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由于许多原因,精神疾患从发现到正规医院就诊平均耽误2~5年。我们应重视这个问题,使病人早就诊,早治疗。
二、焦虑
(一)学生考试焦虑心理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表现为程度轻重不一的紧张、不安、害怕、惊恐等。考试焦虑是指学生对考试情境产生的一种紧张、担忧甚至恐惧的心理反应。
产生焦虑的原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从客观上说,试题太难,要求过高;从主观上讲,学生自认为应试没有把握或者压力过大,认为考试结果会对自己产生重大后果。
考试焦虑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适度的焦虑可以形成一种动力,使自己考前努力学习,在考试中集中精力,从而取得理想成绩。而考试过度焦虑的同学往往产生紧张、忧虑、神经过敏和情绪冲动,从而干扰考试,导致考试失败。多次失败则容易引起怀疑自己的能力,以致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甚至产生行动刻板、记忆受阻、思维呆滞等现象。因而,作为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平时注意培养学生对考试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考前动员把握住分寸,恰到好处地使之形成适当的焦虑,对考试失败后心理失衡者则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1.培养学生正视挫折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因一次考试失利而导致严重心理失衡现象的很多,关键在于他们经不起挫折。这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和教育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独生子女家庭在中国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从小娇生惯养、倍受呵护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往往受不起哪怕是轻微的打击。有人称他们的心理为“蛋壳型”心理。所以,得让他们正确对待挫折,了解挫折是人生道路上常会遇到的,是十分正常的。挫折会给人带来打击、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挫折可能导致一个人奋发图强,也可能导致一个人丧失斗志。强者之所以为强者,获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们在遇到挫折时能战胜自我。可以经常给他们讲古今中外学者从挫折中奋起,不屈不挠,终获成功的故事,以此激励学生,培养他们不回避挫折,正视挫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性格
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挫折承受力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的性格特征。一个人的性格影响着他对挫折的态度和适应性。性格开朗、乐观、自信、坚强的人,对挫折的承受力强;性格孤僻、内向、懦弱、心胸狭窄的人,对挫折的承受力低,往往经不起挫折,在挫折到来时不知所措,失去自我调控的能力。因而,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性格。心中感到焦虑时,要会释放,找自己的朋友、亲人倾诉,或者大哭一场也未尝不可。要会转移,听音乐、参加些劳动、去大自然散步、或买一件心爱的小玩意,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事物,以遣散心中的不快。久而久之就能逐渐形成自信、乐观的性格。当然,教师也要创造条件,让有考试焦虑症的学生尝试一下成功的喜悦,对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3.培养学生调整自己的目标的能力
俗话说:知人容易知己难,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往往就不能确定适度的目标,这是导致考试失败的原因之一。因而,培养学生有自知之明的能力,充分了解自我,坦然接受自我,既不过高估计自己,也不自欺欺人,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适度的目标,这是获得机遇与成功,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偶尔的一次考试失利,一般不能归结为目标不当,而要寻找其他多方面原因。若考试始终达不到预定的目标,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确立新的合适的目标。
4.矫正学生的认知方式
心理学家爱丽思曾说:“人的认识直接影响情绪,错误的或不现实的认识会导致异常的情绪反应,进而产生各种身体和心理病症,如果矫正了认识,就能改善情绪反应并消除焦虑症状。”因此,必须让学生对自我和外界事物有正确的认知方式。认知方式的矫正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来实现:首先让学生检查自己的担忧,即将与考试相关的担忧事项排列出来,然后帮助学生对各种担忧进行合理性分析,剔除不合理不必要的担忧,再从反面作危害性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反应。
5.让学生学会有意识调控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家在这方面提出了很多原则和方法,可帮助学生掌握以下比较简易、实用的调控方法:“超觉静坐法”,即让学生通过凝视窗外单调景色以达到一种恍惚的清醒状态,产生精神的大放松:“深呼吸法”,让焦虑者通过深呼吸,降低其血压,减慢心跳,从而平静下来:“自我教导法”,即让学生通过内心对话实现自我沟通,以确立正确反应。例如考试前可让学生对自己反复说:“我知道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或“考试成绩并不重要,我考前已尽力了,这才是最重要的”等话语。
(二)中学生学习焦虑异常的主要原因
中学生学习焦虑异常应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焦虑度过高,一种是焦虑度偏低。导致这两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大体可分为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两类。
外源性因素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是中学生焦虑异常的促发剂。比如说当前中学生面临升学、就业的激烈竞争,社会、学校、家庭存在一种“以学业成败论英雄”的主导舆论导向,学习材料往往偏深偏多,对大部分中学生的自尊心和价值感构成严重的威胁,一旦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和失败,即可能产生焦虑度过高的现象。同时,近年来社会上又泛起了一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浊流,对中学生也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如崇拜明星、好逸恶劳、讲究吃穿等等,都使一部分中学生的自尊心和价值感发生“畸变”,而家庭离异的比例上升又使一些中学生失去了正常的家庭管教;有的学校,中下学生过于集中,对学校管理十分不利,诸如此类的原因又都可能导致中学生学习焦虑度偏低。
但是,对于学习焦虑起根本作用的,还是内源性因素。导致中学生学习焦虑异常的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对中学生的内在自尊心和价值感直接产生的不良影响的某些成就动机,心理定势,情绪、情感,气质类型和学习成败的归因分析等等。当然,也包括学生的原有焦虑水平和能力水平。
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识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及附属内驱力。其中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及附属内驱力与学习焦虑关系密切。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的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如果一个学生缺乏这两种或其中一种内驱力,那么可能导致他焦虑偏低,如果一个学生这两种或其中一种内驱力很强,一旦不能满足他的需要,那么可能导致他焦虑偏高。
心理定势又叫心向。它是主体对一定活动的一种预先的心理准备状态。构成定势的心理因素有两类:一类是刚刚发生过的感知经验,这些经验很快整合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对随之而来的知觉活动产生影响,制约着知觉的速度和方向。另一类是在较长时间内起动力作用的一些心理因素。如需要、情绪、价值观以及已养成的习惯、行为方式和个性倾向等,都可构成某种心理定势,它将不自觉地,甚至无意识地对人的活动发生影响。其中第二类心理定势与学习焦虑关系密切。这类心理定势能使思维僵化缺乏灵活性,甚至造成认识的歪曲反映。学习焦虑原有水平较高的学生面临新的问题需要临时解答时,往往认为这些问题是对他自尊心的极大威胁,因而产生过分恐慌的反应。这类不能随机应变的、固定的反应心向、会使他产生学习是很难对付的想法,丧失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导致焦虑过高。
情绪、情感具有动机性功能。它能使内驱力信号得以放大、提高和补充。情绪体验附加在内驱力之上,二者合并之后,使其发挥其动机性功能。情绪信号也可单独发挥动机的作用。学习焦虑是一种思维过程也是一种情绪、情感体验的过程。有些中学生情绪的两极性明显、不稳定、多变化、情感脆弱,多愁善感,这些都可能转化为学习焦虑异常的表现。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每个人的心理活动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它包括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虽然人的行为由动机与态度决定,气质对人的行为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就学习焦虑而言,与气质类型还是有一定关系的。一般说来,属多血质、胆汁质类型的学生易出现焦虑度偏低的情况,而属粘液质,抑郁质的学生则易出现焦虑度偏高的情况,特别是属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出现焦虑度偏高的情况颇多。
学习成败归因分析是指学生对制约学习行为的因果关系。一般把学习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四种因素:能力、努力、运气和学习难度。
如果一个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能力差、学习难度大、努力不够,则易诱发学生焦虑度偏高。如果一个学生把失败的归因于运气不好或学习难度大,则易诱发学生焦虑的偏低。
总之,无论是外源性的因素,还是内源性因素,或是它们内部之间的各种因素,对学生焦虑异常的中学生,都是交互发生作用的,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这些学生的能量承受系统中输入的能量常常处于过量或不足状态。这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之间一种教育失调的综合反应。通过具体分析某个学生学习焦虑异常的原因,就可以做到辩证施治,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心理教育。
(三)中学生学习焦虑异常的几种典型表现
一般说来,一个中学生的学习焦虑心态是否正常,应当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并且能够通过心理实验进行测定。但因为在中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学习焦虑呈现出一种复杂的不稳定的状态;有时偏高,有时偏低;同一时期内,在某些方面有偏高的表现,在某些方面又有偏低的表现。所以我们不能单凭某些心理测量的结果来断定某个学生的学习焦虑心态是否正常,还必须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与了解,把观察、了解到某个学生的种种表现与对其进行测量的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符合这个学生实际的正确结论。
当前学习焦虑异常的中学生主要有以下八种类型:1.寻求表现型
这类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经过多次努力后,自知在学习上难以有所作为,因而有较重的自卑感,但他们不甘心被人瞧不起或被别人忽视,故有强烈的引起别人重视的欲望。因此,在与同学交往中,或主动为他人做些有益的事,或强迫别人服从自己,以维持自己的“自尊”和让人承认自己的“价值”。在课堂上或考试中常有出人意料异常举动,或不经思考抢答问题,或大声取笑别人答题,或考试时早早交卷。此属焦虑度偏高。
2.自疚自责型
这类学生学习勤奋努力,要求自己颇为严格,把满足师长的愿望当成自己的学习奋斗目标,对师长在生活上,学习上给自己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感恩戴德”,在“望子成龙”的阴影下学习、生活。学习上唯恐出丝毫差错,稍有不顺,便自责不已,甚至有负罪感。他们不论学习能力强弱,都会因一时的失误导致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而忧心忡忡。此属焦虑度偏高。
3.考试恐慌型
这类学生对考试有一种恐惧感,总是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们平时学习情绪比较正常,但每逢考试紧张不安,出现审题不清,解答不如平时的情况,有的人连听到他人翻动试卷的声音都害怕,以为时间不够了,手忙脚乱,匆忙答题,顾不上正确与否了,严重的会出现思维混乱,记忆力短时消失,头脑中一片空白,连最简单的题目也不会解答。其中有些是属于长期性的神经过敏焦虑的触发。总的说来,属焦虑度偏高。
4.逆反对抗型
这类学生独立意识很强,学习上有自己固定的格式,认为家长的严格管教完全是多余的,不愿别人干预他们的任何事,自己的学习情况决不与家长交谈。特别是当学习出现滑坡时,对家长的询问尤为反感。轻者,独往独来,闷闷不乐,对家人不予理睬;重者,烦躁激动,大发脾气,甚至负气出走。这类学生多为学习较差或一般。此属焦虑度偏高。
5.娇惯松弛型
这类学生从小养尊处优,凭借家庭的力量,升学一帆风顺,未来前途家中早作安排,尽管他们中一些人的父母对他们要求也较严格,但只限于学业,而生活上则采取放纵的态度,忽视对他们人格、素质的培养训练。这类学生平时学习敷衍了事,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后不摸书本,临考时匆忙应付。属焦虑度偏低。
6.羞涩自卑型
这类学生或因学习基础较差,或因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成绩往往不理想。他们有较重的自卑感,却总是想获得成绩好的同学的那种“风光”、“地位”,于是埋头学习,暗地里与人攀比,同时又十分计较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在同学中说话的分量。他们平时不太言语,羞于与人交往,不愿与人谈论学习,以保面子而逐渐脱离人群,变得孤独。此属焦虑度偏高。
7.自视过高型
这类学生能力较强,学习刻苦、自觉,但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往往超过自己的实际水平,给自己定的目标过高,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周围的同学,一心想出类拔萃,终日辛劳,却有“付出”多于“收入”的失落感,又不甘于现状。他们非常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名次,嫉妒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才高气短”,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能造成他们情绪上的波动,甚至怀疑自己的意志力,责备自己不够坚强,未能完成计划。此属焦虑度偏高。
8.自由散漫型
这类学生在学习上无进取心,纪律性不强,上课精神不振,课后却很活跃,社会交往较多,喜欢赶同学中兴起的各种时髦。偶尔也有心血来潮搞学习的时候,学习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坏。属焦虑度偏低。
以上八种学习焦虑度异常的情况,无论是焦虑度偏高或偏低,都可能导致学习上不同程度的观察力减弱,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降低,思维迟钝等不良后果。对中学生学习成就有明显的消极作用。
(四)中学生心理焦虑及对策
中学生朋友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人处在这个时期的情绪往往很不稳定,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遇到困难与挫折之后,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焦虑的困扰。
1.中学生心理焦虑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