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廉雨清风沐桃李
45155500000007

第7章 基于线阵构建的民办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反思

——兼析当下我国民办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问题与路径突破

陈金波 陈建荣

摘要:廉政文化教育是保廉防变的重要措施,考察民办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剖析其潜在归因,寻找其治本之策,是构建民办高校廉政文化教育良性架构的科学之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 廉政文化 教育 创新 反思

一、治本诉求:奠定廉政文化教育在民办高校廉政建设中的思想基石

截止2010年,“民办高校已发展到676所(含独立学院323所)”淤。有专家预测,到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收关的2020年,民办高校将占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作为改革创新的产物,民办高校能否超脱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而成为一片“净土”?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的民办高校,要站稳脚跟,必须进一步密切与社会及政府各方面的联系。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预防民办高校腐败呢?或许,倡导社会共同参与“从内治理”的廉政文化教育能成为打破过去“从外惩防”体制内单向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

著名哲学家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邓小平强调抵御腐败“要从教育入手”,江泽民指出:“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应主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榆。教育部要求:“认真抓好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促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与反腐倡廉教育融合互动。”毋庸置疑,廉政文化教育既是育廉行动的基本手段、导廉过程的行动先导、倡廉反腐的防范基点,又是引导个人养成方正品行操守的重要基石和必要条件、引领社会培育绿色人际生态圈的有效保障。利于推动民办高校权用于公共发展、利谋于高教事业、情系于人才培养、心聚于人民诉求,于国、于校、于师生皆赢。

二、问题管窥:考察梳理民办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问题症结

(一)对称失衡,廉政文化教育的指向欠清

一方面,教育受体要求不对称,存在“三重三疏”现象:注重教育一般干部,疏于要求主要领导,致使领导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未能发挥;注重教育党员干部,疏于引领普通教工,致使群众监督缺位;注重提醒干部自身,疏于引导干部身边人员及其家属,致使腐败空间仍然较大。另一方面,教育实施倾向不对称,存在“三偏三缺”现象:偏于迎奉领导指示行事,缺乏契合“校本实际”的适应性措施,造成“上亮下黑”;偏于表象声势的营造,缺乏有益经验的推广,致使廉政教育未能超脱隔靴挠痒的被动状态;偏于浮光掠影式的蜻蜓点水与急功近利式的“速食快餐”,缺乏常抓不懈的系统教育,致使廉政教育成为常备摆设。

(二)知行缺位,廉政文化教育的惯式盛行

民办高校对廉政文化教育存在认识偏差,造成行动缺位:一是拈轻怕重惯式,对最易接触诱惑的重点对象的廉政教育常挂“空挡”,对远离权力的普适性对象的泛化式廉政教育频繁涉及,出现“领导患病、群众吃药”的怪象。二是奉纵衍横惯式,侍奉上级紧锣密鼓,普泽全员心不在焉,致使廉政教育难植沃土。三是重教轻行惯式,偏好枯燥的教程化传递,缺乏鲜活的身体力行,致使廉政说教难获认可和支持。四是重讲轻罚惯式,偏好宣讲以廉治国的大道理,却忽视治罚廉政失范的小细节,致使“光唱不练”演化成领导干部不正确的心理暗示。这些惯式易使民办高校管理干部搞花架、出虚招、远群众,形成教工对学校的“油水关系”。

(三)形质分离,廉政文化教育的合力缺失

一方面,办学关注点的位移使廉政文化教育的整合力减弱。部分民办高校实施教育习惯于以文件对接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造成上行下效,未能形成聚合性廉政教育实效。另一方面,本位意识的盛行使廉政文化教育的投入者形单影只。民办高校从边际成本最低化的经营理念出发,配置纪检编制以底线职数,使单薄的力量无暇顾及廉政教育,而高校其他部门习惯于“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甚少涉含廉政教育,使本应联动协作、立体配合的廉政文化教育成为学校纪委监察部门的“单打独斗”,未能形成紧拧的教育合力。

(四)考监缺量,廉政文化教育的效度受限

一方面,廉政文化教育与学校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联动割裂。考前,既存在以突击运作博取考核高分的侥幸心理,又存在“平安即功”、“以绩代廉”、“小错无碍”的考评观念,未能筑“绩效观念”于考核之前;考中,不设考评主体权重,常以领导评定代替群众评价,未能融“廉政责任”入考核之中;考后,较少查因寻源和整改治理,导致“廉与不廉无差别”,未能降“廉政风险”于考核之后。另一方面,适应“校本实际”的廉政文化教育评价体系乏于构建与运用,未能形成助推廉政教育发展的适应性良态机制。

三、线阵联动:突破创新民办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路径

(一)突破惯式,找准“切入点”构筑“个性线”

一是以强化领导载体为“切入点”,构筑契合实际的“个性化”组织平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立足于民办高校理事会与行政校长是实际权力主导的现实,加强对相关权力主体的廉政教育,使其明廉政之律、知廉洁之重、行廉教之举、落廉建于实处。

二是以丰实形式载体为“切入点”,构筑特色鲜明的“个性化”文化阵地。民办高校应发挥校园活动丰富活跃的优势,积极导入廉政文化元素,打造廉政文化教育与校本特色文化交合融汇的无形阵地,使干部师生从中洗礼受育。

三是以夯实物质载体为“切入点”,构筑符合要求的“个性化”投入体系。发挥民办高校办学灵活性的优势,从长远战略规划出发,适时投入物质经费,保障展廉影片、导廉讲座、论廉述评、聚廉讨论、涉廉广告不断映射开来,有效营建起富有特色的廉政文化教育氛围。

(二)因角施教,把好“契合点”构筑“层次线”

1.契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从“阶梯”维度丰实廉政文化教育体例

中高层管理干部手中掌有相对多的实权、支配相对多的资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廉政文化教育的核心是引导他们遵守“为官之道”,引领“下梁不歪”:

一是坚持以引领自我教育为“上阶”。“一个干部或党员蜕化变质,往往是从思想上的蜕化变质开始的。”故要借评价导向激活其内驱力,推动其自我加压、自我改造、自我提高。

二是坚持以规范组织教育为“中阶”。借廉政专题教育、集中教育、重点教育,“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消除其可能存在的“羡腐心理”,培养其向上的廉洁素养。

三是坚持以强化警示教育为“下阶”。借身边典型案例的监狱行走体验消除其侥幸心理,借适应“罪过”的必要惩治警示处于腐败边缘的“亚腐败者”,使其望腐生畏、近腐却步。

2.契合普通职员的使命教育,从“辐射”广度拓展廉政文化教育空间

普通职员是具体任务的执行者、领导行动的参与者、配合者和见证者,拥有一定可予“寻租”的资源,廉政文化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其尚廉情操,引导其廉洁从业。

一是发挥群防群治的“前卫作用”,延伸廉政文化教育的“效力空间”。应着力矫正其融入“潜规则”的明哲保身心理,切实发挥其群众监督作用,使教育效力上下贯通、纵横延伸。

二是秉持岗位廉洁的“中卫使命”,扩充廉政文化教育的“覆盖空间”。努力消除其“与廉无关”的思想障碍,帮助其走出“重岗轻廉”的认知误区,引导其廉洁立言、自律立行。

三是致力无缝对接的“后卫预期”,拓展廉政文化教育的“塑及空间”。摆脱“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的困境,对普通职员实行未雨绸缪的先行廉政教育。

3.契合专任教师的师德教育,从“示范”向度增强廉政文化教育力量

专任教师是民办高校“小行政、大教学”的支柱,廉政文化教育的关键是引导其廉于从教:

一方面,树立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形成教师廉洁从教的“纵向政策导引”。坚持以精湛育人水平和优良师德师风的双管齐下,发挥优良师德的人魂驱动力和精神感召力,构建师德表现与教师发展利益间的考评、联动、反制机制,使师德建设成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险杠。

另一方面,针对性培育师德典型,形成点线面贯通的“横向引领示范”。引导教师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奉献精神。向上,净化心灵风气,助力干部廉政建设;向中,接受实践检验,提升教师情操境界;向下,引领学生诚信,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4.契合大学生的廉洁诚信教育,从“融合”深度提升廉政文化教育效果

大学生是民办高校的运行之源和培养对象,廉政文化教育的根本是引导学生敬廉尚德、效廉立志、诚信向学,形成健全人格,为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一是融廉政文化教育入教学环节,以课业标准保障教育效果。摒弃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和党校党课零打碎敲单向灌输廉政知识的传统做法,开辟《廉政理论与实践》、《大学生廉洁保健》等公共必修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课堂廉政文化教育,推动廉政教育进大脑。

二是融廉政文化教育入校园文化,以第二课堂增强教育效果。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廉政教育渗透校园文化建设的春夏秋冬,借以凝成民办高校标志性教育特色,使学生在文化建设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廉洁教育和诚信熏陶。

三是融廉政文化教育入学生求学过程,以惩处和改正廉洁失范行为。将正面示范与反面惩治贯穿于学生学业的始终,激励学生见廉思齐,并纳学生廉洁诚信档案入电子学务管理系统,构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动态管理机制,引导学生养成廉洁慎独、自律诚信的优秀品质。

(三)创新导航,立足“关键点”构筑“新视线”

1.创新表现手段,增强廉政文化教育的灵魂渗透力

毛泽东指出,“做工作要有三条:一是情况明,二是决心大,三是方法对”。清晰地表达了用准廉政文化教育方法与手段的重要性。为此:

一要创新廉政教育的“实践锻炼手段”。实践证明,缺失实践体验的“干巴巴的教条,简单的说教,不会有说服力”輥輰訛,故要推动干部教师深入田间、乡村、社区、企业,一体耕种、劳作、服务、吃住,使他们亲身体验基层民众的艰难,从而珍惜当前而远离诱惑。

二要创新廉政教育的“传递技术手段”。将尖端光影、智能感应、3D声光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廉政文化教育实践环节,创新“幻影基地”,让受教育者产生如履薄冰的紧迫感,推以震撼效应渗进师生心田,达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輥輱訛的效果,引导其向善向廉。

三要创新廉政教育的表现倾向,邓小平指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如果教育干部师生廉洁到生活艰难、清廉到亲情分离、劳累到病榻不息,就会因脱离现实而无法引起受育者思想上“共鸣”,亦难引起行动上“共舞”,因此,应从贴近现实、融进生活、黏紧幸福的视角宣传廉洁典型,使受教育者在向往幸福生活中走向廉洁。

2.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廉政文化教育的运行驱动力

一方面,坚持“纵横联动”,健全“内部协作机制”。江泽民指出“靠一部分人来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落实到基层,发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来做”。民办高校应充分发挥体制优势,突破纪委包揽廉政教育的“单打独斗”困局,推动校内单位部门从游离于廉政教育的“局外人”转化为廉政教育分口负责的“份内人”,形成配合密切、协作灵敏、开展有序的廉政教育新格局。

另一方面,坚持“内外联动”,健全“外部协作机制”。民办高校应在迎接社会挑战和借势社会力量的平衡中加强与公检法司、新闻单位、廉教基地的联动协作,推动廉政文化教育资源、信息、优势的互享,强化廉政文化教育人力、物力、载体的互补,保持廉政文化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形式的新颖性、效果的长效性,不断推动廉政文化教育与时俱进。

3.创新评价体系,强化廉政文化教育的监督约束力

孟德斯鸠指出:“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輥輴訛这个界线就是包含考核在内的外部约束,这也印证了“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的那句古训。为此:

一要完善廉政文化教育相关制度。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制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哪里制度稳定,那里便一切稳定;哪里制度松垮,那里便一切松垮和陷入混乱。”因此,当务之急,应健全稳定性配套制度,推进廉政教育由“柔性要求”向“刚性管理”转变。

二要健全廉政文化教育评价规则,克服民办高校廉政教育起步晚、经验缺、人员紧的现实困难,探索系统化、标准化、责任化的廉政文化教育评价规则,科学设计和协调不同参与主体的评价权重,推进廉政文化教育考核由“自评”向“他评”转变。

三要深化廉政文化教育评价结果的运用,将廉政文化教育评价结果与干部考察、教师晋职和学生评奖等联动挂钩,切实提高廉政教育评价结果的“效度”。发挥廉政教育评价结果的督促功能,从而有效提高廉政教育的“信度”,推进廉政教育由“坐而论道”向“实践运用”转变。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