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方文论史纲
45190800000015

第15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论(1)

引语

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4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成为欧洲风靡一时的文学主流,它是民主运动与民族自觉、解放运动在文化上的反映。法国大革命后的理想失落给浪漫主义及其理论造就了合适的土壤。从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来看,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为文学的浪漫主义开辟了理论基础。从文艺本身的发展来看,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倾向,古已有之。“浪漫主义”一词起源于中世纪情节离奇、富于幻想的“浪漫传奇”,18世纪以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潮的思想自由、个性解放和返回自然,狄德罗的诗意说和天才论,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等,都具有浪漫主义的某些特点,表现出对情感的重视、对个性自由的颂扬。“浪漫的”作为一个被肯定的概念,就是歌德、席勒总结这一新出现的文学思潮时提出来的。浪漫主义文论的总体特征有:1、倡导天才和个性解放。2、重视想象和情感在文艺活动中的巨大作用。3、向往人类的自然状态,以反对人类的文明状态的矫情虚伪。4、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创造。5、把中世纪的欧洲理想化,有一定程度的神秘色彩。

(第一节)英国浪漫主义文论

英国的浪漫主义是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和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的产物,其文论主要是一些浪漫主义诗人关于诗的精辟论述。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等为代表的“湖畔派”诗人,把宗法制度下的自然生活同产业革命后的工业城市相对照,表示对资本主义的反感。雪莱、济慈也是英国浪漫主义文论的主要代表。

一、华兹华斯的诗论

华兹华斯(WilliamWordsworth,1770-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理论家、“湖畔派”诗人。生活孤独,常常把精神世界寄托在大自然之中。他为《抒情歌谣集》的所写的两篇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艺术纲领,主要体现了如下的浪漫主义思想:

诗的题材应是田园生活。他说:“我通常都选择微贱的田园生活作题材,因为……少受一些拘束,……更纯朴和有力的语言;……更单纯的状态……更能持久;……热情是与自然的美而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46。

诗的语言应“采用人们常用的语言”。因为这是“一种更纯朴和有力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都很单纯而不矫揉造作。”它“是更永久、更富有哲学意味的”47。这种来自大自然的语言,能流露真实的思想情感,把平凡的事物描写得不平凡。

写诗需要六种的能力:第一是观察和描绘的能力;第二是感受性;第三是沉思;“第四是想象和幻想,也就是改变、创造和联想的能力。第五是虚构……最后是判断……。”

华兹华斯特别重视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幻想,因为想像与幻想造成通感和移情。“在这些意象中,想像力赋予的能力、抽出的能力和修改的能力,不论直接地或间接地发生作用,三者都是联合在一起的。49而且想像力也能造形和创造。50但是想象和幻想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幻想是在于激发和诱导我们天性的暂时部分,想象是在于激发和支持我们天性的永久部分。

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诗论及其创作实践,在西方影响巨大,他的诗歌主张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柯勒律治的诗论

柯勒律治(SamuelTaylorColeridge,1772-1834)是英国着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兼文学批评家。他的文学批评着作,除了和华兹华斯共同出版的《抒情歌谣集》1800年版序言,主要有《文学生涯》(或译《文学传记》)、《莎士比亚评论集》等。

柯勒律治认为诗是天才的特产。他说:“诗是诗的天才的特产”,“天才的首要价值……就是他能把见惯的事物……在人们心目中唤起同样的感觉”。52但他同时又通过莎士比亚的沉思研究,认为后天的学习研究亦很重要。他说:“莎士比亚……耐心研究,深刻静思,……在他本行内,没有敌手,没有第二人。

想象是诗歌创作的动力。他说:“良知是诗才的躯体,幻想是它的衣衫,运动是它的生命,而想象则是它的灵魂,54由此,他在理论上把想象与幻想区别开来,他说:“它(想象)的本质是活泼的,……幻想则正相反。……幻想只能通过联想的法则,取得现成的素材”。55他把想象力看得高于幻想,因为想象“溶化、分散、消耗,为的是要重新创造”,而“幻想只能通过联想的法则,取得现成的素材。56因而离开想象,就不可能把对立的不协调的东西造成统一的艺术形象。

柯勒律治认为,想象、激情、思想的深度和活力是诗人的特征。他还说:“一个人,如果同时不是一个深沉的哲学家,他决不会是个伟大的诗人”57。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柯勒律治继承并发挥了康德、施莱格尔兄弟关于天才、想象等的观点,其理论对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雪莱的诗论

雪莱(ByssheShelley,1792-1822)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着名诗人、文学批评家。曾受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向往卢梭的“返于自然”说和葛德文的空想社会主义,集中体现其文论观点的是《诗辨》,这是与皮可克展开的一次论战,主要表现为:

对诗的界说。他说:“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并且自有人类以来就有诗的存在。”他认为诗是与民族意志相联系的。现代诗深入广泛地探测人性、表现人性,对于时代精神,他说:“诗便是最为可靠的先驱、伙伴和追随者。

对诗人的看法。他说:“诗人们,……不仅是语言、音乐、舞蹈、建筑、雕像、绘画的创造者;他们是法律的制定者、文明社会的建立者、人生种种艺术的发明者。”诗人们是祭司、镜子、言辞、号角、力量。诗人们是世界上未经公认的立法者。

对诗的社会作用。他说,诗的目的是“在读者心目中燃起他们对自由和正义原则的道德热诚,对善的信念和希望”。61而且诗的伦理教育作用是“增强人类德性的机能”,而诗的审美娱乐功能是“产生并确保这个最高意义的快乐。”他说:“诗的机能有二重功用。”64实际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认为诗是:一给人真善美,二给人以审美享受。

认为诗的语言要有音乐性。他主张诗必须讲求韵律:“诗人的语言总是牵涉着声音中某种一致与和谐的重现……并且……这种重现之重要,正不亚于语词本身。此所以译诗是徒劳无功的。”65实际上这是强调了诗的音乐性和不可翻译性,说明了语言形式之和谐美在诗中的重要地位。

四、济慈的诗论

济慈(JohnKeats,1795-1821)是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生于伦敦,家境贫寒,对当时英国的现实强烈不满,他对诗歌创作有独到见解,散见于《书信集》中。其观点集中为:

强调想象力的重要性。他曾说:“想象可以与亚当的梦相比-一他一觉醒来发觉它是真实。”66这里济慈强调了“想象所见为美者即真”的观点。他认为想象是“一种消极能力,也就是能够处于含糊不定、神秘疑问之中,而没有必要追寻事实和道理的急躁心情。”67“消极能力”能产生想象的巨大力量,莎士比亚由于具有“消极能力”的想象,所以取得了成功。

强调美感。认为美只能感而得之,不能思而得之。他说:“我宁可要充满感受的生活而不要充满思索的生活”。68他强调诗首先要考虑美感,他说:“美感是……取消一切的考虑。

诗的审美原则有二:“第一,诗应当以美妙的夸张夺人……。第二……形象的产生、发展和下落,应当像太阳一样”来得自然。

济慈强调美感,试图用“艺术的纯美”来与丑恶的现实相对抗,可以称他是19世纪后期英国唯美主义思潮的先驱。

(第二节)法国浪漫主义文论

法国浪漫主义文论影响较大,以史达尔夫人、夏多布里昂、司汤达、雨果等各自差别很大的文论观点为代表。

一、史达尔夫人的文论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史达尔夫人(cermainedesteal,1766-1817)的理论着作主要有《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简称《论文学》)、《论德国》,其理论大多与夏多布里昂的逆向浪漫主义针锋相对。

史达尔夫人在《论文学》中提出了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的概念:“希腊人、拉丁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兰西人……南方文学……。英国作品、德国作品、丹麦和瑞典的某些作品应该列入由苏格兰行吟诗人、冰岛寓言和斯坎的纳维亚诗歌肇始的北方文学。”70两者区别在:1、北方文学更关心痛苦,想象更丰富,而南方文学则更关心欢乐。2、北方文学更适合于自由民族的精神。她说:“由于土壤的贫瘠和天气的阴沉而产生的心灵的某种自豪感以及生活乐趣的缺乏,使他们不能忍受奴役。”713、北方文学迷信成分少,而南方文学则宗教迷信更多。4、北方文学具有敏感性。5、北方文学具有更多的哲学精神,因为他们普遍接受新教,而南方文学则不是,就缺乏沉思和谐。总之,由于南方与北方的气候、环境不同,人性不同,因而南方与北方的文学也就显现出不同的特点。72两者相比,她更偏爱北方文学。这主要是受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社会地理学派观点的影响。

她重视想象的作品。认为:“想象的作品以两种方式对读者起作用。”73主张想象的作品应表现固有的人性而产生情感作用,反对想象的文学作品随政治风云变幻而迎合一时的喜好。她所谓固有的人性或持久的原因,特别是指宗教感情。

史达尔夫人把浪漫诗与北方文学相连,古典诗与南方文学相连。两者区别是:1、古典诗重事件,浪漫诗重性格。2、古典诗形象完整,浪漫诗倾向自省。她说:“现代人在基督教的忏悔中养成了不断自省的习惯。”3、古典诗单纯,浪漫诗复杂。4、古典诗是一种移植的文学,而浪漫诗则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文学。因此,在史达尔夫人看来:“浪漫主义的文学是惟一还有可能充实完美的文学。”

对于诗歌,她的观点是有四:首先,诗歌来源于宗教热情。其次,抒情诗类似抒发宗教感情的诗,因为它使“人在此刹那间超越了生命的痛苦和快乐。76再次,诗是天才的事业。最后,批评布瓦洛新古典主义学究气与规则。

总之,史达尔夫人批评古典主义,肯定浪漫主义,主张自然环境决定一切,但她多让人把理想和希望寄托于宗教。

二、夏多布里昂的文论

曾担任波旁复辟王朝外交部长的夏多布里昂(1768-1848)是19世纪上半叶法国消极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基督教的真谛》。

夏多布里昂推崇神秘和忧郁。他说:“除了神秘的事物以外,再没有什么美丽、动人、伟大的东西了”。77而且,忧郁是对于神秘天国思慕向往的表现,所以,艺术家的使命在于离开现实,进入神秘、梦幻一般的境地。

他认为基督教充满诗意,是诗的源泉,因而“诗人为了找到诗的源泉,应当最虔诚地信仰上帝”。78而且“这样一种宗教(基督教)应该是有利于性格的描绘的。”79在他看来,文艺创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对基督的信仰,他说;“基督教在它诞生之时就提供了理想的精神的美或理想的性格的美。”80可见,他的文艺思想和理论是消极的、逆向的,与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有一定的渊源。

三、司汤达的文论

司汤达(Stendhal,1783-1842)是小说家、文学批评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人之一。其主要文论着作是《拉辛与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