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校园心理诊断
45069100000007

第7章 国外学校心理辅导的(2)

比如为心理辅导和咨询人员颁发证书,并对其资格和标准提出明确要求。“美国人事和指导协会”制定了各类辅导人员的培养标准。一般来说,要求辅导主任要具有硕士甚至是博士学位,即在本科学习的基础上,继续进修指导或辅导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该专业通常设在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中。在法国,辅导员需要在被认可的大学里受过两年以上的专业训练,或是具有五年的教学经验,以后并要在获得辅导员证书之考试资格以前,接受两年专业训练。证书也要在试用一年以后才获得。

3.对心理辅导员的要求出现高水平、高学位的趋势在美国,咨询心理专业是攻读人数众多的一个专业。由于攻读人数众多,就业竞争自然很激烈,这就促进部分人要争取高学位以取得择业的相对优势;另外心理辅导工作本身的发展也要求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各大专学校,每年暑假可毕业的心理辅导学硕士96030人,博士907人。如今,随着心理辅导工作的推广,辅导学的硕士和博士人数已远远地超出20世纪70年代的数量。不仅美国,其他各国也有类似情况,普遍重视提高辅导专业人员的素质。

(三)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辅导网络在国外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一般由辅导主任、辅导教师和社会工作者去分工负责。由于辅导人员与学生人数的比例悬殊,造成辅导只能为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服务。为了满足学生的心理辅导的迫切需要以及解决供不应求的矛盾,现在国外学校都相应地采取措施,充实辅导力量,扩大辅导范畴。首先在校内形成辅导员、专业辅助人员、教师、学生辅导干部相结合的辅导网络。除了发挥辅导主任、辅导教师和社会工作者这些前线工作人员的作用,还利用一般教师的力量,主要通过辅导员为教师提供学生成长和发展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辅导方法、技术等,使他们参与一般性的辅导工作,形成一个“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还有就是雇用专业辅助人员。如美国中小学为了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扩大服务对象的数量,普遍雇用专业辅助人员在辅导中做辅助性工作。专业辅导人员来自社区,可以是有文凭的大学生,也可以是学生家长或退休人员,任务是给辅导主任做秘书工作和与社区做联系工作。做这些工作可以计报酬也可以是义务参加,这要视个人需要而定。

使用学生辅导干部,让学生帮助学生,也是学校心理辅导新兴的一种做法。辅导主任通过社会能力测验和其他方式,挑选适合担任辅导干部的学生,然后通过对他们进行1~2周的短期培训,帮助他们端正对辅导的认识和态度,掌握辅导的方法和技能,然后按辅导主任所交的任务去进行帮助个别同学等工作。

其次,学校辅导的范畴已由学校领域延伸至家庭与社区。要求辅导员要密切与家长保持联系,经常对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一些问题进行磋商;并结合校外支援单位,为心理卫生中心、家长委员、管区警察、少年警察队以及其他社区热心人士,共同为学生提供辅导服务。

(四)对心理辅导的评估逐渐增加

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外学校的教育预测只考虑到辅导人员数量的增长趋势,但忽视了评估其工作效果问题。现在这方面的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经济条件缩减了预算,效能责任的要求也被推到突出的地位,凡使用了经费的辅导项目,都要用一定的标准去评估,以测量出该项目完成的效果。虽然目前对辅导工作的评估有一些不好把握的因素,如在定量评估方面,心理辅导员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是很难作精确的计算的,除了正规的工作时间,他们还得利用下班之后以及晚间、周末和假日时间工作。在定性评估方面,辅导员无论是进行个案辅导或是小组辅导,都较难确定多长时间才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尽管如此,国外学校心理辅导领域已重视辅导工作的评估,并建立了工作评估模式。通过评估,促使辅导工作尽可能采用最经济的方式来进行,并力争创造工作的实绩来证明辅导是实在的、必要的。

(五)利用电脑技术为学生提供服务

传统心理辅导的手段主要靠面谈,现在辅导已突破这种旧的方法,不断采用新的技术,连电脑也经常使用在辅导之中,主要是利用它作为提供诊断资料和选择治疗方式的工具。心理辅导员只要将有关学生的资料和辅导过程所出现的问题输入电脑,就可获得一份印好的治疗方式。电脑不可能为心理辅导的所有项目服务,但在下列方面却比较适合于运用电脑的程式来处理:(1)肯定性训练;(2)沮丧与冲突的解决;(3)沟通;(4)儿童与父母离婚辅导;(5)求职技巧;(6)生活习惯的养成;(7)学习技巧;(8)职业辅导等。

(六)对各种心理辅导理论采用兼容并蓄的态度目前,国外的辅导咨询理论及学派已超过250种,可谓学派林立,其中以行为矫正理论、以人为中心理论、精神分析治疗理论、理性情绪治疗、现实治疗理论最负盛名。这些理论最初产生是分立的,各执一端,互不通融,各自带着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如行为矫正理论以其明确的概念、清晰的过程、具体的目标以及可操作性强等优势而备受重视,但它忽视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探讨又是明显的不足;以人为中心理论强调个性、人格和情感,重视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这些都是区别于其他理论的高明之见,但由于没有指明辅导的方法,缺乏可操作性而对付诸实施带来麻烦。随着社会的变迁,心理辅导日趋多样化,促进整个人格的发展的主题也日益被推到突出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单独运用任何一种理论,都可能使辅导陷入得此失彼境地而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故此,现在世界各国学校的辅导纷纷出现对各家理论采取广采博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如有的辅导员在辅导过程往往综合运用几家理论,辅导初期,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就采用以人为中心理论中所强调的尊重、关怀和接纳的原则;辅导中期要分析学生的问题及归因时,就运用理性情绪治疗理论和人际沟通分析理论;在实施阶段,则运用现实治疗理论和行为矫正理论。这些表明,心理辅导已走出死守着某种理论方法不放的狭小胡同而步入更开阔的、自由选择组合的新天地。

从上述情况来看,国外学校心理辅导的理论、手段、方法、经验、资料以及师资队伍、组织机构等比较完备,比较成形。相比较而言,我国学校的心理辅导仅处于萌芽状态。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开始出现了心理门诊,以后又在这些城市中出现了中学生热线电话辅导,辅导的内容包括校园生活、学习方法、青春期卫生、心理卫生、交友艺术、就业、家庭伦理、权益义务等。现在,上述几大城市除了继续开设这类热线电话外,还在它们的少数学校开始设立心理咨询教师,如“健康心理咨询”、“学习咨询”、“成功咨询”等等,分别就学生的理想前途、各种人际关系、心理卫生以及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指导。不过这些辅导的范围较小,内容也零碎,充其量只能为少数有问题的学生解答疑难,而大多数中小学生连这点“零碎的”辅导也得不到,很多学校没有心理保健医生甚至连偶尔的心理咨询也没有。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校中,没有学生心理辅导的常设机构还不多,也缺乏一支从事心理辅导的专业队伍,一些学校搞心理咨询的辅导员没有受过必要的专业训练,我国至今没有一所大专院校开设专门的咨询心理学专业。另外,眼下的心理咨询工作尚缺乏必要的组织和专业刊物,不利于心理辅导经验技术的推广、交流和提高,这些对学校开展这项工作是不利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在中小学校中全面开展心理辅导只是迟早的问题。现在我们应在以下这些方面抓紧工作:积极引进国外学校心理辅导的研究成果,做好情报资料的翻译介绍工作和理论鉴别工作;举办有关心理辅导的培训班;配置心理保健医生和咨询教师;创办一些普及心理辅导知识的刊物;向教师和家长宣传心理辅导的“A、B、C”,等等。做好心理辅导的基础性的工作,就学校眼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是迫切的、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