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史记
45107800000033

第33章 楚灵王无道拒谏

楚王郏敖四年(公元前541年),楚灵王趁探病之机,绞杀了自己的侄子郏敖,篡夺了楚国的王位。他即位后不几年,便露出了骄奢淫逸的本色,大臣提醒他注意,他不予理会,且愈演愈烈。

楚灵王七年,他动用了众多的财力、物力、人力,花费了数年时间修建的章华台终于落成了。章华台修得宏伟、华丽,但这项旷日持久的大工程却使得楚国“国民罢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国语·楚语上》)。楚灵王对修台造成的恶果丝毫不介意,他只顾沉缅于登台愉悦之中,赞叹道:“章华台真是华美呀!”

与楚灵王一起登台的伍举再次提醒他注意,便反驳他道:“所谓美,是对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处,所以才叫作‘美’。如果看起来华美,修起来用尽了资财,那不正是剥夺民众的利益供自己挥霍享受而使民众贫困吗?这样建起来的章华台有何华美可言?统治一个国家,要与民众同甘共苦;民众瘦弱不堪,君主如何肥得起来?况且私欲膨胀,追求奢侈,就会缺德少义;不行德义,很容易造成内部的骚然和外部的反抗。天子之所以高贵,就是因为他以公侯为官长,以伯子男为师旅;他之所以有美名,也是因为他对远近实施德政,使尊卑小大均享受安乐。假使敛取民众的利益,满足自己的私欲,使民众生活凋敝,毫无安乐,就会诱发民众的叛离之心。这样做所产生的恶果真不可想象,造那些供眼睛享受的东西有什么用处!”灵王听后,仍就依旧一意孤行。

白公子张也屡次进谏,灵王大为光火,他向史老请教一个让子张闭嘴的方法,史老说道:“纳谏让他闭住嘴巴倒是不难。他要是再来进谏,您就说:‘我左手把握鬼的录籍,右手把握殇的居处,人鬼均为我所制服,各种箴规劝谏我都已听到过,怎么还容得别人唠叨!’”子孙再来劝谏时,灵王按史老的主意搪塞了一下,但子张并未住口,仍然苦口婆心地劝道:“齐桓公、晋文公都不是嫡嗣,他们出亡各国,不敢淫逸,心善佳言,以德有国。他们让近臣劝谏,远臣批评,民众论议,为的就是自警。因而虽然刚入国执政时,自我享受的地盘不过方圆百里,以后才渐渐发展到拥有方圆千里的畿田,发展到会盟天下诸侯,成为方今世上的明君霸主。齐桓公、晋文公都是如此,您不思考他们的作为,居安思危,只求安逸放纵,恐怕不行吧?《周诗》中说:‘弗躬弗亲,庶民弗借。’下臣只怕民众不信任您,因此不敢不言。否则,我为什么急于以进谏冒犯您,自取其罪呢?”灵王感到子张难以对付,应称道:“您再说说。我虽然不能照您说的做,但想把您的话置于耳边。”子张见灵公这个态度,觉得难起作用,便迅速退出王宫,回家之后杜门不出。

楚灵王十二年(公元前529年),正当灵王在乾谿(今安徽省亳县东南)作乐不愿回京、民众苦于徭役时,公子比、公子弃疾、公子子皙勾结观从发动了政变,入楚宫杀掉太子禄,立子比为楚王。灵王身边的兵众随员闻讯尽皆散去。他独自傍徨于山中,饿得头昏眼花,最后自缢而亡。后来楚国大夫斗且评论楚灵王道:“灵不顾于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史记·楚世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