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方文论史纲
45190800000017

第17章 19世纪关注现实与自然的文论(1)

引语

一、有关于现实主义

(一)思想背景

现实主义文艺运动产生于1830-1860年之间的欧洲,此时的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的时期。法国依次经历了七月王朝(1830-1848)和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英国则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场”,社会矛盾尖锐。俄国经历了由沙皇尼古拉一世拼命维护农奴制到农奴制改革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

19世纪初,民主思想盛行。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实证主义等哲学思潮对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艺影响很大,使其在批判制度的同时关注生活。

要求直面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文艺首先是以对浪漫主义的否定面貌出现在法国的。30-40年代是以司汤达、巴尔扎克的小说为兴盛之标志,50-60年代是福楼拜、左拉、莫泊桑的小说为高潮,最后逐步走向了自然主义。是席勒以感伤的诗和素朴的诗来确定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分野,即以表现理想为主的浪漫主义和以表现自然为主的现实主义。

(二)现实主义文论的特点

1、主张客观真实性。与浪漫主义相区别,现实主义文论要求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2、与自然主义相区别,追求主观客观、个性共性相统一的典型性。3、与唯美主义和古典主义相区别,坚持社会批判性。4、富于人道主义色彩,出现了以把个人主义野心(于连·索黑尔、拉斯蒂涅)、道德的自我完善(聂赫留朵夫)、自我的人格分裂(安娜·卡列利娜、梅思金公爵、卡拉玛卓夫兄弟)等作为人的不变的人性来颂扬和描绘的倾向。

二、有关于实证主义与自然主义

19世纪的实证主义思潮是近代自然科学突飞猛进,自然科学的观念和方法迅速渗入人文、社会科学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孔德总结人类精神三种性质不同的哲学探讨方法:神学方法、形而上方法和实证方法,依次探索万物的终极的原因、抽象力量和实际规律因此,在实证主义哲学的基础上的自然主义文论从现实主义文论内部蜕变出来。罗素认为:“达尔文之于19世纪,犹如伽利略、牛顿之于18世纪。”96受进化论观念的影响的自然主义文论强调生物遗传在人物性格中的决定作用,反对典型化,尤其认为适合环境的艺术类型和艺术风格能够得到发展,否则就被淘汰。

实证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文论的总体特征是:1、强调经验现象的描述。2、提倡从生物学、生理学角度观察人、描写人。3、努力把文艺当作科学的实证(即“有用”、“确定”、“精确”、“相对”等),并以此为文艺追求的最高境界。4、注重文艺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的研究。

(第一节)英美现实主义文论

19世纪前期的文论,英国主要以狄更斯为代表的涉及社会各方面的文学批判;而美国则是以惠特曼为代表宣传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文学。而到了19世纪中后期,英国文论则有着较为浓厚的战斗和空想倾向。而英国肖伯纳的现实主义戏剧理论和美国亨利·詹姆斯的现实主义小说理论,把英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推向高峰。

一、英国现实主义文论

首先是活跃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宪章派的战斗现实主义文论。它反映了工人阶级的革命热情、乐观精神、政治性和战斗性:1、生活是诗和文学的土壤。2、文学具有政治性:“一切真正的诗人都是热烈的政治家”。97。3、强调诗及文学的社会作用和现实影响。

其次是莫里斯的“空想社会主义”文论,其批判性和人民性使它与现实主义潮流相吻合。他认为:1、资本主义制度危害艺术。他认为不公平的现实使文艺也成为金钱和权势的附属。这与马克思、恩格斯类似观点是相通的。2、建设人民的艺术。莫里斯把艺术与奢侈分离,把艺术视为人民劳动以后的神圣安慰。3、艺术的真正价值只能在劳动中体现。当然,莫里斯也明白,他的这种理想的艺术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是难以实现的。

再次是肖伯纳的现实主义戏剧理。肖伯纳(1956-1950)是一位跨越将近一个世纪、生活阅历甚为丰富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他关于戏剧的文论思想表现在:1、戏剧不应该依赖离奇的偶然事件,戏剧内容要现实化。肖伯纳认为应“把一切仅仅是技巧性的花园全部肃清。”98因为单纯追求巧妙的结构容易使戏剧变得空虚。戏剧内容要有现实性。他说:“易卜生……剧中人物的遭遇就是我们的遭遇。”992、戏剧应以“讨论”代替“情节”。肖伯纳认为易卜生在戏剧中“提出并富于启发地讨论对于观众有切身利害的行为与品格的问题”以体现戏剧的思想、灵魂,是很好的。因而,肖伯纳提出戏剧语言必须提炼精华,锋利而且充满警句,字字都要显露出思想和睿智。3、戏剧的作用是“为人生而艺术”,应起到教化和改造社会的作用。因为戏剧应是社会品德的说明人,人类良心的提示者。

二、美国现实主义文论的代表——亨利·詹姆斯论小说艺术

亨利·詹姆斯(1843-1916)是美国小说家、文学批评家,西方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之一。詹姆斯一生崇拜欧洲文明,久居英、法、意等国,其小说理论对对美国小说与现实主义美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小说要再现人生,就要重视作家的主观经验。如果不能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那么小说家便会陷入“十分怪诞的境地”。詹姆斯将个人对待现实生活的主观经验看作是小说价值实现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小说家艺术的才能即“领会经验的才能”。显然:经验是认识的基础,而认识与创造性的想像力密切相关。据此可以这样总结:感受直接印象的才能的高低与艺术作品价值的高低形成正比。詹姆斯还特殊强调了艺术家的意识,就是道德思想与艺术思想的结合。

其次,小说要细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亨利·詹姆斯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认为作家应特别注意人物的心理变化,要描绘出从人物自己的角度所见的一切,以此表现出人物自身的内涵。他说:“很少有像心理原因那样有力地使我激动”。100在这一点上,这种创作方式及其艺术理论对现代意识流小说具有很大的影响。

再次,小说要崇尚技巧。亨利·詹姆斯是唯技巧论者。他认为经验的传达,则必须依赖技巧,也就是依赖创作手法、结构、形式、色调、风格等。詹姆斯认为无论是“描写”、“对白”或“事件”都需要技巧将三者水乳交融,才能获取小说真正的意义。文艺能给人以启迪、教育,能给人一种“最优美的快乐”,它依赖于艺术家个人的对知识的不断积累以及创作实践的丰富。亨利·詹姆斯的文论的总倾向是属于现实主义的,但他的理论中确实包含着现代主义文论的萌芽。

(第二节)法国现实主义文论

法国出现了像巴尔扎克、福楼拜享誉全世界的伟大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其文论影响甚大。

一、巴尔扎克的文论

巴尔扎克(HonoredeBalzac,1799-1850)是以包括91部小说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而成为现实主义“双峰”(另一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法国着名作家。其文论在西方文论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论艺术家(作家)方面有两点:1、艺术家应该有思想。他认为:“艺术家在思想探索过程中所经历的那种美妙境界是难于描绘的”,这是艺术家在他的创造实践中感到的“所特有的这种忘我的喜悦”。101而艺术就是这种思想的结晶。2、正因为如此,所以艺术家不同于常人。在他们思想的背后有着特殊的才能和禀赋。巴尔扎克还指出:“既是创造主而自身又是工具的艺术家,他们具有内在的信念,他们是真理的推崇者”。

主张真实反映生活,严格摹写现实。表现有四:1、坚信文学的使命是要真实地表现社会生活,“从来小说家就是自己同时代人们的秘书”102。认为一个国家的作品就应该像一面能忠实地照出这个国家生活的镜子。作家应该像潜水员那样深深地沉潜在生活的底层去寻找,才能得到一些既复杂而又自然的性格。2、要严格摹写现实,必须细致地观察生活,观察和表现是文艺的核心因素。尤其要抓住那些瞬息即逝的特征,发现常人眼睛所不易看到的变化。3、要重视细节描写的真实。因为小说正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的,细节不真实,小说就失去了真实性。要对现实生活进行概括、浓缩,要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因为“文学的真实性就在于选择事实和性格”。1034、要揭示现象下的本质。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不要放过任何本质的东西。”104进而刻画出时代精神。

强调艺术家要创造伟大的典型。也表现在四个方面:1、艺术家当以才华塑造典型人物,引人入胜。“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创造伟大的典型,并将完美的人物提到理想的高度。”105艺术作品应该用最小的面积,集中最大量的思想。典型人物不仅是一个类别的代表,他们每个人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2、选择真实,揉成典型。他说“选择社会上主要事件、结合几个性质相同的性格的特点揉成典型人物”。106而且“每个人都应该在小说家塑造的典型的普遍色彩中辨认出自己形象的色调”107。3、非常重视典型环境对典型性格的决定作用。他认为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人物的一举一动都可以从他周围的环境中找到原因。4、注重典型人物的个性语言。“天才就在于使人物性格得以展现的语言在每个场合喷涌而出,……要描绘好你的人物,就要让他说话。”

要求不美化现实,且提倡人性论。巴尔扎克反对美化现实,主张情欲第一。在主张文学应反映现实的同时,他也把创作看作是人和人物思想情感的表现。并且把他说:“人性不外情欲,没有情欲,宗教、历史、小说、艺术都是无用的了”109。

巴尔扎克的这些文论观点,基本上表现了现实主义文学和文论的主要特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论观点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福楼拜文论

福楼拜(GustaveFlaubert,1821-1880)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大师,他的文艺倾向经历了一个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化的过程,到后期强调“客观”、“科学”的方法和准确的细节描写等,标志着现实主义文论向自然主义文论的蜕化。

强调冷静客观的描写。福楼拜主张应以人物和事实说话,而不是由作家本人来表达思想。他作外科医生的父亲在医学研究上所奉行的实证原则观念,在他的思想中留下了极深刻的影响。“至于泄露我本人对我所创造的人物的意见:不,不,一千个不!我不承认我有这种权利”110。他主张作家在作品中应和创造万物的上帝一样,无所不在但又无迹可寻。

要求立足现实,写普通人物。福楼拜创作作品有一贯遵循的工作原则和方法:从现实中搜集材料和猎取印象。作家要“尽可能探查、挖掘真实,……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感受他所描还的事物”。

要追求艺术完美的表达。他认为,题材只有相对的重要性,要紧就是内在的逻辑和结构的完美,因此,他总是字斟句酌,努力寻求最佳的表现形式,因而有人认为他是“苦吟型”作家。

突出批判现实。福楼拜把文学创作作为自己对现实丑恶揭露和批判的方式,他表示自己满腔的愤怒“就欠爆炸”。而前苏联学者雅洪托娃等人在评价中说:其作品“揭露性很强,不仅揭露了生活的平庸乏味,而且也揭露了与生活接触的理想的空虚和渺小”111。这些批评非常清楚地说明了福楼拜文学创作对现实的批判特点,也表明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基本分野:表现理想和批判现实。

(第三节)俄国现实主义文论

俄国的现实主义文论以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为主体,非常系统地阐述了现实主义的文艺理论观点。

一、别林斯基的文论

别林斯基(Bilccapnoh,1811-1848)是俄国现实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奠基人。他早年受黑格尔哲学和美学的影响,40年代以后逐步转向革命民主主义,支持果戈理等“自然派”(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斗争。一生写过一千多篇文艺批评文章。

关于文学与生活。其观点主要是:1、现实的诗和理想的诗的对立。别林斯基认为,诗歌创作是用两种方式来概括和体现生活的。一种是再造生活;另一种是再现生活。实际两者分别是指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与方法。同时,他又强调文艺创作的无目的性和不自觉性。首次提出“诗是寓于形象的思维”这个定义,认为艺术创作中灵感和无意识性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2、诗(艺术)的特性是“直观形式中的真实”。112“它不改造生活,而是把生活复制、再现,像凸出的镜子一样”113。这便是19世纪的“再现说”,它上承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和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的“镜子说”。3、文学的真实性。他说:“现实之于艺术和文学,正如同土壤之于在它怀抱里所培养的植物一样。”114也即生活是文学惟一的源泉,文学忠实地描绘生活,反映现实。

关于典型。其观点是:“没有典型化,就没有艺术。”他还认为,真实性是艺术的基础,而典型性则是真实性的集中表现,也是创作独特性的首要标志:“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115这种真实性和典型性的原则为以后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文论所继承并确定下来。同时,强调真正的艺术典型要典型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关于艺术的社会功能,他认为:艺术首先必须是艺术,但必须为社会利益服务。他指出,“剥夺了艺术为社会利益服务的权利,这是贬低艺术……使之成为……玩具”116。他要求现实主义文学达到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区别。他是西方文论史上首次明确地把形象和思维联系起来的人。诗用形象思维,不论证真理而只显示真理,从而突出了艺术创作的本质特征:形象性。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可以从两个对比看出:1、艺术和哲学。两者都为唤起人的“崇高感”,但前者靠“鬼斧神工的形象”,后者靠“透彻的认识”。2、艺术和科学。前者靠幻想,而后者靠理智和判断:“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说话,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同时,突出形象思维中的想象之作用重大。

虽然想象是创作的根本特征,但不是惟一的特征;创作同时需要推理和判断,即不排斥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