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注意对待学生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注意团结每一个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学生,用自己的诚心去感动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归队的雁儿
秋日,漫步在校园里,仰望高远的蓝天,只见一群雁儿鸣叫着从远处来,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正慢慢地向南方飞去。离雁阵不远处,有一个小黑点儿,它是一只掉队的雁吗?它会不会成为“更嬴”箭下的惊弓之鸟?令人担忧。凝神遥望,小黑点正缓慢地移动着,看得出,它在努力追赶着雁阵。
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小其,不正是这样的一只雁吗?
一、离群的雁儿
小其是四年级的学生,是陈老师新接的班级中的一员。小其散漫、冲动、好斗,言行极具攻击性,陈老师在接班前就久闻他的大名,他是年级组乃至学校出了名的。成绩门门红灯高挂,调皮捣蛋得出奇。老师见他就头疼,同学见他就害怕。上课破坏纪律,下课欺侮同学。二年级时,在原来的班级呆不下去了,换了一个班级,听说这是本校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陈老师第一次走进这个四年级教室上课,拥挤的教室里,东南角的最后一排,一个男孩站在椅子上手舞足蹈,他胖胖的,脸儿黑黑的,小眼睛,朝天鼻子,翘嘴巴,长得并不可爱。见老师走进教室,他迟疑了一下,坐了下去。老师走到他的课桌前,看到他的课桌和前面同学的椅子之间明显空出了一段距离,在这样拥挤的教室里,这一段空间显得很特别,直觉告诉陈老师,他就是小其。
下课后,陈老师留心观察他。他不跟自己的同伴说话、玩耍,只是盲目地自顾自地在楼道里蹿上跳下,一会儿把低年级同学的球抢过来扔掉,一会儿把女同学正在跳的橡皮筋扯得有十来米长,然后又快跑几步坐下来,像溜冰一样在铺着地砖的走道里往前溜一段。站起来往前跑时又故意用肩去撞对面过来的同学。那同学说了一句,他回头就给人一拳,一边嘴里骂骂咧咧。
听同学说,像今天这样还算好的。他还经常拿小蛇、蚯蚓、蟑螂等东西到学校来吓唬同学。常常动不动就打人,同学见他都害怕,没有人愿意理睬他。
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言行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导致他言行偏差的究竟是哪一个环节?望着小其孤独的身影,陈老师陷入了沉思。他不正是那一只离群的雁儿吗?
二、受伤的雁儿
陈老师约小其进行第一次谈话。他来了,站在陈老师面前,扭着头,眼睛不断地朝上翻着,一脸的桀骜不驯。陈老师让他坐下,他照样扭着头。在他们的谈话过程中,小其不愿意多说话,只有在陈老师问到他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时,他才愤愤地说了一句:“他们都很坏!”看得出他不太愿意接受陈老师。
在以后的几天,陈老师努力多接近他、关注他。上课时,给他创造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及时鼓励、表扬他。下课后,跟他一起玩耍,以求缩短他和老师的心理距离,同时又通过家访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
原来,小其出生在一个很特殊的家庭,母亲是个残疾人,三十好几才结婚。婚后生的第一个儿子三岁夭折,又过了两年多才得了小其。母亲已五十多岁,而父亲已年过六十,因为这样特殊的原因,再加上小其从小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所以家中对孩子一直很宠爱,造成了孩子的任性、蛮横,以致在学校里也是如此。夫妇俩曾多次带孩子到大医院求医,测出智商属中上,有轻度多动症。现在家中三天两头有人哭诉、告状,夫妇俩整日愁眉不展。
由于陈老师不断地接近、关心小其,他开始信任老师了。在他们的第二次正式谈话中,小其向陈老师敞开了心扉:“在班级里,我是调皮、好动,总爱惹事,但本来我是没有恶意的,可是同学们总要嘲笑我。笑我长得丑,像猪八戒;笑我‘妈妈瘸腿’;笑我‘爸爸像阿爷’;笑我成绩差。我听了就有气,谁说我就打谁。以后同学不敢说了,却又不理睬我了。从二年级起我就一个人坐在最后,没有人跟我说话,没有人跟我玩。老师上公开课不让我去,春游、秋游也不让我去。”说到这里,小其的眼圈有点红了。“反正,我是长得难看,我的成绩是不好。我的爸爸妈妈也就是这样了,我也不会好了,老师也这样说我。不好就不好,我无所谓。”他的眼睛里,又闪烁出惯有的桀骜不驯。
听完小其的诉说,陈老师陷入了沉思,这是一只心灵受了伤的雁儿。不为同伴们所接纳,来自老师、同学的低评价,使他的自信、自尊丧失殆尽。一方面他否定自己的长相、否定自己的家庭、否定自己的学业;另一方面他却通过不做作业、扰乱课堂纪律、欺侮同学等攻击性行为,渴求得到别人的重视。为了让同伴接纳他,让受伤的雁儿归队,于是陈老师开始了辅导工作。
三、让雁儿归队
(一)重塑自我,找回自信
教室里,小其桌椅前那条明显的隔离带,既是同学之间空间上的距离,又是同学之间心理距离的象征。在陈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把桌椅排得整整齐齐,那条明显的隔离带没有了。小其的脸上现出了一丝笑意。因为,从空间距离看,他已为集体所接纳。
空间距离的缩短,使有形的心理距离消失了。这样做,是为了让小其建立这样的认知:我不是特殊的另一类,我和其他的同学是一样的。同时这也为缩短同学间的心理距离迈出了第一步。
陈老师对小其进行了仔细观察,发现他的多动只要有人经常提醒,自己努力控制,完全可以克制。于是陈老师和他订了契约,老师用暗示的方法提醒他,他得到暗示就要努力控制自己,不影响干扰同学。做得到,让他坐到中间,和同学同桌。虽然一开始比较困难,但小其非常努力,走出座位,影响大家学习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按照契约,小其坐到了同学中间,并且有了同桌,他很高兴。
小其和陈老师的契约是口头的,运用儿童的拉钩形式进行,这样做,小其既感到有趣,又有压力,从此他有了努力的目标。用暗示的方法提醒他,这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的尊重,给了他在集体中重塑自我形象的机会,让他找回自信。
(二)正面引导,提高学习成绩
小其的学习成绩红灯高挂,这是小其自卑的原因之一。帮助他在学习上归队,才能让他自信。小其妈妈曾恳求陈老师,让陈老师给小其找补课老师。这种惯用的补习方法对小其是否有效?陈老师仔细分析了小其各门功课的现状,他的理解不成问题,主要是对认知的遗忘。只要按要求完成作业,加深记忆,他的学习成绩完全可以上去。针对他的作业有始无终,前好后差的实际情况,对他适当减少作业量,降低一些作业要求,暂时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作业时,只用“对”,不用“错”,错误的留着让他自己去努力解决。作业写得潦草,不正面批评,指着他写得像样的地方说:“老师欣赏这样的作业。”让他自己去领悟、去改正。逐渐地,他基本上能按要求完成作业,测验成绩也有所提高。
小其在学习上已养成了坏习惯,坏习惯的纠正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问题,采用适当降低要求的方法,是考虑到小其的实际情况,如果用同样的作业标准去要求他,成功的难度较大,容易造成畏难情绪。正面引导,降低要求,分别评价为小其创造了成功的机会,学习的成功可以帮助小其建立内在的动力机制,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就不再是苦恼的事。
(三)参与集体活动,逐步为同学所接纳
不能参加集体的活动,这是小其最大的苦恼,也是对孩子心灵最大的伤害。每年春游和秋游家长怕他出事,老师怕他闯祸,所以都不让他参加。他做梦都渴望和伙伴一起奔跑在蓝天下、草地上。又一次秋游,陈老师非常愿意让他和伙伴一起去活动,但却真的很害怕。从没出过马厩的小马来到原野上会撒野吗?他要是磕着、碰着,怎么向他父母交代?经过再三的思想斗争,让他去!陈老师做好了周密的工作,把他分配在最强的小组里。陈老师跟小其又拉了一次勾,小其向陈老师做出了注意安全,遵守纪律的承诺。在秋游活动中,小其感受了大自然的美丽,也感受了伙伴间的情谊,体会到了在校园里无法体会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他实现了自己的承诺,正在逐步被伙伴们接受。以后班内的各种活动陈老师都让小其参加。中队实行值日班长制,他也有做值日班长的资格。早读、清扫、分发牛奶点心,他做得很像样。十分钟队会他不再是编外队员。中队主题会,他也有节目。在活动中,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了好转,小其的蛮横、任性逐步得到了矫正。
小其的自卑和行为失衡,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伙伴的不接纳而引起,让小其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与同学进行交往,通过活动中同伴间的接触,引导同伴在生活中接纳小其。同伴的接纳可以消融小其心中所有的委屈。
(四)老师的公正,同学关系的缓和
对待小其这样一个学生,教师要做到公正、公平、完全接纳,有的时候确实很难。就在小其各方面有了很大进步的时候,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
音乐课上,快下课时,他玩同学台板里的语文书,同学指责他,他干脆撕下了几页。下课后,同桌叫了十几个同学攻打他,把他打得趴倒在地板上,当陈老师赶到时,他已爬起来,正准备与同学搏斗,他的眼睛里充满了疯狂的野性。这是他有史以来第一次吃亏,也是同学间第一次矛盾恶化。
事情过后,同学、老师,包括家长,都说他活该,是自作自受,吃点亏,可以得到教训。他真的是活该吗?从某种程度上讲,好像是这样。因为他确实该有人管教管教。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一群与事情毫不相关的同学,无缘无故地去攻打他,这有理吗?公平吗?这在他心灵上会造成怎样的创伤?老师先安慰了小其,然后组织同学分析讨论事件。经过讨论,同学们都意识到,集体攻打小其是严重的错误,是歧视他的表现。大家还认识到,小其这样特殊家庭的同学应该多帮助他。第二天清早,赶在小其上学前,这些同学带着礼物赶到小其家里。“对不起,小其!”孩子们拉起小其的手,真诚地道歉。小其的妈妈激动得热泪盈眶,因为从来都是她跟别人说“对不起”。
事后,老师和小其又作了一次谈话,让他谈谈自己的感受。同学们这样对他,他很感动。他反思了自己以往的言行,懂得今日的“果”完全是往日的“因”造成的,他也懂得了同学交往不是单向的,而是决定于双方的表现,自己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自己。
这件事本来是一件坏事,但由于处理得当,却成了同学关系的转机,同学关系从此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包括那些惹麻烦的学生,这固然比较难,但假若老师真正地做到公正,那么会极大地激励那些心灵受伤的孩子。小其感受到了老师的公正,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高高地昂起了头。
(五)引导其父母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小其的行为偏差,家庭教育不当是一个重要因素,但特殊的家庭也是造成小其自卑的原因之一,让小其重新认识家庭、认识父母,这也是让小其重建自我形象的重要一环。
同学关系的转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去引导他重新认识父母。母亲身残志坚,坚持工作。父亲不分寒冬酷暑、刮风下雨,天天接送他。小其半夜哮喘发作,母亲强忍腿痛,亲自送他上医院。父母用他们自己的自强自立,给予了他博大的爱。
同时,陈老师还指导小其父母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不迁就、不溺爱,教育孩子也要讲原则。
在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下,小其进步得很快。
四、雁儿归队
今天,在教室里,经常可以看到小其与同伴一起阅读、讨论问题的情景;在校园里,也可以看到他与同伴追逐嬉笑的身影。雁儿终于归队了,他不会成为那只“惊弓之鸟”的!
小其已经归队,从他转变的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这些自我形象低劣的孩子,无论他用何种形式表现,只要你透过现象找到事情发生的根源,只要老师能满怀真诚,尊重他、接纳他、欣赏他、公正地对待他,那么即使是一块坚冰也会融化。他们的自我形象会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高大、完美。
从小其的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造成学生行为偏差的原因有时候是多方面的。全面细致地了解情况,全方位的开展辅导工作。把学校家庭的教育力量整合起来,这样的辅导的力量才会更强,辅导才更有效。
在辅导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曲折、反复,小其就曾有过多次反复,关键是老师对学生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有了信心,你就能把事情的曲折变成转机。小其的行为偏差,固然有特定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反思一下的话,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教育工作中,确实存在着好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愿我们去读懂每个孩子的心灵,愿每一只雁儿都能与伙伴一起翱翔。
无可否认,上面案例中的主人公小其有着特殊的家庭环境,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小其变的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成为了老师人人烦,同学人人怕的学生。
一所房子再破,是自己的房子,我们都会想方设法的加以修葺;一个学生再调皮,是自己的学生,我们也要竭尽全力地教育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对每一个学生我们都不放弃。学生的外在表现是学生内心世界的显现,是内心欲望激发的结果,这是现代心理学证明的结果。在上面的案例中,小其的种种行为也是他内心世界的显现。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问题,挽救每一个学生。
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必然有一个能力不错的班主任。班主任是教师,同时要领导班集体。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注意对待学生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注意团结每一个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小其的自暴自弃、玩世不恭,种种攻击性行为虽说主要是由家庭环境引起的,但是他在学校里的冷遇就更加促使他向恶性方向发展。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学生,用自己的诚心去感动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那么即使是一块冰也会被融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陈老师对小其的真心帮助,让他摆脱了过去的阴影,真正融入到了班集体当中,成功“归队”。
懒散的小吴
小吴是班级中最大的男孩,今年10岁。他有着很多不良的习惯:学习懒散,常逃避做作业;为了逃避作业,便经常在父母与老师之间撒谎;喜欢惹是生非,经常挑起同学之间的纠纷……为此,父母经常打骂他,甚至不给他饭吃,不让他睡觉,可他依然我行我素。但小吴劳动却比较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