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父母离异后,与母亲一起生活。读初一、初二年级的时候他学习状态很好,课堂上总是踊跃发言,成绩也不错,和同学非常合群,集体荣誉感也很强,因此深得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但进入初三年级时情况就慢慢地发生了变化:先是课堂上、课后几乎没了他的声音,他也不再与同学交流,也不再关心集体,成天紧绷着脸,后来连作业也不做,课堂上经常睡觉,甚至经常无故缺课,成绩一落千丈。原因分析:
一发现他的变化,班主任于老师便及时与李军的家人联系,并到他家去做家访。在和李军母亲的交谈中于老师了解到,他的父亲是个极其粗暴的人,在他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他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小怕事又固执任性的性格。不久前,父母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情感变得很脆弱,心理压力增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这次家访,于老师明白了李军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突然变故,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在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期下去,最终将导致他以冷漠的眼光看待一切人和事,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的地步。于老师知道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就制定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第一步:加强与李军父母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于老师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于老师加强与其家长的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于老师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李军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勇敢的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哭诉,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此外,于老师还设法联系到李军的父亲,说服他多用花一些时间去关心孩子,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李军的父母终于接受了于老师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李军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再跟同学们交往了,渐渐地他回到学校上课了。
第二步: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李军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一开始,李军还不愿上学,于老师去到他家里时,他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于老师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他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于老师也不急躁,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他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他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于老师主动与李军接近,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同班级同学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他聊天,给他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他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笑容。但于老师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他重新振作的契机。于老师了解到李军的自觉性很强,也很爱读书,即使没来上学的日子,他都坚持自学。有一天上课时,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于是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于老师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他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于老师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第三步:组织主题班会,激发起他对生活的热爱,学会自强,提高自我心理承受能力。
为了使李军学会自强,也教育其他学生,于老师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在这次班会中,同学们热情洋溢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面对困难和挫折,要像张海迪阿姨那样发奋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有的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勇于面对现实,不屈不挠地战胜它们,做一个勇敢的人;有的说,只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才是坚强的人……同学们还用精彩的小品、悦耳的歌声等形式表达了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主题。于老师细细地观察,发现李军的眼圈红了。于是轻轻地走过去,扶起他瘦弱的肩膀,把他引到会场的中心,“想说说你的看法吗?”李军缓缓地抬起头,坚定而清晰地告诉大家:“我要从现在做起,面对现实,做一个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的人……”他的话博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创设一个宽松有益的心理环境,引导这李军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人类的心理成长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中学生的心理,有时极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甚至发展成为精神障碍。
中学生正处于初步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且迅速发展的阶段,心理处于半独立半依赖的矛盾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学生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以致不少孩子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隐抑于心灵深处,备受煎熬,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现实的严重性,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我们要以对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其心理教育,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明确自己是学生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未来社会的严峻挑战。上述例子中,于老师对李军的帮助足以看出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教育,那李军还是生活在过去的阴影当中,难以摆脱。作为老师,如果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和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以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老师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明确自己是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作为教育者,不但要教好书,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育好人。而要育好人,就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既拥有健壮的体魄、广博的学识,又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