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最想要的故事书:勉励小学生奋进的中外名人故事
45241200000035

第35章 被打聋耳朵的爱迪生

爱迪生1847年生于美国,他一生完成了包括电灯、自动电报机、留声机、英文打字机、荧光镜、电动机、报警器、电灯、电影、投影机、发电机等1000多项发明,它们被广泛地运用在生产和生活当中,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爱迪生于1931年去世。

托马斯·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一个贫穷的家庭,母亲曾经当过小学教师,是一个乐观开朗,也很懂得仁爱和教育的好女人。她经常教育孩子们要挺起胸膛,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由于得到母亲的教导,小爱迪生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就养成了遇到困难无所畏惧,永不轻易说放弃的个性,凡事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

小爱迪生天性腼腆,偏偏做事执著。大多时候,他都喜欢安静地待在一边,默默地思考着心里的小秘密。当他遇到感兴趣的事情后,马上又变得很主动热情,全身心都投入进去。家里人习惯了他的率性而为,从不去强迫他干不乐意的事。

但是,率性的爱迪生在迈进校门后得到的却是另外一番待遇。因为他做事太认真,什么都想弄明白,比如说蹲在鸡窝里,扮演母鸡体会如何孵蛋,或者盯着空中的白云看它怎么转变形状,守着水车计算它的速度等,小爱迪生也因此成为了同学们嘲弄的对象。而那里的老师,也因为难以接受小爱迪生不断提出的“为什么”“然后呢”之类的问题,把他当成了“低能儿”而置之不理。

当时的社会,根本就不在乎孩子的想法,而是打造一批机械零件般雷同的通才。爱问“为什么”的小爱迪生经常被人讥笑,最终被撵出了校门。母亲没有去和学校讲理,而是决定亲自教儿子读书和写字。母亲认为,让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才是教育的精髓。她坚信,自己的儿子一定可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从此以后,母亲成为了小爱迪生专业的家庭教师。和那些教条的老师不一样,母亲能在每一本书里准确找到小爱迪生最感兴趣的地方,然后根据他的特点进行讲解。渐渐地,爱迪生和母亲一边劳动做家务,一边接受系统的教育。

最开始,母亲带着他阅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和这个只有8岁的孩子一起表演里面的精彩片段,然后鼓励他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将它们书写出来。有了这些文学基础,当爱迪生长大一岁后,母亲就给他准备了难度高一点的自然科学类书籍,让他了解发生在人们周围的各种科技变化。在这个时候,父亲也加入了对他的引导,时常给他讲述城市里出现的精彩发明,以及有关科学实验的有趣故事。

小爱迪生10岁那年,开始狂热地喜欢上了化学。没有任何人督促,他就用最短的时间阅读了科学百科全书和牛顿的一些著作,然后开始反复地翻阅,不断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反复地问自己:“这是为什么。母亲欣喜地发现,小爱迪生不仅可以完整地思考一些科学问题,而且能够表明自己的观点。而让母亲觉得不好意思的是,自己已经很难一次将儿子的问题回答完毕,只得提笔写信向朋友求助。

因为母亲的缘故,小爱迪生有机会借到了很多电子知识方面的图书,他开始自学这些著作,从囫囵吞枣般接受的电学知识开始,思路逐渐清晰,直至能够完全理解那些知识,而且运用到一些实验中去,这为将来的许多发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妈妈,我不能只看不练,我需要一个实验室。”小爱迪生决定在家里建立一个小化学实验室。

“可那需要花很多钱啊,你能想出办法来吗?”母亲鼓励儿子自己解决。

有了这个愿望后,小爱迪生憋足了劲去干活,他在街上卖香烟糖果,给人赶马车,帮助别人清洁马厩,还在火车上当卖报童,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终于积攒了一点点钱,买回了一些化学药品和实验仪器,让自己的实验室像模像样起来。

每天晚上,当他结束工作回到家里后,一点也顾不上休息,立即钻进心爱的小实验室,在里面不停地捣弄各种器具和试剂,完全忘记了时间和疲惫。看见儿子这么投入,父母虽然很心疼他的身体,但却感到十分欣慰。时间长了,他要是有事耽误了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家里人还觉得奇怪。

小爱迪生的工作也越来越顺利,他获得了在火车上出售报纸的机会。于是,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驱报》。说起来真有趣,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车上印刷的。很快,他又用积蓄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只要一有空闲,就能马上做实验了。

生活虽然辛苦,却让小爱迪生感到很满足。然而,一场意外的灾难,导致爱迪生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工作,毁掉了实验室,而且有一只耳朵再也听不见声音了。

那天,爱迪生正在小房间里聚精会神地做实验,因为没有将装了磷的玻璃瓶子放好,火车一颠簸,磷瓶掉下来摔碎了。磷的自燃引起了其他化学药品的燃烧,实验室里充满了白色的烟和刺鼻的气味。整个车厢顿时混乱起来,旅客们惊慌失措,惊呼着想要逃命。

幸好列车长和管理员及时赶到,扑灭了即将引起大祸患的火苗。列车长气愤极了,而且还狠狠地给了爱迪生一个耳光,不仅痛骂惊恐中的爱迪生,然后把小实验室里的东西扔出了车窗。

爱迪生一边痛苦地捂着受伤的耳朵,一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宝贝”粉身碎骨,泪水就在眼眶里打着转。他没有做任何辩解,只是不停地为自己的鲁莽和大意说抱歉。

火车一停,爱迪生就被赶了下去。当他回到家里时,才发现自己的耳朵居然被打聋了。看着父母伤心的样子,小爱迪生安慰道:“你们不要生气了,如果不是我太马虎,也不会造成这样的局面。一只耳朵听不见了,还有另外一只呢。以后我一定要更认真努力地工作,给你们带来好生活!”

果然,爱迪生没有间断科学实验,而且在实验时变得格外小心,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即使成为了大发明家,他也仍然坚持自己动手做实验,反复的实践使他获得了宝贵的知识,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他成为科学家的重要资本。