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特霍夫1852年8月30日生于荷兰,由于在化学动力学和化学热力学研究上的杰出贡献,范特霍夫获得190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范特霍夫于1911年3月1日去世。
在荷兰的鹿特丹市,当地一个著名医生迎来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雅可比·亨利克·范特霍夫,家里人围坐在小范特霍夫的身边,看着小男孩天真可爱的笑脸,都忍不住为他默默祝福。
在这之后,雅可比·亨利克·范特霍夫的兄妹们又陆续出生,凑在一起,他们成为了钢琴键上整齐的七个音符,和谐而又各具特色。
范特霍夫虽然排行第三,但是在家里却处于领导地位,很能带动家人一起行动。当发生什么事情,其他兄弟姐妹都在观望犹豫的时候,他总能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反应,及时进行处理。但是,他也会因为总是冲在前面而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比如承担主要责任和后果。
他们的父亲总是忙碌于他的病人,无暇管教猴子般顽皮的孩子们。而母亲则总是宽容地站在旁边,看着他们自在地玩耍。整个家里,充满了幸福和欢乐的笑声。
孩子们渐渐长大了,范特霍夫也顺利地进入了中学。
在学校里,老师们经常为大家演示一些化学实验,用来讲授化学知识。范特霍夫特别喜欢变幻无穷的化学实验,每次在实验室里观看老师操作,心里都痒痒的,渴望能够亲自去动手,但是,实现这个愿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烧杯、玻璃瓶、试管等都是易碎物,很多化学试剂发生反应时也伴随着各种意外,所以一般情况下,老师都是严厉禁止学生们去触摸那些实验用品的。
一天黄昏,范特霍夫从学校的化学实验室外走过,透过明亮的窗户往里看,房间里安静极了,一排排实验器皿和化学试剂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好像在等着为人们服务。范特霍夫的脚步放慢了,心脏“砰砰”直跳,直至一步也迈不动。
“要是可以进去做个实验,该有多好啊!”范特霍夫自言自语起来。
他左右张望,突然发现一扇用作通风的窗子没有关。他停顿了片刻,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短暂思考后,他纵身跳上了窗台,“呼”一声钻到了实验室里去了。
“老天,我终于可以自己来做实验了!”他的脑海里浮现出老师做实验时的画面,依照自己的理解,他很快支起了铁架台,将玻璃器皿放在上面,然后就是寻找需要的化学试剂。对他来说,同时操作几个实验并不是那么困难,所有的过程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化学药品开始起反应了。“看来,我还真的不错啊!”范特霍夫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真是太妙了!”
突然,一个烧杯里的化学试剂在反应后发出“哧哧”的声音,紧接着,一股白烟冒了出来,还有酸酸的气味,范特霍夫有些手忙脚乱了,急忙跑去处理。
正当他忙碌的时候,实验室里发出的响动引来了值班的老师。看到眼前的情景,把老师吓坏了。可范特霍夫此刻正在解决实验出现的问题,外人的稍微不慎可能就会让他受到惊吓而导致危险。于是,老师只是悄悄地打开门,站在他的身后。
范特霍夫却没有发现这个情况,他并不打算停止手里的工作,又准备去取另外的试剂。在他的心里,只要能够进入实验室,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
“快停下来,你怎么能做出这样的行为?”老师终于开口了,“学校规定,没有老师的许可,任何人不能随意进入实验室,否则就要受到惩罚。”老师一边将燃烧的火焰扑灭,一边亲自动手整理桌面上大堆的器皿和试剂。
“老师,我太想自己做实验了。”
“我的孩子,”老师的严厉变得有些缓和,“我理解你的心情,可是,你真的犯了一个大错误。私自闯入实验室是要受到处分的,而且,如果你出了危险,你的父母也会责备学校的。因此,我想我不能原谅你!”
“老师!”范特霍夫本来就不是胆怯的孩子,面对责备,虽然也承认了自己的鲁莽和不守规矩,但是,他也为自己的行为作了很多解释,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谅解。
老师在听完他的话后,怒气果然消除了很多,他语重心长地对这个酷爱学习的孩子说:“校长那里,我就不去作汇报了,你也不必担心受到处分。但是,为了让你记住这个教训,请你的父亲到办公室来找我,我们需要好好谈谈!”
当父亲从老师那里知道了儿子的违规行为,除了向老师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类似事件外,居然没有更多地指责孩子。通过这次意外,开明的父亲对儿子有了更多的了解,还认可了他的爱好。出于对孩子学习的支持,父亲便从家里腾出一个房间,购置了一些基本的实验器材和试剂,专门供儿子做化学实验。
从此,如鱼得水的范特霍夫开始在自己的小实验室里工作。在那个小天地里,他就像一个权威的王子,自由地发挥能力。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被专业的化学实验所占据。他对自己的父母说:“我要当一名化学家,做自己喜欢的事!”
后来,范特霍夫一方面接受家里的建议,开始接受工艺技术的学习,为将来成为一个工程师做准备,一方面继续自己的化学实验研究。当范特霍夫依靠不懈的努力,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学完了一般人三年才能学完的工艺技术的课程时,他也成功地说服父母,将化学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开始全力进行化学研究。
范特霍夫创立的碳的四面体结构学说不仅让世人了解了他的才华,而且在1901年12月10日,范特霍夫发表的论文《化学动力学研究》和《气体体系或稀溶液中的化学平衡》更是大放光芒,使他成为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