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史记
45107800000013

第13章 汉文帝好德

正月,有司言:“早建太子,所以尊宗庙。请立太子。”上曰:“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享①,天下人民未有嗛志②。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③其安之④。”有司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庙社稷,不忘天下也。”上曰:“楚王,季文也,春秋高⑤,阅天下之义理多矣,明于国家之大体。吴王于朕,兄也,惠仁以好德。淮南王,弟也,秉德以陪朕⑥。岂为不豫哉!诸侯王宗室昆弟有功臣,多贤及有德义者,若举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终,是社稷之灵,天下之福也。今不选举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为忘贤有德者而专于子,非所以忧天下也。朕甚不取也。”

《史记·孝文本纪》

【注释】

①未歆享:意谓尚未欣然享受我的祭品。

②嗛志:心满意足。

③谓天下何?:怎么对得起天下人民呢?

④其安之:还是安于现状吧。

⑤春秋高:年岁高。

⑥“秉德”句:坚持德义正可补我的不足之处。

【译文】

孝文帝元年正月,大臣建议:“及早确立太子,以便尊宗庙。请批准太子。”皇上说:“我既然已经不德,上帝神明尚未欣然接受我的祭祀,天下人民也未称心如意,现在即使不能广泛寻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让天下,反而说‘预立太子’,这是在加重我的不德。怎么对得起天下人?请暂缓实行。”大臣说:“预先建立太子,是为尊重宗庙社稷,不忘天下的重任。”皇上说:“楚王是我的叔父,年岁已高,经见天下的义理太多了,明白国家的大体。吴王是我的兄长,为人仁惠而好德。淮南王,是我的弟弟,坚持德义正可补我之不足。难道不可以传以帝位吗?诸侯王宗室兄弟的有功之臣,大多贤良,有德讲义,假若举有德之人来补我的不终位之憾,这才是社稷神明有灵,天下人有福。现在不选举,就说必定传位到儿子,人们将以为我是忘记贤德的人而专私于自己的儿子,并未为天下人忧虑着想。我不想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