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班主任,当发现孩子有类似的情况发生的时候,要主动与其家长沟通,共同协商积极有效的治疗对策,对孩子的多动行为加以控制。对多动孩子,班主任要给予更多的关注,经常鼓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并督促他们培养良好的习惯。以上的治疗措施具有普遍性,可以借鉴,但是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盲目照搬。
对“小皇帝”的“冷处理”
2000年9月1日是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南海市实验小学开学第一天,从没离开过父母的孩子一下子来到这所寄宿小学读书,表现得情绪不稳定,有的甚至哭闹起来。
二年级(1)班的小陈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开学一个星期了,整天哭闹着要回家,说是父母把他骗来的。他声嘶力竭的声音弄得整个宿舍不得安宁。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他经常欺负同学,向同学发脾气。看见他那小老虎似的样子,大家都怕了他。最让人头疼的是,他报复心强,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他上课要不离开座位,要不就坐在椅子上转圈,经常怪声怪气地学老师讲课,顶撞老师,性子来了还大声喧叫。任凭老师怎样教育批评也无济于事。
根据这样的情况,班主任李老师细心了解、分析了问题的成因。原来,小陈同学在原校是个“小霸王”,课堂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大吵大闹,老师见家长是家常便饭的事。在家里,小陈是个“小皇帝”,向来是自己说了算,大人们都护着他。妈妈打他,他要不就还手,要不就不理睬父母几天几夜,父母都拿他没办法。平时,爷爷、奶奶和叔叔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如果他们知道小陈被妈妈打,一定会一窝蜂似的去数落他妈妈,担心他们家唯一的男孩受到伤害。小陈的父母很爱面子,最不喜欢别的家长告儿子的状。他们私自教孩子:“你个子高,力气大,人家的孩子娇气,别与他们玩,免得招惹是非。”弄得小陈性格怪异,与人格格不入。但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他总把同学当成是玩耍发泄的目标,根本不理会别人的感受。种种原因,使小陈变得目中无人。
在交谈中,李老师得知他的父母很想通过他的力量挽救他们的孩子,总是要求老师严格教育他们的孩子。但回到家里却百般呵护,担心孩子不认他们这个爹娘。这样一来,小陈对老师的批评恨之入骨。他把老师批评他的次数、时间专门记在一个本子里。他对父母说:“老师专门针对我,我恨死他们。”
李老师了解到这个情况,采用了“冷处理”的方法:首先表现得对他不紧张、不在意,任凭他怎样有意无意捣乱。这一招果然见效,他讨个没趣,收敛了一点。接着,李老师像对待一般中下生一样,发现他的闪光点。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思维灵活,工作能力强,衣服叠得十分整齐。李老师及时表扬他的这些出色的表现。虽然他显出很不在乎的样子,但李老师相信他心理还是高兴的。在整个教育过程,李老师都表现得不急不躁,一次又一次地与家长联系,给他们分析任性孩子的危害性。既教育孩子,又教育家长。他的家长被老师的一片真心感动了,大力协助开展教育工作。李老师耐心地与小陈分析老师不能像家长一样呵护他的原因和益处。为了不让他再有误会,李老师特别留意他,当他犯错证据确实时把他拉到一边,严肃地跟他分析错在哪里,让他判断该不该批评,是否冤枉了他。开始他不吭声,次数多了,有时也敢于承认,意识到自己理亏,渐渐改变了对老师的看法,态度也缓和了,也许他认为得到了尊重吧。有了这个好的开始,李老师经常找他谈话,让他真正认识自己,让他知道同学对他的关心与谅解,让他知道老师和家长的一片苦心。
半年过去了,小陈的个性有了明显好转。上课专心听讲,领读能力强,成绩优异,对待同学也友善多了,在班里结交了不少好朋友。
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经常乱发脾气,是任性孩子的常见行为。假如任性孩子有点小聪明,他的这些表现就会变本加厉。小陈天资聪敏,自小过于被宠爱、放纵,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像个“小皇帝”。他目中无人,动不动就发脾气,连老师也不放在眼里。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批评教育不能解决问题,只能以静制动。首先是慢慢地让他冷静下来,通过交流、谈心获取他的信任,让他认识到老师是真诚关心他、重视他的。他千方百计捣乱,目的是让人关注自己。当老师以“冷处理”的方法,对他的表现不屑一顾时,他反而感觉自己无聊。事后多观察、多了解,注意他的一举一动。透过老师真诚的表扬,渐渐地感化他,让他认识到老师和同学都欣赏他守纪有礼的时候。尽管他表现得不在乎,可是心理还是挺高兴的。这样的孩子能力强,精力充沛,老师让他领读,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他建立自尊、自信,也使同学们改变了对他憎恨的态度,与他的关系友好多了。
良好的心境是学习的动力,使他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可见,这些教育方法都是恰当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这样开展工作,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更有效地培养。
她真的怕跳大绳吗
薇薇是市某重点高中的学生,做事低调,总是一脸忧郁,好像很焦虑的样子。最近她的学校里要举行跳大绳比赛,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参加。结果几次练习过后,薇薇变得非常紧张、焦虑,导致上课精力都无法集中,成绩急剧下降。更为严重的是,薇薇在胳膊上用小刀划了许多道伤口,膝盖也在水泥地上蹭得伤痕累累。班主任觉得很奇怪,问她怎么回事,薇薇只是说自己很害怕跳大绳,所以弄伤自己来避免练习。班主任徐老师允许她不再练习跳大绳了,但她还是整天处于郁闷、恐惧状态,且有厌食、失眠等症状,有时还有自残冲动的行为。
徐老师知道了薇薇的情况后,给薇薇做了相关的心理测试,发现她很聪明,但却敏感,抑郁、焦虑的分数高出常人很多,许多症状方面的分数也很高,看来薇薇现在的状态实在不佳。徐老师与薇薇进行交谈,开始薇薇有些紧张,只是说说老师、同学的事,其他的什么都不说,在徐老师的鼓励下,薇薇慢慢地放松下来,开始谈起她的童年经历。当薇薇还是胎儿的时候妈妈就对她进行胎教,并对她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谁知妈妈生她的时候难产,母女俩好不容易才保住命。不知这件事是否对妈妈的态度产生了影响。反正自从薇薇出生后妈妈对她的要求就非常严格,只要达不到妈妈的要求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通常是拳打脚踢,非打即骂。薇薇对妈妈的感觉是又爱又怕。薇薇还提到一件事情,那是在她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她太贪玩了,结果中午回家晚了。她妈妈非常生气,二话不说,拽过她就用鞭子狠狠地抽了一顿。可是薇薇脾气很倔,怎么也不讨饶。最后妈妈把她绑在桌子腿上晒了好几个小时的太阳。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多年了,她甚至都忘记了。可是最近班里练习跳大绳时,大绳每摇一下她就哆嗦一下,且大汗淋漓,身体发虚,感觉真像那时候挨打的滋味。她实在受不了这种感觉,就想用自残的方法来逃避。
看来薇薇的恐怖情绪的根本原因就是童年时那次挨打的体验。虽然这件事已经隐藏到她的记忆深处,但依然对她的心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但她从小到大跳过许多次绳,为什么到现在才害怕呢?在徐老师的引导下她又说了一件事。薇薇非常聪明,经常是班里的第一名。当她是第一名时,妈妈什么话都不说,好像得第一是应该的;当她没拿第一时,妈妈就会对她进行羞辱、打骂,有时还叫她的同学、邻居来看她挨打的样子。到了高中之后,她前几次还能保住第一名,但是上次由于状态不好,只得了第二名,她怕妈妈又要打骂,所以到现在还没敢告诉妈妈。
由此可见,薇薇幼年的经历在她心里埋下了病根。现在她成绩下降了,借跳大绳这件事把以前挨打的恐惧感觉都诱发出来了,所以才表现得如此强烈。从表面上看她是怕跳大绳,实际上她是怕妈妈因她成绩不好而惩罚她。
弄清了原因后,徐老师马上约见薇薇的妈妈,将薇薇的情况如实相告,希望她改变对待薇薇的态度和教育方法,并降低对薇薇的期望值,以减少对她造成的心理压力。
经过班主任的精心辅导,薇薇恢复得很快,慢慢地她又变成了快乐的好学生。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孩子要想健康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基础。但家庭教育究竟要怎样进行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孩子顺利的成长呢?天下的父母要好好反思这个问题才行。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薇薇本来是个聪明伶俐的好学生,但是她的母亲单纯从自己的愿望出发,用自己制定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一旦达不到期望的目标就进行严厉的惩罚,造成了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心理上的障碍。实际上这样的父母还有很多。他们有的是自己年幼时没有机会进行学习;有的是自己学习失败了,希望自己的心愿能在子女身上实现;还有的家长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子女学习好是自己的荣耀……这些家长名义上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强迫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去做。孩子在学校中的竞争压力很大,如果回到家后还要再承受家长的埋怨、打骂,那么他们很难用健康的心态来对待学习和日常生活。于是出现了学生厌学、逃学、作弊甚至自残自杀等现象。这是家长最不愿看到的,但是,如果追究,他们的做法却是造成种现象的根源。
因此,与其“望子成龙”还不如“盼子成人”。父母们不如放弃一些名利的追逐,多注意培养孩子的情感,尊重孩子的个性,发挥孩子的特长。这样孩子才会最大可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身心健康的成长。
作为班主任,是否也存在着同样的心理呢?是否也在对考试失利的学生进行过重的惩罚呢?有这样一则事例:一名小学生因为考试不及格,老师就要求学生把试卷连题带答案抄写500遍,两天之后交给老师。以一份试卷连题带答案2000字计算,就是两天内写完100万字,相当于两本《史记》的字数。当学生考试失利的时候,最伤心的是学生自己,但是一些教师还在雪上加霜,这无异于是对学生未来致命的摧残。
学生永远需要支持和鼓励,需要安慰和呵护,采用打骂或体罚的方式来对待学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作为学生的家长和老师,要真正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