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方文论史纲
45190800000016

第16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论(2)

司汤达推崇浪漫主义,反对古典主义。司汤达认为:“浪漫主义……可能给人民以最大的愉快。”而古典主义给他们的祖先以最大的愉快的。81在他看来。适应时代要求,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给人民以最大的愉快”的作品,就是浪漫主义的,而以摹仿古典艺术为能事,“只能给他们的祖先以最大的愉快“的作品,就是古典主义的。显然,他赞颂浪漫主义、反对古典主义。

他号召学习莎士比亚,反对拉辛的古典主义的“三一律”。他说:“拉辛也是浪漫主义者。……可是极端的庄严感是……节制。”82而莎士比亚则是一位不受任何节制的浪漫主义者,使当时的观众容易接受其对“人的心灵的激荡和热情的最精细的变化”的描写。实际上,司汤达还是把拉辛作为一名古典主义者来反对的。

以浪漫主义名义说话的司汤达的文论,要求作家走向生活、关心社会、联系现实,“表现人民的习惯和信仰的现实状况”,其实质是“现实主义”,因而推动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

四、雨果的文论

法国积极浪漫主义运动领袖维克多·雨果(VictorMarieHugo,1802-1885)的主要批评理论着作是《(克伦威尔)序言》、《莎士比亚研究》等。其核心观点有:

雨果认为人类诗歌发展分三阶段(原始、古代和近代)且有着不同的特点。他说:“而由于诗总是建筑在社会之上,那么,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式”83就会有:1、原始时期的《创世纪》;2、古代的《荷马史诗》;3、近代的戏剧。即原始时期是抒情性的,古代是史诗性的,而近代则是戏剧性的。抒情短歌靠理想而生活,歌唱永恒,人物是伟人,表现纯朴;史诗借雄伟而存在,传颂历史,人物是巨人,表现单纯;戏剧以真实来维持,描绘人生,人物是凡人,表现真实。雨果的历史主义观点和社会学的文艺观,是值得肯定的。

雨果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崇高与滑稽、优美与丑怪的对立统一,即“美丑对照”原则。他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84文学要描写真实的人性,自然就使滑稽丑怪进入了文学之门。他认为,浪漫主义文学是为了表现美去描写丑。雨果看来,美丑对照、相反相成,可以使人们对崇高优美有更强烈的感受。因此,美丑对照的浪漫主义文学,要高于单纯描写美的古代作品。

艺术真实不是绝对真实。雨果认为:“艺术不能提供原物。85自然和艺术是两件事,彼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86即自然的真实是本体论上的真实,而艺术真实则是认识论和心理学上的真实,是一种“理想真实”。

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提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完整纲领,影响了一大批法国优秀作家,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德国浪漫主义文论

德国的浪漫主义接受了康德二元论唯心论哲学影响下的费希特、谢林的思想。其中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的耶拿派的影响最大,另外还需注意海涅的文论。

一、施莱格尔兄弟的文论观点

(一)弗利德里希·施莱格尔的文论观点

曾在耶拿大学任教的弗利德里希·施莱格尔(FiedrichvonSchlegel1772-1829)是德国着名的浪漫主义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与其兄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一起被称为耶拿派。其以《文学史讲演》、《论北方文学》等着作。

弗·施莱格尔认为浪漫主义的“第一条法则是:诗人的为所欲为,使他忍受不了任何约束他的法则。”87而且“任何的诗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而且应当是浪漫主义的。”88由此可见,在弗·施菜格尔看来,诗是无限自由的,是诗人“完全随心所欲”的精神创造活动,诗人不应该受任何其他规律的约束。

他主张诗人与永恒合一、与神合一。他认为诗人的职责就是使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件发出光辉,“诗的应有任务,似乎是再现永恒的,永远重大的、普遍美的事物”,要求诗人“赞美被精灵世界所笼罩着的永恒之爱的史迹以及灵魂的种种神秘”。89可见,耶拿派所谓“浪漫的”或“浪漫主义”,充满了宗教神秘色彩。

他认为艺术家是至高无上的精神器官、精神创造世界。弗·施莱格尔认为:“人类依靠艺术家才作为完整的个性出现。”90他把主观提到支配一切的地位:“世界便是它的艺术作品。”91他认为精神对一切都是“无所不能”的。这既表现出了谢林的同一哲学和艺术哲学的深刻影响,又流露出了康德的艺术通过天才为自然立法和费希特的自我创造非我的主观唯心主义创造哲学的观点。

(二)奥·施莱格尔的文论观点

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AugestwilhelmvonSchlegel,1767-1845)是德国浪漫主义理论家、翻译家,德国浪漫主义耶拿派的核心人物。

他突出美的艺术:“无目的性”和“非实用性”。他说;“勿宁说,不愿意有用,才是美的艺术的本质92。这和康德所谓“不关利害的美”是一脉相承的。

文艺批评必须是主动的、自由的心灵活动并具有个性特征。奥·施莱格尔把文艺批评归之于人的纯粹的心灵活动,他说:“文艺批评要超越感官和情感达到对对象的主动关系。”93据此,他进-步强调文艺批评这种心灵自由活动纯属个人之事,并已有个性特征。因此他反对公式化的批评,强调文艺批评的主动性,主张从个人的审美感受出发来进行文艺批评。

二、海涅的文论观点

海涅(HeinrichHeine,1797-1856)是继歌德之后又一个德国着名诗人,也是着名的散文家、政论家、文艺理论家。生于贫穷的犹太人家庭。海涅的理论批评着作主要有《论浪漫派》和《论德国的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后合为《论德国》出版)。

否定中世纪基督教浪漫主义。他认为其表现的“尽是些虚幻的关系”,他们以象征或者譬喻来阐明唯灵论的思想,“因而在中世纪的艺术品里充满了神秘的,谜样的,奇异的和虚夸的成分”。94这样荒唐透顶的浪漫主义已无继承的必要,而民歌则富于幻想,却可称为浪漫主义作品。

海涅批判德国耶拿派浪漫主义为了青春永驻而弄得自己返老还童以至幼稚“退化到了那种牙牙学语的纯朴天真”。他以形象化的评论,给缅怀中世纪、无视当时德国现实的耶拿派浪漫主义以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打击。

海涅比较全面地评价了歌德和席勒,认为他俩都很伟大且各有特色。侧重席勒为伟大的革命而写作,肯定歌德追求艺术上的完美。他说:“在一切大作家的作品里面根本无所谓配角,每一个人物在他的地位上都是主角”。“它(指《浮土德》)确是和《圣经》一样的浩如烟海,和它一样地包括天和地,以及人和关于人的解释。”95德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就是继承并结合二者的优点。

(第六章)思考题与答案要点

一、简述英国浪漫主义文论的主要内容。

答:(一)华兹华斯的诗论。《(抒情歌谣集)序言》是华兹华斯的文论集中表现。它主要体现了:1、诗的题材应是田园生活。2、诗的语言应“采用人们常用的语言”。3、写诗需要六种能力:观察和描绘;感受性;沉思;想象和幻想;虚构;判断。在华兹华斯看来,想象力是沉思和表现我们内在的永恒天性的能力,而幻想则是感受和表现外在世界轮廓、特性的能力。

(二)柯勒律治(1772-1834)的诗论。其主要文论观点有:1、诗是诗的天才的特产。2、想象是诗歌创作的动力。3、想象、激情、思想的深度和活力是诗人的特征。他继承并发挥了康德、施菜格尔兄弟关于天才、想象等的观点。

(三)雪莱(1792-1822)的诗论。集中体现他文论观点的是《诗辨》。1、诗是想象的表现,是生活的映象,是时代的精神、民族觉醒的先驱和战斗的号角。2、诗人是想象和表现这个不可毁灭的世界秩序的人,是美和真的导师。3、诗给人真善美;给人以审美享受。4、诗的语言要有音乐性。

(四)济慈(1795-1821)的诗论。1、特别强调想象力。他认为想象力是船上的舵,想象可以与亚当的梦相比——他一觉醒来发觉它是真实。2、强调美只能感而得之,不能思而得之。3、诗的核心原则二:美妙的夸张;不可半道而止。他是19世纪后期英国唯美主义思潮的先驱。

二、简述法国浪漫主义文论的主要内容。

答:(一)史达尔夫人的文论。其《论文学》和《论德国》在一定程度上与夏多布里昂相对。1、论南方文学与北方文学。北方:A、关心痛苦,想象丰富;B、自由精神。C、迷信少;D、敏感性。E、哲学精神。而南方则基本相反。原因:气候、环境不同,人性不同。2、论想象的作品。认为想象的作品应表现固有的人性而产生情感作用,反对想象的文学作品随政治风云的变幻而迎合一时的喜好。3、论古典诗与浪漫诗。她认为古典诗就是古人的诗,浪漫诗就是多少是由骑士传统产生的诗,两者主要有四方面的特征差异:A、古典诗重事件,浪漫诗重性格。B、古典诗形象完整,浪漫诗倾向自省。C、古典诗单纯,浪漫诗复杂。D、古典诗是一种移植的文学,而浪漫诗则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文学。4、论诗。(1)诗歌的来源是宗教热情;(2)抒情诗是“感情的神化”;(3)诗是天才的事业;(4)尖锐批评布瓦洛的新古典主义。史达尔夫人肯定浪漫主义,主张自然环境决定一切,人只能把理想和希望寄托于宗教,因而她的理论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开辟了道路。

(二)夏多布里昂的文论观点。夏多布里昂的美学理论是以神秘为基础的。他的代表作是《基督教的真谛》。1、推崇神秘和忧郁。艺术家的使命不在于反映现实,而在于离开现实,进入神秘、梦幻一般的境地。2、认为基督教充满诗意,是诗的源泉。这些对19世纪的消极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司汤达的文论观点。其文论观点主要有:1、推崇浪漫主义,反对古典主义。他认为浪漫主义是为人民提供文学作品的艺术,而古典主义提供的文学是给他们的祖先以最大的愉快的。2、号召学习莎士比亚,反对拉辛的古典主义的“三一律”。以浪漫主义名义说话的司汤达的文论,要求作家走向生活、关心社会、联系现实,“表现人民的习惯和信仰的现实状况”,其实质是“现实主义”,因而推动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

(四)雨果的文论观点。其主要批评理论着作是《(克伦威尔)序言》、《莎士比亚研究》等。《(克伦威尔)序言》是公认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书,在西方文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文论观点有:1、诗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原始时期、古代和近代)是抒情短歌、史诗和戏剧。抒情短歌歌唱永恒,史诗传颂历史,戏剧描绘人生。2、崇高与滑稽、优美与丑怪的对立统一。雨果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崇高与滑稽、优美与丑怪的对立统一,即“美丑对照”原则。他认为,浪漫主义文学是为了表现美去描写丑。3、艺术真实不是绝对真实。雨果说,艺术不能提供原物。其文论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简述德国浪漫主义文论观点。

答:(一)弗·施莱格尔的文论观点。1、认为浪漫主义的诗是无限的,自由的。2、主张诗人与永恒合一,与神合一。3、倡导艺术家是至高无上的精神器官,而且精神创造世界。因为人类依靠艺术家才作为完整的个性出现。他把诗引向基督教神学,把诗由教条主义引向了神秘主义,表现了浪漫主义的消极倾向。

(二)奥·施莱格尔的文论观点。1、突出美的艺术的“无目的性”和“非实用性”。它继承了康德“不关利害的美”。2、文艺批评必须是主动的、自由的心灵活动并具有个性特征。它必须通过情感来接受和感知。他反对公式化的批评,注重美的文学艺术的特点,强调文艺批评的主动性,主张从个人的审美感受出发来进行文艺批评。

(三)海涅的文论观点。1、海涅反对德国文学继承宗教神秘的中世纪浪漫主义,而民歌则富于幻想,有一定价值。2、对德国耶拿派浪漫主义的批判。海涅以像喝返老还童药汤喝多了的老太婆一样,形象化地给缅怀中世纪、无视当时德国现实的耶拿派浪漫主义以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打击。3、认为歌德、席勒都很伟大且各有特色。他认为席勒侧重于为伟大的革命而写作,而歌德则侧重于艺术上的完美。希望德国文学继承并结合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