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校园心理诊断
45069100000059

第59章 高中生心理档案的建立(1)

一、高中生心理档案的内容

第一,从资料的客观性、全面性角度出发,高中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分为团体资料与个人资料两种。

团体资料即是学生个人资料的总体情况,反映的是学生心理、行为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群体特征的资料,一般以学校、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其价值在于对学生总体状况的把握和加深对学生个体状况的认识。具体来讲,团体资料主要包括一个团体单位内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的结果、学业情况、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其他心理测验的结果。

个人资料则是指反映学生个体各方面特征的资料,它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亦即学生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学校学习情况、个人行为表现及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主要包括各种心理测验结果、个别咨询记录等。具体来讲,个人资料包括学生综合资料、个人自传、各种测验记录、智育成绩记录、德育成绩记录、体育成绩记录、健康记录、个别辅导记录、奖惩情况记录、学期个人总结,以及学期班主任评语。第二,从资料的连续性、发展性、系统性和专项性的角度出发,不同年级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根据高中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参考学校心理辅导的实践经验,高中各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健康普查,以及与学习辅导、人际交往辅导等相关方面的资料,应保证予以搜集。除此之外,还须注意在各年级学生心理档案内容中体现起核心资料的不同。

具体来讲,高一年级学生的核心资料为环境适应方面,包括学习环境的适应、人际关系的适应等;高二年级学生的核心资料为自我认识方面,包括个性测验、自我意识、自我同一性等;高三年级学生的核心资料为生涯规划和考试辅导方面,包括职业兴趣、考试焦虑等。

另外,遵循资料搜集的及时性原则,还应注意根据辅导的实际需要(如重大应激事件下压力的舒缓)搜集相关资料。

二、高中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方法

(一)高中生心理档案资料的收集方法

学生心理档案资料的搜集方法通常包括问卷法、测验法、自述法、观察法和晤谈法。具体如下:1.问卷法

问卷法是心理辅导教师运用统一设计好的问卷向学生了解情况和征询意见的方法;问卷是按一定的理论假设设计出来的,由一系列指标、变量所组成的搜集资料的工具。采用自编的问卷调查,如用书面问题、表格让学生回答、填写,可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

2.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是建立心理档案中最主要和最为常用的方法,其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进行施测。在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时首先要考虑选择标准化测验,其次要明确测验的目的、功用及适用范围。

3.自述法

自述法是指借助学生的个人作品来获取资料的方法。如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心得、笔记、作文、自传、自我总结、各种作业、试卷、模型和其他创作作品等的分析,可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其中,自传分为主题式自传和综合式自传。主题式自传的内容限于个人生活的某一方面,如“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等。在对学生自传进行分析和解释时,要考虑以下问题:自传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一种情绪基调?自传中提及到哪些重大经历和重要的背景资料?在按时间顺序记载个人经历时有无明显的时间中断?有无逃避敏感问题的意向?

4.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情境中或预先设置、控制的情境中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直接的观察、记录,然后加以分析解释。在自然情境中进行者,称为自然观察法,在控制的情境中进行者,称为控制观察,或称实验观察。因实验观察牵涉较广,且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较少,故以自然观察法搜集学生资料为主。自然观察法分可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两种。无论以何种方式观察,客观、准确必须遵守之两大原则。

观察所得的资料必须加以记录,整理成型才有价值。对于观察的结果,可通过纸笔、录音机、摄像机及其他设备加以记录。学校情境中常用的两种观察记录方式如下:(1)轶事记录法。此法是指教师把观察到的学生情况,以叙述性文字所作的一种简明的记录,包含学生的姓名、性别、年级、观察时间、观察事实及其发生情境的描述、教师的解释与建议等。

(2)评量量表法。此法是观察法根据量表上所列举的行为特征或方式,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量。

比较上述两种记录方法,可看出轶事记录法的内容丰富,但易流于主观,而评量量表较客观有弹性,但有时所得的资料可能不够周密。

5.晤谈法

晤谈法是指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或其较亲近的人通过直接谈话的方式来了解和研究学生心理的一种方法。通过晤谈法,可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背景、过去的心灵创伤等。

(二)建立高中生心理档案的实践步骤

1.分类整理原有资料

具体操作如下:联系学校教务处、政教处和医务室,按学生心理档案的编号系统(学生入学初的学号)整理其学业情况、受奖惩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

2.综合运用问卷法、测验法、自述法、观察法和晤谈法搜集有关资料具体操作如下:通过填写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资料、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身体健康状况等)与写作文(个人自传),对全体高一年级学生进行学生心理档案的文本资料的搜集;通过人机测验(团体施测),搜集全体高一年级学生“中学生学习适应性测验(AAT)”的测验数据;每学期末,对学生的“学期个人总结”和“班主任教师评语”进行搜集与整理;心理辅导教师作好学生个别咨询记录的归档工作。

三、建立高中生心理档案的意义

第一,了解学生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状况与趋势,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宏观决策依据,促进学生管理科学化;第二,认识学生个体心理与行为状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水平;第三,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监控自我完善过程;第四,为学校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有利于个别辅导的综合诊断,有利于评价辅导效果和调整辅导策略;第五,为学校心理辅导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搜集信息;第六,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四、计算机系统管理学生心理档案的特点

如何建立并有效的管理学生的心理档案,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传统纸笔测试,到运用计算机系统快速有效的建立与管理手段,人们仍旧在不断地探索,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还会有更加高效准确的建档与管理方式。

结合相关文献及我校建立与管理高中生心理档案的实践,现将使用计算机系统建立与管理学生心理档案的特点概括如下:(一)便于资料搜集与数据统计

在建档过程中,相对于传统的纸笔测试,使用计算机系统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不仅省去了制作测试量表的繁杂过程,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也省去了大量人员进行分发、收取测验量表或问卷,以及资料整理、数据统计的工作,能直接快速地生成统计分析评估的结果,并且得到的数据形式便于在许多统计软件中使用,便于团体测评或进行科学研究。

(二)便于心理档案资料的管理

以传统的纸笔测试方式建立的心理档案,都是文本形式的,不仅占用物理储存空间,还需要定期的进行除湿、杀虫等工作,不利于长期保存和数据的更新。而使用计算机系统建立的心理档案,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几乎不占用物理储存空间,便于长期保存与维护,尤其还便于更新学生的心理档案资料。

(三)便于心理档案资料的使用

传统的纸笔测试所形成的心理档案,在使用时极为不便,需要在大量的文本式资料及数据间查找。而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心理档案,在实际的使用中,采用数字化操作,便于查阅、综合诊断和评估,还可以根据需要将数据打印成书面报告。

(四)在资料的维护上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计算机系统本身存在许多漏洞,在我们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也会使系统出现问题;同时由于计算机病毒流行,其自身具有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可触发性、不可预见性及寄生性等特点,而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如上网查阅信息、与其他计算机系统交换信息时,都容易感染病毒;有时还会遇到网络黑客的攻击,所有这些都有可能对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档案资料构成威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五)测评系统内容局限

从学校心理辅导的实际需要出发,一些简易而实用的测验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一套心理测评系统显然不可能全然包括所有测验,即便是一套测评系统中有另外一套系统没有的测验,仍然存在另行购买的费用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计算机心理测评系统无法很好地满足学校心理辅导的某些实际需要。

(六)难以实现主观资料的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