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低调做人的50个密码高调做事的50个细节
45140100000017

第17章 骄兵必败忍者无敌(3)

怨恨的结果常常使人更加郁闷、烦恼。就算怨恨是真正的不公正与错误,怨恨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因为它很快就会转变成一种习惯情绪。一个人习惯于觉得自己是不公平的受害者时,就会定位于受害者的角色上,并可能随时寻找外在的借口,即使对最无心的话在最不确定的情况中,他也能很轻易地看到不公平的证据。

一般情况下,习惯性的怨恨一定会带来自怜,而自怜又是最坏的情绪习惯。这个习惯已根深蒂固,如果离开了这个习惯,就会觉得不对劲、不自然,而必须开始去寻找新的不公正的证据。心理学家认为,这类人只有在苦恼中才会感到适应,这种怨恨和自怜的情绪习惯,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不快乐的可怜虫或者牺牲者。产生怨恨的真正原因是自己的情绪反应。因此,只有自己才有力量克服它,如果你能理解并且深信:怨天尤人不是使人成功与幸福的方法,你便可以控制住这种习惯。

一个人有怨恨之心,他就不可能把自己想象成自立、自强的人。怨恨的人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把自己的感受和行动交给别人支配,他像乞丐一样依赖别人。如果是有人给他快乐他也会觉得怨恨,因为对方不是照他希望的方式给的;如果是有人永远感激他,而且这种感激是出于欣赏他或承认他的价值,他还会觉得怨恨,因为别人欠他的这些感激的债并没有完全偿还;如果是生活不如意,他更会觉得怨恨,因为他觉得生活欠他的太多。

在大多数情况下,怨恨是我们自己招来的。所以,我们还应该自己想办法,消除这种抱怨,把自己从抱怨中拯救出来。

不发怒,不被动

培根曾说:“愤怒,就像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一同毁灭。”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要学会忍耐,以一种心平气和的心情来解决问题,千万不能一碰到“导火线”就暴跳如雷,导致情绪失控。

通常情况下,在你听到别人对我们发怒的时候,我们总是忍不住反驳,甚至比他更愤怒。这就会使得双方都陷入不理智的泥潭,难以自拔。也或者是别人故意惹你发怒,因为一个人在发怒的时候,就像疯了一样,自然会犯下冷静时不会犯的错误。这样情况就会向有利于对方的方向发展,正合了对方的意愿。所以,当你面对一个怒不可遏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上了对方设的圈套。

明朝苏州城里有一家典当铺的掌柜是尤老翁,他一向信奉和气生财,从来不和顾客发生争执。一年年关前夕,尤老翁在里间盘账,忽然听见外面柜台处有争吵声,就赶忙走了出来。原来是伙计正在与常在这里典当东西的赵老头争吵着什么。

尤老翁二话不说,先将伙计训斥一顿,然后就赔着笑向老人赔不是。可是老人脸色铁青,不见一丝和缓之色,站在柜台前一句话也不说。

挨了骂的伙计委屈地向老板诉苦:“老爷,这事不能怪我呀,是这个赵老头蛮不讲理。他前些日子当了衣服,现在,他说过年要穿,一定要取回去,可是他又不还当衣服的钱。我刚一解释,他就破口大骂。”

尤老翁点点头,打发这个伙计去照料别的生意,自己过去请老人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下,语气恳切地对他说:“老人家,消消气,不要与伙计一般见识呢。我知道你的来意,过年了,总想有身儿体面点的农服穿。这是小事一桩,大家都是熟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什么事都好商量。”

说着就吩咐另一个伙计查一下账,从老人典当的衣物中找四五件冬衣来。衣服取来后,尤老翁亲手递给他说:“这件棉袍是你冬天里不可缺少的衣服,这件罩袍你拜年时用得着,这三件棉衣,孩子们也是要穿的。这些你先拿回去吧,其余的衣物不是急用的,可以先放在这里。”

赵老头仍然板着脸,似乎一点儿也不领情,拿起衣服,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急匆匆地走了。尤老翁并不在意,仍然含笑拱手将老人送出大门。

没想到,当天夜里赵老头竟然死在另一店中。老人的亲属乘机控告那位店主逼死了人,与他打了好几年官司。那位店主被拖得筋疲力尽,花了一大笔银子才将此事摆平。

事情真相很快透露了出来,原来老人因为负债累累,家产典当一空后走投无路,就预先服了毒,来到尤老翁的当铺吵闹寻事,想以死来敲诈钱财。没想到尤老翁并没有以怒制怒,而是一忍再忍,明显吃亏也不与他计较。结果老人只好赶快撤走,在毒性发作之前选择了另一家。

如果在老人来寻衅滋事的时候,尤老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怒相对,那么最后摊官司的肯定就不会是另一家店了。事后,有人请教尤老翁,怎么会料到赵老头有以死进行讹诈这一手?尤老翁说:“我并没有想到他会走到这条绝路上去。我只是根据常理推测,若是有人无理取闹,那他必然有所凭仗。在我当伙计的时候,我爹就常对我说‘天大的事。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有时故意使用一种“激将法”,来诱使对方中计。所谓“激将”,就是刺激你的情绪,让你在情绪躁动中,失去理智,从而犯错。因为人在心智冷静的时候,大都不容易犯错。但是没想到,对方却镇定自若,不理不睬。在这个较量过程中,发怒的人很明显的输了。看来,打倒一个愤怒的对方,没有比冷静更好的办法了。

楚汉之争时,项羽将刘邦父亲五花大绑于阵前,并扬言要将刘公剁成肉泥,煮成肉羹而食。项羽意在以亲情刺激刘邦,让刘邦在这种压力下,自缚投降。但是刘邦非常聪明,也很冷静,没有为情所蒙蔽,他忍住了父亲被害的悲痛,他的理智战胜了一时的情绪。

对此项羽根本没料到,以致无策回应,只能潦草收兵。

与此相同的是,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祁山交战,诸葛亮千里劳师欲速战。司马懿看穿孔明急于求战的心理,因为蜀军远征,粮草供给线过长,时间越久越对蜀军不利,所以他便以逸待劳,坚壁不出,以空耗蜀军士气,然后伺机取胜。

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闭门不战,无计可施,最后想出一招,送一套女装给司马懿,以羞辱他闭门不战宛若妇人。这时一般人根本无法忍受的侮辱,可司马懿毕竟非同一般,他落落大方地接受了女儿装,情绪并无影响,还是坚壁不出,诸葛亮几乎无计可施,最后身死五丈原。

很多吃过这样苦头的过来人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忠告:不要因为别人发怒,你便心情不好,情绪不稳定,相反,这个时候正是你应当心平气和的时候。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这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需要靠后天去慢慢地修炼。当你想发怒的时候,你不妨设想这样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这样到底会不会损害你的利益,损害的利益有多大。如果你能真正地意识到发怒只能把事情搞砸,而绝对不能把事情完美解决的话,你就会好好地约束自己的情感,好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不要因为别人发怒,你便怒不可遏,要知道那正是你应当冷静平和的时候。如果你也受其影响,愤怒不已,正好落进了别人给你设好的圈套,因为你在愤怒中的所作所为都是对方渴望看到的。你的愤怒只会让你输得更惨,其他没有任何益处。

别人气,我不气

豁达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待人处事方式。要想自己生活得快乐,要使别人对自己充满好感,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就应该凡事看开一点儿。

与人相处时,大家难免开一些玩笑,但一些量小之人,常因对方的玩笑无意中伤了自己的自尊而大发雷霆,以致双方都很尴尬。

小李是位个性开朗的青年,经常喜欢开别人的玩笑。但大家基于同事的关系,有时即使听到让人不怎么舒服的玩笑,为了不想发生不必要的冲突,总是能忍则忍,避免日后相处尴尬。

有一回,小李对一位女同事说:“我昨天参加朋友的婚礼,新娘长得很像你,同样都是美丽动人,可是对方年纪轻轻的就嫁掉了。我什么时候才可以喝到你的喜酒呢?”

小李的话还没说完,当场就引起女同事的不悦,她狠狠地发了一顿脾气,一点儿都不像平常那个温柔的女孩,让在场的同事都吓了一大跳。

大家不免好奇,个性温和的她,到底为了什么而大发雷霆?原来她刚与交往多年的男友分手,心情尚未恢复平静,一听到小李的发问,让年纪老大不小的她顿时觉得有种被侮辱的感觉,一时气愤难平。

其实小李并没有恶意,对她分手的事也不知情,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很多的争执不就是因此发生的吗?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有很多事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但有人却看得非常严重,经常是暴跳如雷,而且怀恨在心。

有些人之所以觉得事态严重,多半是忍受不了别人的嘲笑。在好胜的自尊心作祟下,便用发脾气来表示自己的不满,结果是愈来愈糟,不但无济于事,还会引起更大的误会。

泰戈尔说:“当人微笑时,世界爱了他;当他大笑时,世界便怕了他。”

微笑可以化解一切争端,能够消除冲突;它能平息我们的怒火,有效缓解心中的闷气。

所以,当我们遇到别人开我们玩笑时,无谓的反击或生气,只会让对方自以为占到便宜,继续挑起他下次的兴趣。反之,如果能不为所动,或者用释怀的心情面对,对方反而会知难而退。

其实,人的烦恼一半源于自己,即所谓画地为牢,作茧自缚。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争强好胜失去一定限度,往往受身外之物所累,失去做人的乐趣。只有承认自己某些方面不行,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不因忌妒之火而吞灭心中的快乐。

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快乐、潇洒,何不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就算偶尔充当别人的笑话来源,不也是调剂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吗?

毫无疑问,“心气平和”是被人称道的。生气归根结底是一种情绪,它与理智永远是对立的,它们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总是不可避免地纠缠在一起。具体体现在人身上时,它们总是演绎着成功与失败、完美和缺陷的戏剧。一个爱发怒的人,常常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自己打败了自己;而保持平和之人,则能因冷静与和气,而立于不败之地。

洛克菲勒在某案件中受审时,因为在面对对方的询问时持平和的态度和做不同声色的答复,使他赢得了这场官司。那个质问的律师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而很不冷静,如果洛克菲勒也发怒,本来也是人之常情,不过他在法庭上很冷静,很理智,因而打赢了官司。

“洛克菲勒先生,我要你把某日我写给你的那封信拿出来!”那位律师用一种很粗暴的声音说。这封信是质问关于美孚煤油公司的许多事情,然而这些事件那个律师在法律上并无权利去质问。

“洛克菲勒先生,这封信是你接的吗?”法官问。

“我想是的,法官。”

“你回那封信了吗?”

“我想我没有。”

然后他又拿了许多别的信出来,也照样宣读了。

“洛克菲勒先生,你说这些信都是你接的吗?”

“我想是的,法官。”

“你说你没有回复那些信吗?”

“我想我没有,法官。”

“你为何不回复那些信呢?你认识我,不是吗?”那律师问。

“啊,当然!我从前是认识你的!”

洛克菲勒所答复的这句话如此之明显,以致那律师气得差不多要发疯了。全庭寂静得毫无声息。而洛克菲勒坐在那里丝毫不移动一下。

“不要因为别人发怒,你便怒不可遏。要知道那正是你应当平和的时候。”这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下次,当你想要发怒的时候,应该先想想这种爆发会发生什么影响。如果你知道发怒必定会有损于你自己的利益,那么最好约束你自己,无论这种自制是怎样的吃力。

如果你想消除愤怒,可用以下方法:

首先,你要尽量推迟发怒的时间。如果你在受刺激的情况下总是动怒,那么先推迟十秒钟,下次推迟二十秒钟再发怒。不断延缓动怒时间,以至完全消除怒气。

不要欺骗自己说你可以喜欢令人讨厌的东西。你完全可以讨厌某件事,但你大可不必为此发火。你可以请信得过的人帮助,让他们每当看到你动怒时,便提醒你,但不要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

其次,你不妨写一份“动怒日记”,记下你动怒的时间、地点、对象和原因。强制自己诚实地记录所有的动怒行为。你很快就会发现,如果是经常生气,光是要记录这件麻烦事就可迫使你少生气了。

当你大发脾气后,大声宣布说你错了,这一声明使你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改正动怒是一种压力。

在即将发怒前,及时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找一件轻松而有意义的事做一做、想一想,这样就能转移愤怒,从而让自己的心态逐渐平和。

不生气时,去和经常受你气的人谈谈。彼此听听对方最容易发怒的事,想一个沟通感情的方式,不要生气。也许约定写张纸条,或做个缓和情绪的散步,这样你便不必继续用毫无意义的怒气来彼此虐待。经过几次缓和情绪的散步之后,你会发现发怒是件多愚蠢的事情。

在最初的几秒钟,说出你的感觉以及你以为对方如何感觉。最初的十秒钟是最为关键的,一旦过了,你的怒气常常即刻消散。

记住,你认为的任何事,都有可能遭到半数人的不赞同。有了这个心理准备,你就不必选择生气。否则,完全为自己的情绪所主宰,必然只能吞下挫败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