品。中医认为,莲子的特点是既能滋补,又能固涩。所以,尤其是对中老年人的心悸、失眠、体虚、遗精、多尿、慢性腹泻,妇人白带过多者,冬季常食,更为适宜。

白酒

冬季气温低,喝少许酒能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本草拾遗》记载:“酒,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因此,许多人一到冬季多喜饮用一些补酒,更是有道理;除了白酒的作用外,还加入一些补益强壮的人参、鹿茸、海马、杜仲、肉桂、枸杞子之类的食物,更具有温补健身之效。

人参

性温,有大补元气的作用。在民间,入冬进补,人参首当其选,中医称之为补虚扶正要药,尤其是阳虚、脾虚、肺虚、气虚之人,服之更宜。

黄芪

性温,味甘,古代医家称之为“补气诸药之最”。“能补五脏诸虚”。入冬以后,很多人喜欢用黄芪煨老母鸡来进补,的确有很好的补虚强身作用。《得配本草》认为:“肌表之气,补宜黄芪,五内之气,补宜人参。”因为黄芪有益气固表的功用,尤其是对体虚之人动辄易患感冒者,食之最宜。

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