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校园心理诊断
45069100000019

第19章 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一、学校心理辅导目标的构成

正确认识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有效地实施这项工作的先决条件。心理辅导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其目标应与教育目的相一致,但它的性质又不同于学校其他工作,它直接指向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一性质反应在目标上,就要侧重于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第一,培养自信心。

第二,学会认识与接纳自己。

第三,培养积极的情感。

(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是关键因素之一,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学生,尤其会影响到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讽刺、挖苦、体罚等,均会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打击,还可能导致学生错误的归因,即认为自己永远是失败者。因此,教师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应注意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并要纠正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作风、道德品质问题,采取简单训导式的错误做法。

(三)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美国学者丹尼尔·戈尔曼认为,一个人潜能的发挥,受其情绪(感)商数简称为“情商”即EQ的影响。过去人们非常重视“智商”,即IQ的研究,把它作为测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但是近年来,心理学家发现人类除“智商”之外,还存在“情商”这个生命科学参照元素,它影响着人的性格基调,影响着人的潜能发挥和人生的成败。它主要有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能力和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及适度反应能力所组成。高“情商”是完美人格的一种体现,它主要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后天在交往中培养起来的。心理辅导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课程与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提高其“情商”水平,从而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学校心理辅导分类

按辅导涉及的学生活动领域,可把辅导分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按辅导涉及的心理与行为的性质,可把辅导分为情绪辅导、智能辅导、人格辅导、自我意识辅导、社交行为辅导、耐挫力辅导、性问题辅导等。

按辅导对象的人数,可把辅导分为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

个别辅导是针对个别学生的,常用的方法有个别咨询与交谈、信函与电话在辅导、个案研究等。团体辅导以学生团体为对象,常用的方法有团体讨论、团体咨询、课外活动、辅导活动课、团体游戏、角色扮演等。团体辅导在养成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个人领导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少数服从多数人集体决策的民主精神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之处。团体辅导规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课外活动、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为主要形式的辅导,适合于教学班一类的团体,人数通常为30~40人。另一种是以有相似背景、相似问题的学生为对象,以团体讨论、团练训练为主要形式的辅导,适合于关系较亲密的小团体,人数在6人左右,以不超过12人为宜。

三、学校心理辅导目标

目标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第一,是学会调适。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适应”处理的是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调整的重点是人的行为。不学会适应就是要矫治错误的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行为,使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就是要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调节”处理的是个人内部精神生活的各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调整的重点是人的内心体验。学会调节就是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确立合适的志向水平,保持个人精神生活的内部和谐。

第二,是寻求发展。就是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负起生活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础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这两个目标是否达成以及达成度如何,突出地表现在受辅导学生在面临各种困难的、困惑的、有压力的情境时,能否根据个人条件,作出适当的选择、明确的决策,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成功地解决问题,并引导自身发展。

心理辅导特殊目标是针对某年级、学段学生的突出矛盾,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根据心理辅导过程中特定阶段的独特要求制定的,因而比较具体。

四、学校心理辅导目标的把握

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首先要把握好心理辅导的目标,心理辅导目标的确定应遵循方向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和谐性原则。

把握心理辅导的目标的方向性,就是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为此,学校心理辅导既要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又要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既要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培养有爱心、会学习、善合作、能创新一代新人应该成为中学生心理辅导的目标。

各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是不同的,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把握心理辅导目标时要考虑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年龄上未成熟的心理健康叫做健康成长。”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对心理健康教育对分阶段目标作了的具体的规定。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不能用成人的心理健康标准来衡量和要求学生,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辅导应把握不同程度的辅导目标。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同一年龄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有层次上差别,心理辅导应注意辅导目标上的层次性,《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向,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又要帮助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因此,心理辅导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好解除困扰、帮助适应和开发潜能三个目标层次,使全体学生的心理水平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心理辅导目标的和谐性是指学生心理因素内部结构和心理品质外部表现的和谐性。心理辅导就是要调整学生心理结构上的偏差,使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获得和谐的发展;同时,心理辅导要通过优化学生心理结构来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