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理财要学巴菲特,投资要学索罗斯
45138700000008

第8章 巴菲特教你必须保住本金(5)

坚持价值投资的巴菲特认为好股票最好长期持有,而卖出股票的最主要的依据甚至是唯一依据也应当是这只股票的价值增值能力下降了,而不是大多数股民都在乎的股价下跌或上升了。比如巴菲特带领下的伯克希尔公司买卖股票的投资决策完全取决于这个时期股票的经营业绩,而不是此时其价格的高低。他认为,那种仅仅把目光停留在股票的价格上而不是公司的内在价值上的做法非常愚蠢。

在巴菲特看来,要衡量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增值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看“透明盈利”。

透明盈利的计算公式是①+②-③。其中①是你所投资的公司的财务年报中反映出来的盈利水平;②是被投资公司的留存收益(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这部分收益并没有反映在上市公司财务年报的盈利水平中);③是②中的留存收益如果要加以分配的话应该交纳多少税金。

巴菲特认为,关注每只股票的透明盈利对投资者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害处。巴菲特从长期的投资经历中总结出这样一点:当你持有一只股票10年左右时,你会获得最高的预计透明盈利,所以投资者没有什么必要时刻关注短期内的股价变动,更没有必要频繁交易。也就是说,只要你拥有的这些股票从长期来看其价值增值能力能够保持甚至超越整个产业的平均水平,那么这些股票的盈利能力即使在短期内发生暂时的变化,也完全可以继续持有。但是,如果这些股票的盈利能力在短期内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就应当毫不犹豫地把它卖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盈利能力的高低与股价的波动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股价上涨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不一定增强,同样的,股价下跌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不一定下降。

巴菲特曾经认为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是值得永远拥有的绩优股,他甚至声称永远不会出售它。但在迪斯尼公司收购这家公司后,由于该公司的经营了发生重大变化,其长期竞争优势已经大大减弱甚至消失,最后巴菲特不得不将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抛出。

与此同时,巴菲特拥有的可口可乐公司的盈利水平也在不断下降。1997年的时候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资产回报率高达56、6%,1998年就下降到了只有42%,1999年更是下跌到了35%。但即便如此,巴菲特也仍然坚信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的强大的竞争优势仍然存在,它完全可以继续稳定地经营下去,并给股东以丰厚回报。所以他并没有因为股票下跌就卖出可口可乐公司股票,而是提议可口可乐公司董事会撤换了首席执行官。果然,没过多久,可口可乐公司就又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巴菲特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投资的公司发生这两种变化的时候,就要果断地将其股票出手:第一,你最初对这家公司所做的评价是错误的;第二,公司的管理方法已经发生了变化,或者这家公司的发展空间已经非常有限,甚至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快餐连锁集团,麦当劳的连锁店遍布全球,每天接待的顾客超过4600万,它的“欢乐套餐”一周便可以卖出一亿份,它巨大的金色拱门标志已经成为美国的一个象征。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麦当劳集团就已经开始显露颓势,其经营业绩逐渐下滑,于是,巴菲特就在1997年的时候抛出了手中的麦当劳的大部分股票。

所以,无论何时,你都要记住,在投资中,保障资本是最核心的原则,也就是说,在任何投资中,风险都是最应该考虑的因素。因而,永远不要让一场原本可以从中获得大收益的交易变成赔钱的买卖。如果你所投资的公司的长期竞争优势正在削弱甚至已经消失的时候,就应该坚决地放手。

当更好的投资机会出现时

有时我们会卖出一些股价得当、甚至被低估的债券,因为我们需要自己拥有价值被低估得多的投资,或者我们相信我们更了解的投资。

——巴菲特

投资的时候,我们不提倡因为频繁地进出股市而把你辛辛苦苦获得的微薄的收益作为佣金拱手让给券商,但也不提倡死守一口井。巴菲特曾经说过:“以80美元的价格购入135美元的内在价值所享有的安全边际,和以50美元的价格购入125美元的内在价值所享有的安全边际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当有更好的投资对象和投资机会的时候,巴菲特从来都不会犹豫,他说:“有时我们会卖出一些股价得当、甚至被低估的股票,因为我们需要自己拥有价值被低估得多的投资,或者我们相信我们更了解的投资。”

巴菲特最著名的投资理论就是价值投资,并长期持有。截止2006年末,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股票已经长达20年,持有美国运通公司股票已经长达14年。他甚至说希望永远持有像可口可乐、美国运通这样的股票。

不过巴菲特认为,虽然说要想在投资中获取大收益,就必须坚持长期投资理念,但如果有更好的投资对象和投资机会出现,就必须果断的换股——卖掉一些内在价值已经降低的股票,然后买入投资价值不断升高的股票。就算是一家公司的基本优势还在,但如果你发现另一家公司也拥有同样的优势,但其股价却仅仅是它的一半的时候,你就可以换股。

2007年的时候,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巴菲特仅仅持有中石油4年半时间就开始抛售中石油。

对此,巴菲特说,像中石油这样的明星企业当然是持股数量多多益善,并且持股时间越长越好,但石油企业的利润主要依赖于油价高低,当时国际原油价格在每桶30美元时,他对这只股票是感到很乐观的;后来原油价格涨到了每桶75美元,他对公司盈利前景反而没有以前那么自信了。于是,巴菲特果断地抛空了中石油,并得到了大笔现金。

与此同时,巴菲特发现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泡沫正在破灭,而美国华尔街上的那些投资银行持有大量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如果这些债券在证券市场上交易,这些投资银行至少要损失30%,而它们的价值总额不会低于2000亿美元。等到2007年七八月间,这些投资银行股价纷纷大跌,预期市盈率也急剧下跌。

巴菲特一直看好这些投资银行,而这次次级抵押贷款债券风波导致的股价大跌,正好给巴菲特创造了一个成功抄底的好机会。于是他把抛空中石油后得到的现金投入这些投资银行。

巴菲特非常清楚,投资银行目前的巨大损失并不足以对其发展产生致命威胁。这是因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各国中央银行采取的注资、减息等一系列措施以及美国经济指标可望走好等现象都表明这次危机可以慢慢解除。所以,他可以在投资银行股票的低点买入,这绝对是一桩赚钱的买卖,更何况这样做所得到的获利回报很可能会高于投资中石油股票。

可见,坚持长期投资并不等于永远持股不动。当遇到更好的投资机会时,换股就是必要的,而且也能够为你带来大量财富。所以,当你确定新的目标可以有高出原有股票的更好的成长性的时候,你就可以换股。但如果你对新的目标的了解程度还不如原来的目标的时候,就最好不要轻举妄动。

不符合“七成五”法则就不是好股票

我们所做的事情,不超过任何人的能力范围。

——巴菲特

在美国股市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投资方法,什么小资本化、大资本化、成长法、价值法、动态法、主题法、产业循环法等层出不穷。这些投资方法都曾经起到过一定的效果,但在很多投资者发现这些方法都不管用。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股市中的这些曾经在某些时候有效的投资方法一旦被大家所掌握,就会成为证券公司拉动或打压市场的工具,而投资者也会因为这些似是而非的理论丧失判断、分析能力。这样,投资者的亏损就是必然的了。更何况,既然这是一种被实践证明能够赚钱的理论,那些始作俑者又怎么可能公之于众、“教会徒弟,饿煞师傅”呢?

但是,很多投资者常常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卖出股票,因此股票的实际价值已经远远低于股票价格了,他们还会把这些股票紧紧地攥在手中等待着它涨起来。

对此,巴菲特的一贯主张也是成功进行股票投资的方法很简单,根本就不需要用到什么高深理论。巴菲特说:“我们所做的事情,不超过任何人的能力范围。”“多做额外的工作,不一定就能得到与别人不同的结果。”

巴菲特认为,是否需要卖出股票可以参考“七成五”法则来判断。

在一次大型聚会上,巴菲特环顾一下四周发现大概有80个人,于是对大家说,在座的人中至少有2个人的生日是同一天。大家对他的这一断言表示怀疑,认为他是在胡说;没有经过调查又怎么能下此结论呢?

巴菲特确实没有经过调查,事实上他也不需要去调查,而只不过是运用了最简单的概率知识而已。根据概率原理,80个人的生日分布在一年365天中,2人以上的生日是同一天的概率高达75%。也就是说,巴菲特的这一说法有75%的可能是成立的,至于不成立的可能性则只有25%。这就是著名的“七成五法则”,在他一生的投资生涯中,这一法则被运用到了非常娴熟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