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鹿
45193000000010

第10章 鹿的繁殖(1)

(第一节)鹿的繁殖特点和繁殖规律

一、一般表现

1.性成熟

初生仔鹿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在公鹿睾丸和母鹿卵巢中能分别产出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和卵子时,称为性成熟。公鹿或母鹿在性成熟后开始表现出性行为,出现各自的第二性征,如公鹿长了茸角、母鹿乳房增大等。性成熟后公、母鹿有交配欲望,进行交配后能受胎繁殖。

鹿性成熟的早晚与鹿的品种、性别、栖息条件、饲养管理和个体发育状况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母梅花鹿在生后15~18个月龄开始性成熟,个别梅花鹿在生后7个月龄呈现出性成熟。性成熟是鹿在生殖生理上的发育成熟,鹿到了这个时期,虽然可以表现出一些性行为,但就整个机体来说,特别是消化器官、骨髓和体重等,还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也就是说还没有完全达到体成熟。鹿体成熟标志着个体本身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已基本达到了生长发育的完成时期,这是鹿参加配种,特别是公鹿初次参加配种时间的重要理论依据。一般来说,育成母鹿生长发育到相当于成年母鹿体重的70%以上,就可以参加配种,生长发育良好的梅花鹿,满16月龄时参加配种较为合适,一些发育确实较差和不足16月龄的育成母鹿应当推迟1年再参加配种。

2.母鹿的发情特征

梅花鹿属季节性多次发情动物,只有到了发情季节,即每年的秋季才有发情表现。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母梅花鹿的发情多在9月下旬至11月中旬,10月上旬达到发情高峰期,10月份发情母鹿占787%。母鹿发情初期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摇尾游走,引公鹿追逐,但不接受交配;到发情后期出现交配欲,当公鹿追逐时,站立不动,接受爬跨与交配。有些母鹿主动接受甚至爬跨公鹿或同性鹿,但有些初配母鹿发情表现不明显,交配欲不强,必须靠公鹿追逐交配,有时还要有人挡鹿助配。梅花母鹿在一个发情季节里,呈周期性多次发情,其发情周期为16天,每次发情的持续时间为18~36小时。

母鹿的发情受光照、激素、营养、温度等条件的影响。每年的长日照期是鹿的乏情期,短日照时期为高潮的发情时期。

9月份以后日照时间明显缩短,气温也开始下降,这些自然条件会引起鹿的发情。对鹿发情有最大影响的因素是饲养条件。

母鹿发情的早晚主要取决于鹿的营养与健康水平。如在哺乳期负担过重,体较弱的鹿,在发情季节里往往迟迟不发情。由于营养不良,甚至有些瘦弱鹿根本不发情。所以,改善鹿的饲养管理条件,特别是加强营养,给仔鹿适时断乳,饲喂含维生素A、E丰富的青绿多汁饲料,以公鹿诱情等,对母鹿发情有促进作用。此外,还可用激素诱发发情,使鹿在非配种季节发情或在泌乳期发情。其诱发发情的主要方法是利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或某些生理活性物质及环境条件刺激卵巢机能,促进卵泡生长发育,或消除黄体,停止孕酮分泌,为卵泡生长发育创造条件。如用PMSG一次肌注1000~1500IU,或重复注射,二次间隔10~15天,诱发发情及排卵;雌激素注射,可引起发情,但不排卵。母鹿群中放入试情公鹿,用性刺激方法促进卵巢活动,使配种季节提前;前列腺素注射,消除黄体,继而引起卵泡发育和发情。

褪黑激素可诱发公鹿及母鹿提早发情并正常交配,并且褪黑激素诱导早期发情与自然发情没有明显差异,大多数母鹿经褪黑激素处理都能在第一次发情、排卵时受配、受孕,产仔比正常母鹿早5周。哺乳母鹿不受外源褪黑激素影响,用褪黑激素处理的母鹿在断乳前9周进入妊娠期,但产乳量并未明显减少。

在许多哺乳动物中,长日照时用褪黑激素处理会引起生长冬毛及厌食反应。特别是在6~11月处于哺乳期的母鹿更是如此。总之,每天投喂5毫克褪黑激素能显著地提前公、母鹿的交配与产仔季节,对哺乳与非哺乳母鹿均有效果,对其仔鹿生长也无影响,可使仔鹿提前达到屠宰体重,从而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还可通过控制排卵等控制发情,在发情到来时,注射促性腺激素促进排卵,以代替在体内性腺激素影响下的自发性排卵。

3.公鹿的发情表现

成年公鹿的性欲活动是有季节性的,发情表现是从8月中旬开始,到茸生长发育后期。首先是鹿茸生长停滞或骨化脱皮,性冲动逐渐呈现出来,食欲逐渐减退,性情暴躁,经常鸣叫,精神紧张,兴奋好斗,喜欢在污水稀泥中打滚,此时公鹿体重迅速下降,消瘦,营养不良,但颈部明显增粗。经过配种期,公鹿体重比产茸期下降15%~20%,而颈围增大1倍左右。公鹿的争偶斗争在9月中旬表现最为激烈,此时正值母鹿集中发情前期,所以可引诱刺激母鹿发情。公鹿的性冲动也受食物影响,喂给公鹿雄性激素或喂饲大量激素性及含维生素较多的饲料,都能使公鹿性欲增强。性冲动还受母鹿发情引诱、气候的变化和不同圈舍公鹿混群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一般是性欲旺盛的壮年公鹿在配种期体力消耗较大。

公鹿的发情主要是由于性器官的生理变化所引起的。从不同季节梅花鹿的睾丸重量及其内部组织变化情况上看,由于公鹿体内雄激素等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第二性征及性器官的不同表现,夏季睾丸组织萎缩,不产生精子,体积与体重明显缩小。

二、马鹿的繁殖特点和繁殖规律

1.性成熟

马鹿性成熟的早晚与性别、栖息生活、环境条件、食物丰盛度及个体发育状况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讲,母马鹿的性成熟为出生后的6~18月龄,即次年秋季,部分个体2岁时能产仔;公马鹿的性成熟为23~25岁,但不一定参与繁殖。

性成熟是鹿在生殖生理上的发育成熟。鹿到了这个时期,虽然可以表现出一些性行为,但就整个机体来讲,特别是消化器官、骨骼和体重等还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即还没有完全达到体成熟。鹿的体成熟才是标志着个体本身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已基本达到了生长发育的完成时期。从性成熟到体成熟还需要经过一定的过渡阶段。马鹿的体成熟时间大致时间为3~4岁。

体成熟是驯养马鹿、特别是公鹿能否参加配种的重要理论依据。

一般来说,育成母鹿生长发育到相当于成年母鹿体重的70%以上,就可以参加配种。

2.母鹿的发情特征

鹿属季节性多次发情动物,只有到了发情季节,即每年的秋季才有发情表现。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母马鹿的一般在8月末到9月初开始发情,9月中旬到10上旬达到发情旺期,10月末到11月初发情基本结束,发情期长为2~25月。在这个时期,母马鹿大致可经历3~5个发情周期。公马鹿一般比母马鹿提前10天左右进入发情期,即在8月中旬前后开始发情。

在整个发情交配期中,假若母鹿发情后未交配或交配后未怀孕时,间隔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发情现象。这种周期性多次发情现象主要是受母鹿卵巢活动的规律所制约。随着卵巢每次排卵和黄体形成与消失,母鹿的生殖器官和性行为表现出上述一系列的周期性变化。此外,母马鹿在整个发情交配期的每一个发情周期中,其发情持续时间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3.公鹿的发情表现

秋季,随着公鹿鹿角脱去茸皮,露出光滑、坚硬、完全骨质化角时,公鹿进入了发情期。这时,在野外活动的公鹿群会尾随母鹿群活动,或者侵入到母鹿群一起活动。为了获得交配权和控制繁殖群,公鹿群常进行了十分激烈的序位竞争,公鹿之间的角斗是经常发生的。但多数情况下,公鹿往往显示或示威达到目的。等级序位较高的公鹿常常竖起粗大的鹿角。趾高气扬。同时,为了显示其高大的身躯和强壮,常常用鹿角顶撞周围的树干,折断幼树或小径灌木;挑起身边的树枝、藤条或地面上的蒿草;用前蹄扒地,并不时发出吼叫。通过角斗或显示获胜的公鹿侵入到母鹿群,随母鹿群出没于山林之中。此外,在随母鹿活动时,公鹿经常用角或下颌门齿蹭掉或啃掉周围树干或树枝的树皮,留下明显标记,以警告其他入侵公鹿。

公鹿在发情期常频繁地出没于空旷的山坡、稀林或林间空旷处,清晨或傍晚可经常听到发情公鹿发出的吼叫。发情初期,公鹿的吼叫声低沉无力,发情高潮时,其吼叫高亢有力,可传到数公里之外。

圈养马鹿在发情高潮时,公鹿颈部显著变粗,睾丸膨大到最大限度,性情暴躁,尿频或淋尿,不断抽动阴茎,食欲显著下降,采食量减少,甚至绝食。用蹄扒地,顶撞圈内木桩、食槽、围墙等,不时磨角吼叫。此时公鹿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性行为表现十分强烈。

此外,无论圈养马鹿还是野外活动的马鹿在发情期都有泥浴(俗称“打溺”)现象。在泥浴前,公鹿常对泥潭排尿,随后泥浴,使其腹部、臀部沾满泥巴。据认为,发情期公鹿泥浴不仅仅是降低体温或减少蚊、蝇的侵扰,而最大的可能与强化雄性气味有关。

(第二节)鹿的配种

一、初配年龄和使用年限

一般情况下,公鹿在35~4岁开始参加配种为宜,体质发育好的3岁公鹿也可参加配种。母鹿初配年龄以25~3岁为宜,对于生长发育较好,体重接近成年母鹿的70%时,性成熟后就可参加配种。在生产实践中,多数鹿场母梅花鹿的配种是在16月龄。

鹿达到性成熟年龄,并不是配种的适龄,因为鹿的性成熟要比体成熟早,假若过早参加配种,会直接影响公、母鹿的生长发育、健康及配种效果,缩短使用年限。鹿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其经济利用年限可达14岁左右,母鹿比公鹿要长一些,种公鹿使用年限相对短一些。梅花鹿母鹿一般可利用到8~10岁,公鹿至少能利用到10~12岁,种公鹿一般只利用到8岁。

对个别种用价值高、配种能力强的公鹿也可适当延长使用年限。总之,从保证配种繁殖质量的角度来说,应尽可能使用4~7岁的公母鹿繁殖后代。

二、配种方式和配种方法

目前我国多采用圈养和半散放的饲养方式饲养鹿,所以鹿仍处于半野生状态。公鹿到了发情季节,性情粗暴凶猛,不易让人接近,所以生产上多采用自然交配方式配种。但因为自然交配容易伤害鹿,同时不能充分利用高产种公鹿的种用价值,所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梅花鹿人工授精技术必将逐步取代自然交配的配种方式。

自然交配配种主要包括群公群母配种、单公群母配种、单公单母配种、定时放入种公鹿配种和试情配种,每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配种效果也各不一样。

群公群母配种是在配种前期,按1∶3~13的公母比例,将选好的种公鹿全部放入母鹿群内合群饲养,自然交配,在配种期可及时替换患病、性欲不强、体力不支的种公鹿。该配种方法简单易行,不易漏配,能充分发挥群体选育优势,且受孕率平均可达90%以上,但由于种公鹿争偶角斗,体力消耗较大,伤亡也较多,不能进行个体选配,同时也不能充分发挥优良种公鹿作用,所以群公群母配种法是一种原始的、不完善的自然交配式。目前除放牧鹿场使用该方法外,其他鹿场都不再使用。

单公群母配种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单公群母一配到底,中间不替换种公鹿;一是单公群母适时替换种公鹿。采用该方法要求严格选择种公鹿,并对种公鹿进行精液品质检查。

该方法是近年来各地鹿场普遍采用的交配方式,能充分发挥优良种公鹿的作用,避免了公鹿间的争偶角斗,谱系清楚。平均受胎率可达90%,最高达945%。

单公单母配种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配种方式,经过选种选配,获得理想的仔鹿,受孕率也在90%以上。但该法因占用圈舍多等原因在生产中不适用,大多在技术力量雄厚的育种场使用。

定时放入种公鹿配种是在配种期内,将种公鹿每日早6~7点、晚5~6点定时放入母鹿圈舍内进行配种,配种结束后,将公鹿拨出。

试情配种也是近些年来发展的一种配种方法。在配种期内,2次/天将1~2头试情公鹿放入母鹿群内,找出发情母鹿后,将母鹿放入选定的种公鹿圈内配种,配后及时把母鹿拨回原圈舍内。要求试情公鹿结扎输精管或选择2~3头性情温顺、发情好的青年公鹿做试情用鹿。该法最大的优点是系谱清楚,能充分提高优良种公鹿的利用率,受胎率高达943%,因而是一种比较适用的配种方法。

除上述配种方法外,各鹿场在生产实践中结合鹿场实际情况,还采用双圈配种等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配种方法,在生产中应根据鹿场实际情况进行配种,且要选择产茸量高、遗传力好、品质优良、精液品质合格的种公鹿,并要查清谱系,避免近亲繁殖。

三、鹿的人工授精技术

人工授精是用器械将高产种公鹿的精液采出,再用器械注入到发情母鹿的生殖道内,以代替公母鹿自然交配的一种方法。

人工授精不仅有效地改变了梅花鹿的交配过程,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种公鹿的配种效能,在配种数量上,可超过自然交配的许多倍。如梅花鹿种公鹿在配种季节自然交配母鹿为30~40次,人工授精可达400~1000头,提高了几十倍到几百倍。

由于人工授精大大提高了种公鹿的配种效能,充分发挥了高产种公鹿的作用,从而成为迅速增值高产鹿群的有效方法和改良育种工作的有力手段。

鹿的人工授精工作还刚刚开始,人们的认识还在逐渐提高,特别是广大农民个体养鹿户,更应当看到人工授精的重要性。例如:不少养鹿户只养3~5头或7~8头公鹿,最高的鲜茸产量只有2000~2500克。假若用这样的公鹿作种公鹿参加配种,其后代的产茸量是可想而知的。在没有优良种公鹿配种,又无资金购买种公鹿的条件下,要想提高鹿群质量和鹿茸产量,唯一的办法是开展鹿的人工授精。其优点是:一是使最优良的种公鹿的最充分的利用。就目前的技术水平,一头公鹿的冻精可以给500~800头母鹿输精,一个鹿场、一个村的母鹿用一头公鹿的精液就完全够了。二是节省开支,目前买一头好的种公鹿需15万~25万元,而人工授精只需要百十元。

三是可以解决公母鹿发情不同期,以及花鹿交配困难等问题,为培育肉用鹿提供了技术可能。四是冷冻精液可以长期保存,运输方便,可以不受公鹿的寿命所限制。

1母鹿的发情鉴定

目前我国鹿的人工授精工作,对母鹿发情鉴定主要用试情法,即根据母鹿对公鹿的反应行为来判定是否发情。这种方法简易可行,有相当的准确性。此外,试情公鹿还有促进母鹿发情的作用。

在配种期内,每天定时(早5:30~6:00,晚6:00~7:00,有时午间11:00~12:00)将试情公鹿放入母鹿舍内,让公鹿自由接触母鹿,母鹿站立不动、接受公鹿爬跨和交配即为发情。这时,可将母鹿拨出进行人工授精。试情方法有以下。

四种可供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