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方文论史纲
45190800000010

第10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理论(3)

其四,驳柏拉图把诗人驱逐出他的共和国。锡德尼认为,柏拉图既是哲学家,就是诗人的天然敌人。(上,P245)其实柏拉图所预防的也是指诗的滥用,而不是指诗。(上,P245)因此,用柏拉图驱逐诗人也无法否定诗本身。

由以上所述可见,锡德尼的《为诗辩护》指出了诗之所以优越、有价值,其本质特征是:形象图画的再现;虚构、结合一般概念和个别实例,感动人的心灵,怡情悦性,劝人向往德行;整齐动人,易于记忆。这些几乎把古希腊罗马,特别是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关于诗(文学)的理论观作了一个总览,因而《为诗辩护》是英国文论的经典之作。

(第七节)莎士比亚与培根的“想象论”

一、莎士比亚的“真实”与“想象”

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是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戏剧家和诗人。他的文论观点主要见于他的一些戏剧和十四行诗之中。

(一)艺术本质论:艺术的目的是反映自然

莎士比亚主张“镜子说”。他认为,自然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必须摹仿自然。因为自然比艺术更丰富、更美好。他在自己的第103首十四行诗中专门讲到了这个方面。“镜子说”是莎士比亚继承了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画家是自然的镜子”观点的变化,但莎士比亚是从戏剧剧本的创作和演出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的。

对戏剧创作,莎士比亚认为“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29而对戏剧表演,他反对演员的表演“过”与“不及”,“要是表演得过分了或者太懈怠了,虽然可以博得外行观众的一笑,明眼之士却要因此而皱眉。”也即戏剧要真实反映自然,才具有永恒的价值。

(二)艺术真实与艺术想象

对艺术真实,他在《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二场中,借剧中人物口说:演戏的目的,……都是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莎士比亚既要求艺术忠实于自然,又要求艺术真实高于自然。

对艺术想象,他借《仲夏夜之梦》中人物忒修斯之口说:“疯子、情人和诗人,都是幻想的产儿:疯子眼中所见的鬼,多过于广大地狱所能容纳;情人,同样是那么疯狂,能从埃及人的黑脸上看见海伦的美貌……想象会把不知名的事物用一种形式呈现出来,诗人的笔再使它们具有如实的形象……。”“他们所理会到的,永远不是冷静的理智所能充分了解。”30不仅关注到了想象,而且莎士比亚也还注意到戏剧创作中的虚拟手法也离不开想象。“凭着那想象力……叫多少年代的事迹都挤塞在-个时辰里。”

很显然,莎士比亚虽然很重视艺术真实反映自然,但他并没有把艺术真实与自然本身等同起来。在莎士比亚看来,艺术是离不开想象的。莎士比亚的这些片断语言,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文论主潮——现实主义。

二、培根论文学想象

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和美学的奠基人。他的《学术的进展》中对于诗(文学)进行了很精辟的论述。

(一)诗与想象和虚构的关系

培根根据心灵的三种功能(记忆、想象、理智)把学问分为三种:历史、诗、哲学:记忆——历史、想象——诗、理智——哲学,即诗是与历史和哲学并列。他认为,就人的心理能力而言,历史属于记忆的领域,哲学属于理性的领域,诗则属于想象的领域。因此,他说,诗是真实地由于不为物质法则所局限的想象而产生的,……它就是那可用散文或韵文表达的“虚构的历史”。(上,P247)

(二)诗胜过历史

他认为诗凭借“不为物质法则所局限的想象”而给人以“虚构的历史”,而这种虚构的历史能够比真实的历史给人的心更多的满足。(上,P248)而这种特点和功用,完全是想象和虚构的功劳:正因为真正的历史所表现的行动和事件比较普通,……于是诗便授予它们更多的离奇罕见的事物,更多的意外与互不相容的变化,这样看来,诗所给予的是弘远的气度、道德和愉快。”(上,P248)在这里,培根指出艺术现象不受物质世界的法则的制约,它可以随意拆分或糅合,尤其强调了虚构以获得更大的惊奇和愉快为原则。

(三)诗具有神性

他说:诗所给予的是弘远的气度、道德和愉快。因此,诗一向被人认为是参与神明的,因为它可以使人提高,使人向上;而理智则使人服从事物的本性。

正因为如此,他认为应该尊重诗。他指出,由于诗对人性及人的快乐的这些巧妙的逢迎,再加以它具有与音乐的一致与和谐,在不文明的时代与野蛮的地区,……唯有诗可以进门并得到尊重。(上,P248)

培根强调诗(文学)的想象、虚构及其使人满足、愉快是他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继承,也是在感觉经验论的基础上的发挥,与锡德尼的观点也是一致的。

(第三章)思考题与答案要点

一、简述但丁的“四义说”和民族语言理论的核心内容。

答:(一)作品意义的“四义说”。

1、作品有“四义”。通过文字得到的是一种意义,而通过文字所表示的事物本身所得到的则是另一种意义。前者叫做字面的意义,而后者则可以称为譬喻的意义。简言之,诗(文学)作品的“四义”是:字面的、寓言的、哲理的、秘奥的意义。

2、作品的主题、形式、名称都具有双重性。但丁指出,我们必须从字面意义上,然后又从寓言意义上考虑这部作品的主题、形式和名称的双重性。

3、悲剧和喜剧语言各不相同,悲剧语言崇高雄伟,喜剧语言松弛卑微。

(二)民族语言理论

首先,指出了俗语的性质及其与文学语言的关系。他指出,俗语就是人学到的习用语言。因为它对我们是自然的,而另一种是人为的。

其次,高度评价俗语,要求以俗话来建立意大利统一的民族语言。第一,俗语是光辉的。第二,俗语是基本的。第三,俗语是宫廷的。第四,俗语是法庭的。即确定了“俗语”的高贵性、感染力、通用性、权威性、平正性。

再次,强调意大利俗语是最优秀的语言。

二、简述卜伽丘的诗论。

答:卜伽丘的诗论是:(一)诗必须虚构。他说:要使真理须经费力才可以获得,因而产生更大的愉快,记得更牢固,诗人才把真理隐藏到好像是不真实的东西后面。(二)诗是一种热情的而又精细的创作。诗有审美特质的几个方面:情感性、创造性、虚构性、形式美。(三)诗是讲话。从语源上来说,诗是一种精致的讲话。(四)诗的起源。强调诗的创作和起源都是非人力所使然,而是神力凭附的结果。

三、意大利关于诗学的今古论争主要有哪些?

答:保守派主张恪守古训,革新派要求古为今用。革新派主要是钦提奥、马佐尼,而保守派的主要代表是明屠尔诺。

今古之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如何对待亚里士多德《诗学》、贺拉斯的《诗艺》等经典着作。其二,关于文艺体裁,如喜剧、悲剧、悲喜混杂剧及英雄史诗应是什么样的等。其三,关于一些具体作品,如对阿里奥斯托的《疯狂的罗兰》,塔索的《解放了的耶路撒冷》,瓜里尼的《忠实的牧羊人》等应如何评价。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而以第一方面作为关键。

(一)钦提奥与明屠尔诺的论争:权威、规则与体裁。1、明屠尔诺认为传奇体叙事诗的发明者都是些野蛮人。钦提奥则认为,诗艺(诗的规则)应从当从当代诗人的创作中获得。2、权威与规则。明屠尔诺认为,真理只有一个,且永远是真的。钦提奥则认为权威有时代性和民族性,规则应该是变化的,鼓励创新。(二)瓜里尼为悲喜混杂剧的合理性与优越性而辩。为证明这点,他举了许多自然、技艺、艺术中的混合(譬如骡子、青铜、绘画色料、音乐曲调等等)。(三)马佐尼为《神曲》辩护:诗的游戏、想象与风格。1、诗可摹仿,可娱乐,可游戏。马佐尼首开了游戏说。2、想象的作用。想象可以实现虚构性和逼真性。3、诗的目的在于产生惊奇感。惊奇感还是要以可信性为根基。4、诗应该雅俗共赏。(四)卡斯特尔维屈罗诠释《诗学》。1、强调了诗的题材的和语言的特点。2、指明了诗人的功能。3、对《诗学》的阐释初步建立了“三一律”的规则。

四、塞万提斯的小说理论及其意义主要有哪些?

答:塞万提斯的小说理论有:(一)自然是小说的唯一范本。1、忠实于现实。他继承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进一步阐述了“镜子说”。2、艺术美和真实。艺术真实不同于自然之真实,艺术真实之目的是“像真”。(二)“寓教于乐”需要作家的“才情”。首先,他谈到应当是作品中的人物有才情。其次,他关注到,要使人物能有“才情”,小说家则必须有“才情”。塞万提斯的这些关于小说创作的论述,虽然主要是对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的《诗学》和《诗艺》的引申发挥,但是是西方小说理论的滥觞。

五、维加的戏剧理论有哪些?

答:维加的戏剧理论有:(一)理论方面。1、重视喜剧。充分肯定了喜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喜剧很有群众性,会给人以美感和教益。2、真实、教育作用。戏剧的教育作用首先来自它对现实的忠实的、逼真的反映。他始终坚持“艺术的目的是逼真地反映现实”的原则。3、题材两类。戏剧题材总有两方面:“荣誉”、“美德”。4、革新戏剧。他提出应当以西班牙民间的戏剧为基础创造新戏剧。(二)创作方面。1、性格服从统一的情节,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2、人物要归于类型。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特点要求。

六、锡德尼的《为诗辩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正面树立的观点有:1、历史发展角度,诗是既开始得早又存在得久的知识形式。2、语源角度,诗人是创造者,他创造出另-种自然。3、性质角度,诗是一种摹仿艺术,目的在于教育和怡情悦性。4、功能角度,诗人最能启发德行。诗人确是优先于其它竞争者而有此权利的。5、比较来看,诗人兼有道学家和历史学家的长处。(二)反面批驳之观点是:1、驳应该把光阴花费在比诗更好的知识上。2、驳诗是谎话的母亲。3、驳诗是腐化的保姆。4、驳柏拉图把诗人驱逐出他的共和国。

七、简述莎士比亚与培根的“想象”论。

答:(一)莎士比亚的“真实”与“想象”。1、艺术本质论:艺术的目的是反映自然。莎士比亚主张“镜子说”。“镜子说”是莎士比亚继承了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画家是自然的镜子”观点的变化,但莎士比亚是从戏剧剧本的创作和演出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的。2、艺术真实与艺术想象。莎士比亚既要求艺术忠实于自然,又要求艺术真实高于自然。

(二)培根论文学想象。1、论述了诗与想象和虚构的关系是:记忆——历史、想象——诗、理智——哲学。2、认为诗胜过历史。虚构的历史能够比真实的历史给人的心更多的满足。3、认为诗具有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