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教育学家韩风曾说过:难以教育好的学生,是没有了自尊心的学生;能教育好的学生,是有着强烈自尊心的学生。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自己的学生,维护学生的尊严,注意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珍贵的礼物
声音一:“老师,我真的很失败!”
期中考试结束后,班主任匆匆走进教室,学生们静静地等待老师公布考试成绩。老师扫视了全班,孩子们的眼中有太多的担忧和焦急。老师告诉学生周末要召开家长会,班级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老师注意到学生学生甲(女)趴在桌子上哭了。放学了,其他学生都离开了学校,但学生甲却没有离开。她红着眼睛找到班主任说:“老师,我真的很失败!”说实话,这个女学生各门功课都不够理想,不仅如此,每次询问她是否有不懂的知识点,她总是不懂装懂。于是老师决定利用家长会好好和她的家长交流一下。但是当老师看到她那可怜的样子,老师的心也隐隐作痛。这个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作为班主任难道就只能扮演向家长求救的角色吗?
第二天,班主任打电话给她的家长,希望能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她的妈妈见到老师就流下了眼泪。她的家长告诉老师,她的孩子是多么渴望一次成功!学生不敢告诉老师不懂的知识点,就是因为在小学里曾是佼佼者的她没有勇气面对现在的失败。是强烈的自尊心让这个孩子在家学习到深夜,尽管她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她的母亲边流泪边诉说孩子沉重的心理压力。班主任如梦初醒,才赫然发现学生的成绩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还有巨大的联系,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她的班主任努力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一天课前三分钟演讲,学生甲正是演讲者,她流畅的表达赢得了全班的掌声。老师用微笑和掌声表达了对她的鼓励,她第一次露出了笑容。班主任发现了她的长处和闪光点。学校举行演讲比赛,班主任特意在班级内先举行了预赛,由学生组成评委会。老师用眼光鼓励她参加,并且偷偷地给了她一点指导。她在班级预赛中脱颖而出,参加了学校的比赛,并且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比赛结束后,班主任又及时召开班会,让全班同学分享她的成功。事后,老师对学生甲说:“告诉老师,今天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她流着泪说:“老师,我太高兴了,我成功了!”
声音二:“老师,我真的知道错了!”
早读课上,一个学生悄悄地告诉老师,昨天宿舍值日学生乙扣分了,而且还趁老师不在时偷偷地用笔划掉了!老师知道宿舍扣分影响到班级分数,还要影响到优秀文明班级的获得。但学生乙的做法是为了逃避责任,老师决定宁可不要这个分数,也要让他明白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学生乙是班长,成绩优异,但很多同学都发现他很自私,很少管理班级,不肯承认错误。这对这个新组建的班级是很不利的。他是个自尊心特强的男孩子,怎样做思想工作才能让他接受呢?班主任并没有着急找到他,而是经过调查,掌握了他改动值周记录的整个过程,并且和目击学生也谈了心。如果直接在班级中揭穿这件事,学生乙的自尊心一定受伤害,他在班级中的威信也就没有了,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放学时,班主任单独找到了学生乙,询问他宿舍最近扣分情况。他的脸色马上变了,不敢正视老师的眼睛,只含糊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老师近一步追问,值周表上谁改动过,他马上说:“我没有犯错”。班主任知道他在保护自己的自尊心,所以就没有问下去。老师说:“明天你想好了来找我。”他点点头,就离开了。第二天,他没有来。班主任知道这个孩子肯定有顾虑,怕大家知道他的行为。于是老师就又找到他,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老师不喜欢说谎的孩子,只要能承认错误,老师会原谅他的。而且会把这件事情放在心里,不告诉任何人!”他低着头,不说话。老师说:“老师给你最后机会,否则以后就永远不相信你了!”他哭着说:“老师,我真的知道错了!”班主任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真怕他失去诚实这个宝贵的东西,他没让老师失望。老师帮他擦去泪水,把他搂在怀里,告诉他老师还是很相信他,还是很喜欢他,只是要他吸取教训。
周一的班会课,班主任和同学们说,有一个同学主动承认错误,并且保证永远做个诚实的孩子。举报的同学看看他,会心地笑了!学生乙很意外,他没有想到在他犯错之后,老师会侧面表扬他。他感动地眼睛红红的,老师知道从此他一定会做个诚实的孩子。
新年来临时,学生乙送了班主任一张卡片,说:“老师,很感谢您保护了我的自尊心,我终于找到了原来自信的我。谢谢您的教导!”。学生乙在班委改选中再次以较高的票数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他主动要求当纪律委员。班主任想这孩子长大了,并得到了一生中最为珍贵的礼物。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企盼社会对自己尊重,是一个人天性的需要。”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引导,对学生的帮助和转化是巨大的。
自尊是学生极其珍贵的心理品质,是他们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珍贵的东西——自尊心。一个国家有它的民族自尊心,同样一个人也有他的自尊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给我留点面子”就是说要让别人尊重自己,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著名的教育学家韩风曾说过:难以教育好的学生,是没有了自尊心的学生;能教育好的学生,是有着强烈自尊心的学生。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注意多多运用激励的方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单单是学生尊敬老师,教师也应该尊重自己的学生,维护学生的尊严,注意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才是正确的激励措施、正确的引导方法和正确的教育方法。
“老鼠公主”长大了
在某校六一儿童节全校联欢晚会上,由一年级(3)班的小学生王季舒为大家表演的课本剧《老鼠嫁女》眼看就要上台演出了,后台却出了乱子,“老鼠公主”王季舒嫌舞台的地板太脏,硬是不肯表演了。这可急坏了班主任马老师。无论大家怎么劝说,王季舒只是摇头,憋红的小脸一句话也不说。她呀,罢演了。马老师的心里最清楚,这孩子的脾气一上来,几头黄牛都拉不回来。结果呢,辛辛苦苦排练了几个星期的节目,临上场时却因为“女主角”出了问题而被迫换掉……
这个故事是王老师在刚刚做一年级(3)班的班主任时听以前的老师说的。班上面有这样一个“小公主”,让王老师感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一定不会很顺利,但是王老师还是决定要会会这个“小公主”,于是王老师心里下定决心,要彻底改变这个倔强的“小公主”。
开学的头两个月,王老师就充分地领教了这位“小公主”的脾气。不谈学习还好些,一上课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手里的小动作从来没停过;叫她发言,她的回答就是沉默,写作业的事好像与她无关。第二天检查时她面无表情地站着……显然,她已经习惯了不写作业、不发言,习惯了被老师批评,她在用她的习惯来对付王老师。机会终于来了!那天,在学习语文课《钱塘江观潮》时,王季舒突然举手发言,太难得了,王老师赶快叫起她来。“老师,我爸爸去过钱塘江,把大潮用摄像机拍下来了。”“是吗?太好了!”王老师接着说,“如果你爸爸有空,可以请他来给咱们放一放录像。”
课堂上一个随意的小插曲,王老师并没有放在心上,可下午到校时,王老师却惊呆了。王季舒的爸爸背着摄像包站在教室门外,他是专程陪女儿来放录像的!听他说王季舒中午一回去就闹着让爸爸找录像带,他们全家一中午都没休息,又是找带,又是整理内容。下午爸爸也推掉了其他的事情。王老师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连忙带她爸爸坐下,然后跑上跑下地联系换课,联系教室。
电教室里,王季舒的爸爸热情地为全班学生讲着观潮时的景象,王季舒的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兴奋与自豪。那天下午,王老师专门抽了半节课的时间给全班同学讲王季舒如何放弃了午休时间和父母一起为他们找录像带,她的爸爸如何推掉其他事务来为我们服务。全班同学用掌声向王季舒表示感谢。王老师不经意间看到她笑了,笑得那样灿烂。她不是无可救药的,她依然可爱!
于是,王老师时常留心观察王季舒,时常找她聊天。她的朋友很少,王老师问她为什么,她回答说:“我不想和他们玩。”直觉告诉王老师,王季舒拒绝接受别人是因为她的自卑。而导致她自卑的原因是因为学习跟不上,老师经常批评,别的同学也把她当差生,父母也为她的学习头疼。学习成了负担,成了压抑她个性发展的包袱,久而久之,她选择了最有效的回避方法,就是沉默。
然而,要想把她的学习抓上来,最重要的是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于是王老师请来了王季舒的妈妈,和她交谈中王老师发现,这是一对很尽职的家长,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成才。可是希望越大,越经不起女儿学习不好的打击,越没了教育方法。
“唉,同事们都说我女儿长得漂亮,可漂亮有什么用呀?一提起学习来,我都羞得脸红。”
“每次被老师请到学校来,听到的全是烦心的事儿,回到家我和她爸爸就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发愁呀……”
“说实话,我都怕到学校,怕见老师……”
一句句话重重地敲在王老师心上,王老师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看来,家长的心理健康与否,也与老师平时的言谈举止有很大的关系,也许我们不经意的批评、数落、指责给家长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细想想,怎么不是呢?在家长的眼力,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宝贝的,最好的。他们哪经得起接受自己孩子差的事实,哪经得住老师三番五次的批评呀!除了要做好孩子的心理转化工作外,家长也应该是我们当老师的尊重和重视的对象,家长同样需要鼓励与支持呀!
王老师和她的家长协商,为王季舒准备一个通讯本。每天由老师把王季舒在校的表现和当天的作业写下来,让她带回家,再由家长对照督促完成,最后签上字。第二天再让她带来交给老师……
第二天,王季舒果真带来一个小本子,上面有她妈妈写的一段话。“我们一定配合老师把王季舒的学习抓上来……”
从那天起这个小本子就在王老师和王季舒还有她的家长之间架起了一座桥。“她的作业比昨天写得认真了”“她今天上课举手发言了”“她语文测试得了92分”……王老师每次都不忘写上几句表扬的话,意在让王季舒看了得到些鼓励,也让她的家长得到些宽慰。一天天,小本子的传递从没因为任何原因而中断,王老师暗暗为自己能这样坚持而吃惊,其实这也要归功于王季舒家长的努力,他们互相支持着……
有了这个小本子,王季舒的作业不完成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她有点滴的进步,王老师总会及时在全班表扬她。全班同学也会由衷地为她的进步鼓掌加油!她在一点一点地改变着。一切都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这其中也有过反复,也有过王季舒的不配合,可王老师找到了改变她的方法,那就是加倍的关怀,加倍的鼓励。王老师默默地关注着这个孩子,他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有许多可爱之处。是啊,她只是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无论如何她都是可爱的!
第二学期,小本子依旧在传递,只是由老师写变成了王季舒自己写。她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还当上了小组长,现如今她已经是个五年级的“大学生”了。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本子不再传递了,因为王季舒已经能自觉地学习了!
自卑心理是一种自己看不起自己、悲观失望的消极心理。自卑心理在许多学生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他们妄自菲薄,总是以一种悲观失望的心态来看待问题,这种心理造成了他们在性格上孤僻保守、封闭孤独,在同学关系上表现为“不合群”,喜欢我行我素,不善于与同学交往。在上面的故事里,王老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长期的坚持,终于彻底的改变了倔强的“小公主”。王老师采用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爱心,自己的诚心,自己的热情,自己的鼓励来感化具有自卑心理的王季舒。最终王老师成功了。当然,王季舒的家长也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自卑和自信是一对矛盾。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就是要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建立自信。诚心、爱心、热忱和激情是自卑心理的克星。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来感化自卑的人,还给他们以激情和热忱,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的自信心,这是克服自卑心理的有效途径。
海伦·凯勒是19世纪著名的作家和慈善家。但是有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位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伟人居然是一位身有聋、盲、哑三重残障的人。海伦·凯勒小时候的一场大病让她成为了聋、盲、哑三重残障的人,从此她就具有了非常严重的自卑心理。她开始变得脾气暴躁,爱发脾气,喜欢摔东西,整天哭闹,甚至自杀。她的父母没有办法就把她送进了孤儿院,并给她找了一位老师,也正是因为这位老师的出现才彻底的改变了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帮她重新建立起了自信,永远抛弃了自卑。这位老师就是安妮·莎莉文老师,一位和她有着相同经历的人。
安妮·莎莉文每天都在与海伦·凯勒搏斗,为了给海伦·凯勒进食,莎莉文需要和她进行挣扎,进行搏斗,因为海伦·凯勒要绝食。当经过无数次的摔跤、搏斗、挣扎,莎莉文成功了。她用那无比的诚心和爱心把自信的种子深深地埋进了海伦·凯勒幼小的心灵,使海伦·凯勒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名字,以至于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应该有爱心、有耐心、有诚心,因为没有人能够经受住爱的洗礼,因为有了爱,这个世界才会更精彩。
用爱开启孩子的心灵
小薇是小学一年级学生,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在学校里很少与人交往,特别是与老师始终保持着一定的交往距离。有时,老师试着想接近她,但有问未必有答。她的学习成绩差,每课一练经常红灯高挂。做错的习题非得老师在旁边一一指导方能完成。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记忆力也比较差,一节课学习十个生字,她最多记住两三个。对词语和句子的学习就更困难了。上课时从不举手发言,即使开“小火车”轮到她,她站起来以后,也是把左手往太阳穴一指,紧锁双眉,一脸痛苦的样子。
刘老师是小薇的班主任,发现小薇的情况后,就对小薇进行了家访,在家访过程中刘老师了解到,小薇的父亲在她满月以后就出国了,一直没有回来过。她从小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学习、生活都是母亲操劳。她母亲说:“孩子在家里其实很活泼,话也很多,只是在学校里与老师同学不熟悉,所以不愿意与人讲话、交往。”是啊,一个习惯于母女两人世界生活的孩子,能不对其他环境产生陌生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